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中國空間站建設首戰告捷
作者:新華社海南文昌記者 李國利 黎云   來源:新華社    2021-04-30 15:38
九天遙築“中國宮”。

【識港網訊】

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新華社發
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新華社發

我國29日在海南文昌用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

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中國空間站建設首戰告捷!這也意味著,自2019年7月19日天宮二號從太空返回地球家園後,浩瀚太空再次迎來“中國宮”。

中國空間站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為基本構型。天和核心艙是空間站發射入軌的首個艙段,也是目前我國自主研製的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的航天器,起飛質量22.5噸。

“天和核心艙主要用於空間站統一控制和管理,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任務總指揮王翔說。

濃云密布之下,乳白色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愈顯高大挺拔。

“15分鐘準備!”11時08分,發射任務01指揮員廖國瑞的口令響徹文昌航天發射場。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唯一的瀕海發射場,去年以來成功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目前,發射場已經具備持續執行高強度航天發射任務的能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人力資源部主任趙新說。

“10、9……3、2、1,點火!”11時23分,伴著隆隆巨響,長征火箭托舉著天和核心艙拔地而起。

這是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飛後的第二次飛行。

長征五號B是專門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製的一型新型運載火箭,是我國目前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李東說:“發射載人空間站艙段,只有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能夠勝任。”

約494秒後,艙箭成功分離。天和核心艙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次發射任務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為後續關鍵技術驗證和空間站組裝建造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

根據計劃,天和核心艙將先後迎接天舟貨運飛船和神舟載人飛船的訪問,關鍵技術驗證後與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實施交會對接,完成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在軌組裝建造。

1992年,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目前已實現11名航天員共14人次太空飛行和安全返回,圓滿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務。

中國太空“新家”長啥樣?

中國空間站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為基本構型。其中,核心艙作為空間站組合體控制和管理主份艙段,具備交會對接、轉位與停泊、乘組長期駐留、航天員出艙、保障空間科學實驗能力;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均作為支持大規模艙內外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載荷支持艙段,同時問天實驗艙還作為組合體控制和管理備份艙段,具備出艙活動能力,夢天實驗艙具備載荷自動進出艙能力。

中國空間站三艙飛行器依次發射成功後,將在軌通過交會對接和轉位,形成“T”構型組合體,長期在軌運行。組合體在軌運行壽命不小於10年,並可通過維修維護延長使用壽命。

開展空間站工程,將從國家全產業鏈角度,極大地引領和帶動包括空間科學、生命科學等多種前沿學科和原材料、元器件、智能製造等多領域先進技術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空間站作為長期在軌運行的“太空母港”,其天然的高真空、微重力、超潔淨環境也可以充分用於開展各類科學技術研究,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因此,空間站工程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受到各航天大國的高度重視。

與國際空間站有啥不同?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台,它的規模大約有423噸,由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等16國聯合,先後經歷12年建造完成。

中國空間站由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組成,採用規模適度、留有發展空間的思路,既滿足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需要,又同時具備擴展和支持來往飛行器對接的能力。

同時,中國空間站在建設過程中始終追求技術進步,充分採用當代先進技術建造和運營空間站,全面掌握大型空間設施的建造和在軌操作能力;同時注重應用效益,在空間站應用領域將取得重大創新成果,追求運營經濟性,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此外,中國空間站由我國自主建造,實現了產品全部國產化,關鍵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

空間站工程瞄準啥目標?

中國空間站主要有五大工程目標:一是建造並運營近地空間站,突破、掌握和發展大型複雜航天器的在軌組裝與建造、長期安全可靠飛行、運營管理和維護技術,提升國家航天技術水平,帶動相關領域和行業的科技進步,增強綜合國力。

二是突破、掌握和發展近地空間長期載人航天飛行技術,解決近地軌道長期載人航天飛行的主要醫學問題,實現航天員長期在軌健康生活和有效工作。

三是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開展多領域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空間應用,以及科普教育。

四是開展國際(區域)合作,為人類和平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做出積極貢獻。

五是以在軌服務、地月和深空載人探測需求為牽引,試驗和驗證相關關鍵技術,為載人航天持續發展積累技術和經驗。

(據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

中國空間站建設時間表來了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空間站建造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自2010年立項以來,目前已進入空間站建造的關鍵時期。空間站建造分為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空間站建造兩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各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共12次。

1

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

2020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2021年4月29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

2021年5月和6月,將分別實施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其中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上,航天員乘組有3個人,他們將在軌駐留3個月。

2021年9月和10月,將分別實施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其中神舟十三號有3名航天員,他們將在軌駐留6個月。 (今後,6個月的駐留就是航天員乘組在軌的常態。)

2

空間站建造階段

2022年,我國將全面進入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一共規劃6次飛行任務,包括兩次空間站艙段問天、夢天的發射任務,還包括兩艘貨運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的發射任務。

到2022年年底,我們國家的空間站就能完成在軌建造,並轉入後續的應用階段。據新華社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104/30/node_A02.html#content_1025774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