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東京奧運重現「遣唐使船」
來源:橙新聞    2021-05-11 22:48
東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儀式自5月7日起在長崎舉行,其中一段路線由「遣唐使船」載著火炬於長崎港上行駛,重現了千多年前中日兩國的交流盛況。

【識港網訊】東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儀式自5月7日起在長崎舉行,其中一段路線由「遣唐使船」載著火炬於長崎港上行駛,重現了千多年前中日兩國的交流盛況。

火炬手小林充佳登上仿古的「遣唐使船」傳遞聖火

這艘「遣唐使船」全長約30米,寬約9米,重約110噸,由日本公司於2010年製造,並於同年亮相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致辭日前表示,「遣唐使船」早於1300多年前經長崎出發到中國,開啟了中日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成為中日友好的重要象徵。跨越千年,使船回歸故里,傳遞奧運聖火,將續寫中日友好的新篇章。

仿古的「遣唐使船」

那麼,「遣唐使船」到底是什麼?它在千多年前來往中日,遣往唐朝及帶回日本的分別又是什麼?

承載留學生的大船

中日文化交流史超過1500年,並於唐朝達到頂峰。當時,東亞和東南亞諸國都曾經遣使入唐,學習唐朝的經濟、政治及文化政策,因此衍生了「遣唐使」。據史冊記載,日本向中國派遣唐使的次數多達10多次,這在千多年前來說,規模已不算少。

早就隋朝末年,被譽為日本政治改革者的聖德太子已主張向中國派遣留學生。「我聞海西有大隋禮儀之國,故遣朝貢。我夷人,偏在海隅,不聞禮儀,翼聞大國惟新之化。」隨著隋亡唐興,唐帝國日漸繁榮,日本認為必須進一步引進唐代先進的文化技術,因此精心挑選了一批精通漢語的學子,向唐王室申請入唐學習。換言之,「遣唐使船」承載的主要並非異貨珍寶,而是當年日本的留學生。

遣唐使乘「遣唐使船」入唐,須先朝見唐朝皇帝,獲得批准後,這些留學生便會被安排到國子監,展開長達九年的學習生涯。他們所學習的與中國學生相差不大,即《論語》、《尚書》、《春秋公羊》、《周易》、《周禮》等典籍,較優秀的學生也有機會學習法律、書法、算數等專門技藝。

古代日本留學生乘「遣唐使船」入唐

學成後,唐王朝採取開放寬容的政策,專門為外國留學生準備了「賓試科」,讓他們考功名當官,著名的政治家阿倍仲麻呂就曾考中進士,留唐任多項要職。55歲時,阿倍仲麻呂萌生去意,乘船回日時卻遇上風暴與盜賊,最終重回長安,沒有再回到故鄉,這從側面說明了當時兩國的船運其實有一定的風險。當然,也有順利歸國者如吉備真備及僧人玄昉,他們廣泛吸收了唐朝的文化精粹,歸國後受武天皇重用,活躍於政界。

除了留學生,「遣唐使船」上還有留學僧、請益生及請益僧等。唐朝佛法興盛,留學僧的人數遠比留學生更多,他們入唐求法、朝拜聖跡,唐王室甚至會為他們提供優厚的生活待遇。至於請益生、僧的停留時間則短得多,他們一般只為了學習某些專門的學問,學成便即歸國,同時購入大量唐朝商品,如曆法、測量工具、書籍、工藝品等,這些文化產物隨著「遣唐使船」一併帶回日本,使唐文化快速傳入日本,也令「唐風」在日本上流社會迅速蔓延開來。據典籍記載,上至天王,下至民眾,其衣食住行不多不少皆受唐文化影響,甚至吟唐詩、聽唐樂及穿唐服。日本名著《源氏物語》於公元11世紀初出版,書中對唐朝舶來品的描寫依然巨細無遺,反映日本文化深受唐代美學思想影響之深。

遣唐使制度延續了200多年,最終在9世紀被廢除,因為當時唐代政局不穩,加上經過多年的文化移植,日本已建立了新的文化體制,再也無需耗費大量資源,遣使入唐。

時至今日,在日本傳統地區依然能發現唐朝遺風,如京都的建築、日本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象徵中日友好的「遣唐使船」雖已湮沒在歷史中,但是這份國際交流的理念,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精神非常符合。「遣唐使船」的火炬手小林充佳點燃火炬後,表示自己非常感動和興奮:「看著眼前的遣唐使船,我不禁想起,以前的遣唐使懷揣夢想與希望,從這裡出發奔向廣闊的世界。我也想如他們一樣,帶著夢想與希望不斷前行。」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科茨日前表示,東京奧運會仍然暫定於本年7月和8月舉行。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12574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