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圖說歷史】香港歷史考察之旅1
作者:鄭寶鴻   來源:橙新聞    2019-10-09 09:12
中上環在建造初期是什麼樣子的?它又是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模樣?讓我們通過一些老照片開始一場中上環的發展之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識港網訊】作為城市的地標性區域,中上環今日的景象被世人熟知。然而,中上環在建造初期是什麼樣子的?它又是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模樣?讓我們通過一些老照片開始一場中上環的發展之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從皇后大道中開始

中上環遊蹤的起步點為銀行區的皇后大道中,該區是政治、金融和商業中心。

約1915年的皇后大道中 圖:商務印書館

1941年1月26日,英國人佔領香港島後,決定以中環為市中心,旋即移山填海,闢建道路,在花園道以西名為「政府山」的山段,興建了包括輔政司署、郵局等政府部門及宗教場所。

由木球會(現遮打花園)西望第一代大會堂,約1880年 圖:商務印書館

同年6月14日,政府進行第一次土地拍賣,出售若干幅由皇后大道至德輔道中新填出的土地,當中包括現時滙豐銀行等建築物的所在。時至今日,這一帶仍為主要的銀行區和商業區。在這地段上的橫街,主要為畢打街及砵典乍街,還有十多條早期為「私家街」的窄巷式街道,包括戲院里、利源東街、利源西街、興隆街,以至名為「鴨蛋街」的永勝街等。

1960年的銀行區 圖:商務印書館

當局亦在此開闢包括雲咸街、閣麟街、卑利街及鴨巴甸街等多條登山道路。

由中環街市上望閣麟街,約1930年 圖:商務印書館
正在興建登山扶梯的閣麟街,1992年 圖:商務印書館
現在的閣麟街 圖:Esther

遠近聞名的中環街市

該區為人所熟知的建築,為落成於1842年的中環街市,其以西的地段為華人商業和居住區,大量茶樓、酒家、食品及百貨商店在此創設。中環街市對面的山段,當年為華人聚居的「上市場」。稍後,上市場的華人被遷徙往太平山區。旅人可在新紀元廣場外稍作歇息,在附近著名小食店購買乾果、燕窩糕及蝦子扎蹄等傳統風味食品,大快朵頤。在此中上環交界點,可了解這一帶的趣事,包括得雲茶樓和附近大牌檔美食,以及碩果僅存的地下公廁等。

由中環街市旁的租庇利街西望皇后大道中,約1935年 圖:商務印書館

第二次填海

及至1851年底,一場大火迫使當局在威靈頓街以西仍為海邊馬路的皇后大道,進行第二次填海,並在永勝街和旁邊的廣源市集接壤處,闢建包括文咸東街、文咸西街、蘇杭街、永樂街、禧利街及摩利臣街等多條街道,造就包括南北行所在的華人商貿和金融區,不少知名銀行和大商行也是在此發迹。文咸西街一帶的南北行商氣勢顯赫,一直持續至和平後的1950年代。

由德輔道西東望「南北行街」(文咸西街),約1925年農曆新年期間 圖:商務印書館
由德輔道西天發酒家望向「南北行街」(文咸西街),約1955年 圖:商務印書館

水坑口街與太平山區

接近南北行的「水坑口娼院區」酒樓妓館雲集,二十世紀初才被「塘西」的石塘咀取代。水坑口街西端為英軍升起第一面英國旗的「佔領角」(現荷李活道公園所在),其周遭為以太平山街為中心的太平山區,該區著名建築物為創立於1870年的東華醫院。

由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西交界上望水坑口街,1977年 圖:商務印書館

1894年,太平山區受到致命疫症侵襲,經歷一場徹底的重整,大部份不合衛生的樓房被清拆,多條街道因重整而消失。

約1890年的上環太平山區 圖:商務印書館

__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香港歷史考察之旅:港島區》

《香港歷史考察之旅:港島區》

作者:鄭寶鴻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10/08/010128342.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