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德勤:灣區協同制度 關稅法域「軟聯通」
作者: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來源:文匯報    2021-09-14 15:21
粵港澳大灣區在「十四五」規劃新發展格局下被賦予重要角色,德勤最新研究指出,大灣區未來應堅持「創新、開放、綠色、協調、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國際創新中心、成為全國綠色轉型標杆、探尋供應鏈協調發展的領先模式,以及搭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四個方向進行部署。

【識港網訊】

德勤最新研究提出,大灣區的建設目前仍有不少改善和提升的空間,建議設置共同專責小組進一步完善三地規則銜接。該行並認為大灣區可從建設國際創新中心等四個方向進行部署。左圖為深圳歡樂港灣。右圖為香港中環。(資料圖片)

粵港澳大灣區在「十四五」規劃新發展格局下被賦予重要角色,德勤最新研究指出,大灣區未來應堅持「創新、開放、綠色、協調、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圍繞建設國際創新中心、成為全國綠色轉型標杆、探尋供應鏈協調發展的領先模式,以及搭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四個方向進行部署。惟該行認為,大灣區的建設仍有不少改善和提升的空間,除硬件聯通外,也需完善各地不同制度、關稅、法域的「軟聯通」,並建議設置共同專責小組進一步完善三地規則銜接,充分發揮自由港制度延伸利好。

德勤昨發表《新發展格局下的大灣區──「十四五」時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點》白皮書。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在線上會議指出,經過近四年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前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台成為創新載體,並以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服務創新激發灣區市場活力,以數字化轉型賦能「十四五」時期灣區建設。但他同時表示,顯然在諸多方面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間:仍需進一步深化三地制度、關稅和法域的協同;在綠色轉型布局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需探索協調機制。

生態環境治理「碎片化」

德勤中國華南區政府事務組主管合夥人呂志宏指出,在綠色轉型方面,大灣區尚未形成整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頂層設計、碳排放控制制度和目標體系及三地協同治理的機制,還存在諸多挑戰。港、澳、廣東三地及以下的市級、區級、鎮級等多個區域的生態環境治理呈現「碎片化」、「屬地化」狀態,未來勢必要求三地在區域及重點市場發展趨勢研究、產業鏈延伸及布局規劃等方面提前進行統籌安排和緊密合作。

供應鏈協調發展亦須突破區域體制管理差異的阻礙。呂志宏舉例指,物品流通上粵港澳關稅制度和技術標準不同,尤其是關於檢驗檢疫、報關等程序,在過關時存在標準不一造成的貨物滯留,增加了跨境時間成本和繁瑣程度。

德勤昨發表有關大灣區發展白皮書。左起:徐英偉、呂志宏 。

物流信息欠缺共享機制

三地物流信息資源共享也尚未形成有效工作機制,不同城市執行力亦存在差異,物流一體化相關政策落實困難。為升級智能供應鏈和物流,他建議區內可加快推進物流樞紐建設的協作機制,協商處理協同發展中的利益衝突。

港科創國際優勢互補未發揮

在科技創新方面,德勤還指出了香港的不足,認為香港科創能力融入仍需時間,尚未形成優勢互補的強大合力加強國際科技合作。

該行表示,香港作為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在亞太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重要節點,仍保持着高度開放、聯通國際的自由港獨特優勢,受國際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高度重視,是未來中國保持與全球科技發展無縫銜接的重要平台。未來如能實現香港的科創能力全面融入,大灣區整體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將進一步增強。

三地建常態化協同工作機制

報告又建議有關方面設置專責小組進一步完善三地規則的銜接,發揮自由港制度延伸利好。報告指,資源要素跨境便捷流動是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粵港澳三地存在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法律稅收制度,對資源要素的跨境暢通形成挑戰。未來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置聯合專責小組,就三地發展規劃、法律服務、資格互認等各種要素流動中新出現的問題,及時協商解決方案。

德勤指,通過常態化的協同工作機制,進一步推進粵港澳三地間的規則制度協調對接,促進人員、資金、設備、信息等實現通暢的跨境流動,為合作平台建設提供更優化的營商環境。

原文鏈接:https://www.tkww.hk/a/202109/14/AP613fec4fe4b0fc5353580e63.html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