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元宵—嶺南滋味
作者:霍無非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1-02-26 17:44
正月十五吃湯圓。湯圓是南方人說的,口味偏重的北方人,稱之元宵。

【識港網訊】

插畫:同春

正月十五吃湯圓。湯圓是南方人說的,口味偏重的北方人,稱之元宵。唐宋起,上元節令食品的名稱有過多種演變,食品形狀不一,餅狀丸形都有;而清代則是“元宵”“湯圓”“圓子”等名稱並存的朝代,形狀大體趨同。後來“圓子”等名稱隱退,基本剩一南一北這兩種,製作的方法亦有區別。元宵是搖滾出來的,把半乾濕的糯米粉攤撒在笸籮上,放上事先做好,切成小塊的餡兒,一般為果脯絲、核桃、花生餡兒等,兩手搖晃笸籮,力度恰到好處,使粉和餡兒相觸,滾雪球似的,逐漸滾成一笸籮大小相等的元宵,粗獷大氣,利落出活。

湯圓是用手逐個包的。打小就生活在嶺南,長輩包湯圓時,把花生仁碾碎,放少許砂糖,加點兒豬油拌勻,用來提香;抑或用黑芝麻拌砂糖,調成另一種餡兒。將糯米粉加適量的水和好,以軟黏不散為宜,捏幾下成皮兒,放入餡兒包實,再用雙手搓圓,包得天衣無縫,渾圓飽滿,細膩秀巧。有時旁觀的我也想上手,慈祥的舅婆笑著說,小孩子毛糙,越幫越忙,去玩吧,一會兒煮好了來吃。湯圓煮好,一隻只脹得像個小白胖子,熱騰騰浮在湯上,香氣撲鼻。我們每人的碗中分得幾隻湯圓,咬一小口,慢慢嘬吸流質的餡兒,甜糯糯連皮兒吃下,吃完用舌頭把碗沿儿舔淨。有時一口咬到湯圓裡的一分錢硬幣,舅婆拍手笑了:好啊,沾福嘍!吃完喝點兒煮湯圓的湯,叫原湯化原食。以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過年吃湯圓的印像比餃子深。

如今,食品極大豐富,各種成品半成品應有盡有,加上生活節奏快,想吃湯圓,買回家直接下鍋就是,不必費時費事自己動手包了,所以這麼多年我家吃湯圓都是買現成的。每次煮一種餡兒的湯圓,時間長了,覺得口感單一,雖然市面上的湯圓品種不止一種。於是腦筋急轉彎,買湯圓就多​​買幾種餡兒的。煮時,各下鍋幾隻,這樣,花生餡兒的香甜,芝麻餡兒的清甜,芋泥餡兒的面甜,紫薯餡兒的粉甜,菜肉餡兒的鮮香,甚至北方黏黃米湯圓皮兒的黏韌,寧波迷你湯圓的筋糯,都無處躲藏了,白白黃黃浮滿鍋,橙黑紫紅餡兒靚,看著就食慾大開。入嘴前的湯圓啥餡兒?得猜,有時猜對有時錯,平添了幾分好奇。雖然選擇寬了,味道多了,仍感覺單調,比起過去家家動手包湯圓,少了參與的樂趣。真想念兒時一首歌謠呀:“過大年,喜開顏,全家圍坐包湯圓,湯圓包得圓又圓,煮熟吃了黏又甜……”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102/26/node_A15.html#content_993424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