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美麗大沙河 琅琅讀書聲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麗 文/圖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1-04-09 14:28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基地、西麗高鐵新城……沿著大沙河創新走廊一路向北,如今已是高樓林立、環境優美,不僅科技範兒十足,優質學校更如繁星閃耀。可你知道嗎?如果倒退10年、20年,西麗片區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1994年,黃平元從深圳師專畢業,分配到大磡小學當老師。當他乘著布篷子的人貨車進了大磡村,只看見一棟陳舊、簡陋的教學樓,沒有大門、一片砂石雜草地就是操場,初出校園的他差點哭了出來。

【識港網訊】

文理一小孩子們非常喜歡力翰科學課程。
2018年啟動原址重建的文理一小,目前一期工程已近尾聲。圖為學校效果圖。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基地、西麗高鐵新城……沿著大沙河創新走廊一路向北,如今已是高樓林立、環境優美,不僅科技範兒十足,優質學校更如繁星閃耀。可你知道嗎?如果倒退10年、20年,西麗片區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1994年,黃平元從深圳師專畢業,分配到大磡小學當老師。當他乘著布篷子的人貨車進了大磡村,只看見一棟陳舊、簡陋的教學樓,沒有大門、一片砂石雜草地就是操場,初出校園的他差點哭了出來。

昔日村小:吃水靠抬 進“城”靠走

“很多老師第一眼看到學校都想哭,簡直到了’西伯利亞’。大磡村附近都是荔枝林和菜園,去羅湖就算’進城’,進出村只有半個小時一趟的中巴,大家經常寧願步行30多分鐘路程。”說著,黃平元從QQ空間翻出幾張老照片,翻拍的照片如今已顯斑駁,卻依舊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恍如隔世。

黃平元深有感觸地說:“那時,從沒想過特區內還有這麼艱苦的地方:操場一刮風就是沙塵暴,可也怕下雨,因為老師們吃水全靠村里半山腰的小水庫,下雨就只有黃泥湯,有時不得不去學生家裡打水、在菜地邊沖涼,這種情況直到1996年學校自己打了一口井後,才得到改善。”

“孩子們講粵語、潮州話、客家話,會說普通話的沒幾個。”“眼鏡蛇半夜爬進宿舍,嚇死人!”……黃平元的記憶中,南山北部片區的西麗小學、留仙小學、塘朗小學、平山小學、白芒小學、珠光小學等早期在自然村內建起的學校,那時無一不是如此。 “好長一段時間,家長們都熱衷於把房子買到(南山)南邊,為了孩子上學。”回憶起這段經歷,黃平元感慨萬分。

校舍新顏:校園美成片區“地標”

1998年前後,黃平元眼見大磡小學平地起高樓,舊貌換新顏;2014年,他從大磡小學調往留仙小學擔任副校長,並在學校更名為文理實驗學校(集團)文理一小後擔任該校校長。 “留仙小學現在這棟教學樓是2003年前後,南山校園第二輪大規模改擴建期間建成的。2018年7月學校更名,當年9月原址重建一期工程啟動,我們所在這棟教學樓將在二期重建時拆除。”隔壁新校園的施工聲隱隱作響,他欣然提出帶記者到工地上走一走。

繞舊校園外牆走進被隔開的工地,一期工程已是尾聲。黃平元如數家珍:“這裡做圖書館、這是武術室,外面這片計劃做乒乓球訓練廳;這邊是操場,靠山的一側建成學生的攀岩牆,靠深職院的一側建特色運動區;正對校門栽了一棵鳳凰樹,等到花開自成校園一景。”他略顯激動地說:“今年秋季師生們就可以搬入新樓,待到二期竣工,文理一小將成為一個嶄新的現代化5G智慧校園,能和深圳任何一所中小學相媲美。”

說起近五六年間的變化,黃平元尤為感慨:“僅文理集團四所分校,就有三所正在施工改擴建,不久,文理(集團)科創學校也將原址重建,四校的建設總經費預估高達15億元。今天,再看西麗片區,一座座現代化校園鑲嵌在大沙河兩岸,這些’教育新地標’說不准就是下一波’打卡地’!”記者抬頭望去,新栽下的鳳凰樹正含苞欲放。

