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張無忌父母常住冰火島沒得壞血病?
作者:文:吳鉤   來源:橙新聞    2019-05-15 10:10
有網友問:《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殷素素,還有謝遜,三人在靠近北極的冰火島生活了那麼多年,那冰火島上又沒有甚麼蔬菜與水果,他們為甚麼不會得壞血病?

【識港網訊】有網友問:《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殷素素,還有謝遜,三人在靠近北極的冰火島生活了那麼多年,那冰火島上又沒有甚麼蔬菜與水果,他們為甚麼不會得壞血病?這個問題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另一個曾在網上討論了一陣子的問題:為甚麼中國古代的航海員幾乎沒有聽說會得壞血病,而西方航海員在大航海時代卻飽受壞血病的困擾?

張翠山、殷素素在冰火島生活多年 圖:《倚天屠龍記》電視劇劇照

據稱18 世紀時,在西方船員死亡案例中,因得壞血病致死的高達50% 之多。後來人們才知道,船員之所以容易得壞血病,是因為嚴重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C 為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但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無法自己合成維生素C,只能靠從食物中攝取。

我們知道,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主要是水果與蔬菜,而水果與蔬菜都極難保存,不是理想的航海食物,西方航海員在漫長的航海過程中,基本上吃不到水果與蔬菜,因此才容易得壞血病。那中國古代的航海員又是從哪些食物獲得維生素C 的呢?讓我們先從中西航海帆船的排水量說起。

船大載貨多

以前不管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或者阿拉伯商人,航海都靠帆船。如果說當時中西帆船最大的不同點,那就是中國帆船船體巨大,西方帆船相對而言要小得多。

巴拿馬的考古人員曾在海底發現一艘古帆船殘骸,相信這是500 年前隨哥倫布航海時沉沒的La Vizcaina號。La Vizcaina號是雙桅帆船,排水量100 噸。而1974 年從泉州後渚港發掘出土的南宋沉船,據估算,排水量達600 噸。泉州古沉船還不是宋代最大的海船,南宋人周去非的《嶺南代答》記述了一種叫「木蘭舟」的巨艦,是從大宋國開往「木蘭皮國」(即非洲西部的穆拉比特王國)的巨型商船:「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杝長數丈,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豢豕釀酒其中。」而這還不是最大的木蘭舟。

中國人的造船技術在明初鄭和下西洋時達至頂峰。史書稱鄭和寶船「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馬歡:《瀛涯勝覽》),換算成現在的尺寸,有125.65米長,50.94 米寬。據中國船史研究會副會長、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教授席龍飛的考證,鄭和寶船排水量超過萬噸。如此說來,鄭和寶船就跟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艦差不多。

船體巨大在航海中有甚麼特別的意義?船體大,即意味著可以裝載更多的糧食、淡水。對航海員來說,淡水非常重要,除了日常飲食離不開淡水,如果淡水充足的話,還可以用來發豆芽、種菜、養豬。而要在船上開闢出種菜、養豬的空間,也需要有足夠大的船體。中國人最遲在宋代就發現豆芽可以作為美味的食物。北宋蘇頌的《圖經本草》載:「綠豆,生白芽為蔬中佳品。」從理論上來說,船員只要在船艙中儲存好黃豆、綠豆等豆子,以及有充足的淡水,出海後便可以經常發豆芽,換言之,即經常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豆芽。你要說豆芽的維生素C 含量並不高,我也沒意見。但豆芽並不是中國古代船員唯一能夠吃到的蔬菜,還有其他蔬菜也可以吃。哪來的蔬菜?自己種唄。

在船上種菜以供食用,這不是我們的想像。元朝時訪問過杭州、廣州的摩洛哥旅行家依賓拔都他,在他的《遊記》中說:「每船皆有四層,公私房間極多,以禾備客商之用。廁所秘房,無不設備周到。水手在船上植花、草、薑等於木桶。」種草比較奇怪,估計實際上是依賓拔都他不認識的菜。

除了豆芽等蔬菜,中國航海員的日常飲食中還有茶葉——茶葉也是富含維生素C 的食品。曾經隨鄭和下西洋的明朝人鞏珍,在他的《西洋番國志》中收錄了一道永樂皇帝的敕書,敕書的內容,就是批准撥給鄭和船隊出洋使用的物品,包括茶葉等食物:「下西洋去的內官合用鹽、醬、茶、油、燭等件,照人數依例關支。」航海員只要每日飲茶,便不會太缺乏維生素C。

除了野果,還有刺身

另一名隨鄭和下西洋的明朝通事(翻譯官)馬歡,著有一冊《瀛涯勝覽》,裡面記錄了鄭和船隊航線上各個海島的物產,其中記述最多的就是蔬菜與水果,如黃瓜、菜瓜、葫蘆、茄子、蘿蔔、胡蘿蔔、椰子、甘蔗、西瓜、蘋果、椰棗、葡萄乾,等等,這些都是比較耐放的蔬果,肯定會被鄭和帶到船上,供船員日常食用。另外,中國本土盛產的傳統水果——柚子,也很耐存放,也是非常理想的航海食物。

現在剩下的問題就是,你的船體是不是足夠大,可以儲存更多的食物?在這方面,中國帆船比之西洋帆船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正是因為中國人的航海帆船可以儲藏更多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中國航海員才沒有患壞血病之虞。

回到張翠山、殷素素在冰火島的問題。你如果仔細去看《倚天屠龍記》,就會發現冰火島其實並不缺乏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儘管那裡沒有蔬菜,但有野果,小說寫道:「殷素素定要他將母鹿放了,寧可大家吃些野果,捱過兩天。」

金庸還提到張翠山與殷素素生吃魚肉的細節:「這一帶的海魚為抗寒冷,特別的肉厚多脂,雖生食甚腥,但吃了大增力氣。」生肉可是含有大量維生素C 的,很少吃蔬菜的因紐特人之所以不會得壞血病,就因為他們保持著吃生肉的飲食習慣。其實,宋代及之前的中國人,也有吃生魚肉的愛好,流行於宋朝的美食——膾,就是生魚片、生肉片,跟今天的日本刺身沒甚麼區別。宋人捕捉到新鮮的魚,特別喜歡的烹飪方式就是「臨水斫膾」。我們可以想像,出海遠航的宋人,未必不會在海上垂釣,釣到海魚,則「臨水斫膾」。總而言之,中國航海員日常攝取的維生素C,應該是充足的。

(本文參考了網上關於「為甚麼中國古代航海員沒有得壞血病」討論的部分意見)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5/14/010116625.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