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光影逐夢——“精靈”們的皮影人生
作者:    新華社鄭州記者 史林靜   來源:新華社    2021-04-08 16:40
一聲“噓”聲後,劇場的燈漸漸滅了,幾個“小”演員隨即走到幕後,打開頭頂上方的一排燈光,白色幕布亮了起來,光影搖曳中,一只烏龜和仙鶴鬥智鬥勇的故事被生動演繹。

【識港網訊】

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演員在排練皮影戲(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一聲“噓”聲後,劇場的燈漸漸滅了,幾個“小”演員隨即走到幕後,打開頭頂上方的一排燈光,白色幕布亮了起來,光影搖曳中,一只烏龜和仙鶴鬥智鬥勇的故事被生動演繹。

這些雙手對舞的皮影藝人來自鄭州精靈夢皮影藝術團。這是一支由袖珍人組成的皮影隊,他們平均年齡24歲,平均身高不足1.3米,如不仔細辨認,會以為是一群七、八歲的孩童。

“您好,裏面有皮影戲,精彩正在上演。”在鄭州市建業大食堂旅遊區,李賽身穿天藍色傳統長衫,站在“皮影戲苑”的招牌下,笑盈盈地向門前往來的遊客介紹。陽光下,他的皮膚看起來更白了,新燙的頭發也顯得格外精神。

1994年出生的李賽是這個團隊的“掌門人”,也是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非遺項目豫東李氏皮影第五代傳承人。成長于皮影世家的李賽,自幼便經常看爺爺表演皮影,對皮影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為了學好皮影戲,2010年,李賽與師兄馬峰一起,背起行囊到全國各地學藝。有的師傅擅長雕刻、有的擅長表演、有的擅長唱腔,只要在網上看到收徒和演出的消息,李賽都會去試一試。

由于小時候患上生長激素缺乏症,李賽的身高只有1.3米多。身體的局限,使他的學藝道路異常艱苦。在練習操控皮影時,他手小穩定性差,僅僅是幾根操縱桿簡單的分合就要花掉一周時間。“為了讓皮影人物活起來,每天都要重復五六個小時的練習,手上都磨出了繭子、壓出了坑。”李賽説。

作為“一擔挑”的行當,藝人除了表演還需要制作皮影。皮影制作工藝繁瑣精細,要經制皮、畫稿、鏤刻等十八道工序。“要想讓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每個環節都要做到極致,表情、發絲、衣服的花樣,每一刀每一筆都不能錯。”李賽説。

“現在的影視作品越來越豐富,傳統皮影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但皮影有著其他藝術形式無法代替的價值。”李賽説,他想把這門老手藝傳承好,小小的人,也有大大的夢想。

2015年,李賽同師兄一起回到鄭州,組建精靈夢皮影藝術團,招募和他們一樣的袖珍演員。目前,團隊共有十幾名袖珍演員,都是“一擔挑”的全能型藝人。“我們對自己的定義就是皮影文化的傳播者、自食其力的手藝人。”李賽説。

在李賽的工作室,有人在電腦前摳圖、繪圖,有人在燈下雕刻人物、染色。臺案上一個色彩絢麗的唐宮小姐姐皮影造型顯得格外亮眼,這是劇團最近推出的一個新節目。“河南春晚節目《唐宮夜宴》成功‘出圈’後,劇團也趁熱打鐵,創新表演形式,推出皮影版唐宮小姐姐。”李賽説。

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創新嘗試。沒有演出的時候,他們都在鑽研皮影戲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童話、動漫、寓言故事……劇團在原有皮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並利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提升傳統皮影魅力。如今劇團每年演出5000場,觀眾達10萬人次。

“我要為來到新時代的老藝術,打造一副锃亮的鎧甲。”李賽説。如今,這支隊伍不僅賦予皮影新的生命,也讓演員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到這裏,就像小羊找到了羊群,有了歸屬,也被認可。”團隊成員李康説。每次謝幕,觀眾看到他們後掌聲都會更熱烈;出去演出,總會有不少人幫忙搬道具。

“是會遇到一些偏見,但更多的是偏愛。”李康説。

古樸的幕布後面,一個個精致的“剪影”在暖色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逼真,伴隨著鼓聲弦樂,一場場皮影傳奇正在這些“精靈”手中上演。世間本無童話,他們卻始終以年輕的模樣,演繹著最美的皮影童話。

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演員在排練皮影戲(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演員在進行皮影制作的上色工序(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演員在表演結束後和小朋友互動交流(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演員為小朋友表演皮影戲(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李賽(前中)和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部分演員合影(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演員進行皮影戲排練(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李賽在工作室裏制作皮影(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李賽在工作室裏畫稿(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李賽(右)和演員在排練皮影戲(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演員為小朋友講解皮影戲知識(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演員在皮影制作間隙討論作品(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精靈夢皮影藝術團的演員和小朋友們互動(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原文鏈接: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xinhuanet.com/culture/2021-04/08/c_1127304855_14.htm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