自帶流量:讀書不再捨近求遠

“今天是2021年3月23日,很巧也是我年滿60歲的日子。”日前,國內多位知名教育專家來到科創學校“問診把脈”,集團總校長吳希福的意外“爆料”讓嚴肅的會場多了幾許溫馨。 “2015年,吳校長從后海抽調到北部籌建文理學校,3年後建成文理集團。”坐在台下的黃平元悄悄向記者介紹著。

提起學校發展,吳希福很自豪,“2013年南山區教育局就出台’南山教育質量攻堅五年行動計劃’,將北部片區教育發展列為攻堅項目之一;2016年,’北部片區教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出台……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我來到西麗。雖然文理集團四校的非深戶籍兒童約佔六成,但南山一視同仁按’南標’高水準建設校園、還提出’打造世界一流教育’的教育目標,給了師生和家長們底氣。學校剛辦時,家長都擔心學校到底行不行,集團成立後,現在都問積分夠不夠。”

站在科創學校操場上舉目四望,建設中的大疆總部新大樓“天空之城”、優必選機器人大廈近在咫尺,吳希福指著一派繁忙的留仙洞總部基地說,“在南山區教育局帶領下,文理充分利用大沙河沿岸的高端資源,借力南山校外腦庫、引入外籍副校長、佈局信息化教學、導入國際化思維,成立集團後,無論是硬件設置,還是師資水平、管理水平、課程創新都上了一個新台階。文理四校位處科技核心地帶,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正聊著,參加問診活動的家長李先生聚了過來,他聊起:“文理開的集團課程孩子很喜歡,有腦科學課程、力翰科學、校園車間,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就近入讀,考察後我們也放棄了到南邊上學的打算……”一位秦女士也笑稱:“我有套房子在西麗,父母住著,看樣子,非常有必要考慮一下這邊的學校了!”

記者手記

端平教育這碗“水”

什麼是當今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嚮往,與片區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如何在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上端平南山區“南北片區”這碗水,南山從片區發展角度,堅持創新推動,多管齊下,讓居民對美好教育的嚮往一步步走向現實。從小看這是一個片區優質均衡的努力成果,從大說未嘗不是深圳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整體質量提升的一個特寫——抬高底部,讓窪地變高原,深圳基礎教育積跬步至千里,不斷積蓄著進一步發展的動能和勢能。

“端平教育這碗水”,這碗水,是深圳教育不斷擴大的資源總量,其中有自然形成的落差,也有發展先後的存量差異。 “端平這碗水”的過程,就是更多深圳居民公平地享受高質量教育的過程。

“上善若水”讓教育優質平衡成為深圳雙區建設的先聲和標誌之一;“水利萬物”讓全體市民都能分享到改革開放的紅利,讓莘莘學子不再擇校奔波;“水漲船高”讓優質教育從點到面、由近及遠地不斷擴展和滲透,讓全市教育的水準與世界一流水平看齊;“源頭活水”更要求這種“高峽出平湖”的過程,既要流向通暢,又要蘊含自生動力,形成“天光雲影共徘徊”的綠色教育生態。

可喜的是,深圳教育正在以“上善若水”的博大情懷,讓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教育夢想,一步步照進現實,映照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時代倒影。

大事記

2015-2020深圳教育建設大事記

1、2016年,深圳高分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復查。 30所中小學校新改擴建完工,新增3.1萬公辦學位。

2、2017年,首次召開全市公辦學位建設專項督導自評報告會,在國內率先探索學位建設督政新機制,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公辦學位的行為主體、責任主體。 2017年共新改擴建34所中小學校,共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高中學位6600個,數量居近五年來之最,其中72%位於原特區外。

3、2018年,學位建設等民生工程成效顯著。一是全市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校42所,新增公辦中小學位6.29萬個,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的26%,在前年新增5.1萬個學位基礎上,新增學位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質量檢測結果顯示,深圳義務教育辦學水平領先珠三角,在全國處於前列。

4、2019年,出台《關於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出40條改革舉措,努力打造與城市地位相匹配、中國一流、世界先進的現代教育,繪製了未來五年深圳教育發展的路線圖。

5、2020年,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召開建市以來首次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到2025年新增百萬個基礎教育學位,將從根本上解決學位緊張問題。 2020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11.1萬個,再創歷史新高。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content/202104/09/content_1014737.html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