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還好,我們開始正視這頭“房間裏的大象”
來源:晶報    2020-09-15 10:43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郁癥,中國患者超過9500萬。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人類對抑郁癥的了解極為有限,用一位北大醫學博士的話來說,“如果用歷史的進程打比方,人類對抑郁癥的了解大概還處於公元前的世紀裏。”

【識港網訊】


最近,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該方案提及的“到2022年抑郁癥就診率提升50%”以及相關的“家長不知道為什麽小孩會得抑郁癥”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這個話題受到廣泛關註,一是因為問題確實普遍存在,人們從中找到了共鳴;二是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終於受到了國家層面的關註。

根據2019年北大團隊在《柳葉刀》子刊發表的研究,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郁癥,中國患者超過9500萬。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人類對抑郁癥的了解極為有限,用一位北大醫學博士的話來說,“如果用歷史的進程打比方,人類對抑郁癥的了解大概還處於公元前的世紀裏。”

從林肯到丘吉爾,從托爾斯泰到川端康成,從梵高到海明威,從海子到三毛……抑郁癥的魅影從未消逝,許多人為此飽受折磨。作為曾經的重度抑郁癥患者,深圳市作協主席李蘭妮曾寫出了長篇紀實散文《曠野無人——一個抑郁癥患者的精神檔案》,在她看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精神、命運的分水嶺,當我們將成為抑郁病人,或者將要成為抑郁病人時,我們要安靜下來,仔細梳理自己的精神脈絡,到底哪個段落出了毛病,究竟哪個區域有暗傷,阻塞是什麽,裂痕有多深。”

但長期以來,抑郁癥在我國是被嚴重忽視的一種疾病,許多人覺得這樣的疾病難以啟齒,是不願去看、去治療的心理疾病,覺得去看精神科很丟人,還有些人甚至將其直接與精神分裂畫等號。在我國,抑郁癥的識別率不足20%,遠低於全球50%的識別率,接受規範治療的只有10%左右,且呈早發趨勢,近年有報道稱發病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

這樣的情況,使得抑郁癥成為“房間裏的大象”,在英文裏,“房間裏的大象”意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著,卻被嚴重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者感受。

抑郁癥首先是生理性的疾病,和遺傳基因有關,和大腦神經萎縮異變有關。抑郁癥當然跟外因——外部壓力有關,但外因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不能簡單地把抑郁癥看成是心理精神疾病。其實許多抑郁癥患者的思維非常清晰,有的“微笑抑郁癥”患者,外人甚至都看不出他們有什麽不正常。對於抑郁癥的認識和防治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此次公布的《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明確,公眾對抑郁癥的防治知識知曉率要達到80%,抑郁病患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同時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抑郁癥篩查,諸如此類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現在,我們開始正視抑郁癥這頭“房間裏的大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也希望飽受抑郁癥困擾的人都能走出陰霾,走向陽光燦爛的人生。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