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彭士祿:大亞灣核電事業拓荒牛
作者: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來源:深圳商報    2021-03-23 15:06
3月22日,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 22日下午,彭士祿院士的侄女彭伊娜女士向深圳商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她說,“此刻親屬正沉浸在悲痛之中。遵照伯父遺願,身後喪事從簡。”

【識港網訊】

彭士祿生前工作照。 (資料圖片)

3月22日,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 22日下午,彭士祿院士的侄女彭伊娜女士向深圳商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她說,“此刻親屬正沉浸在悲痛之中。遵照伯父遺願,身後喪事從簡。”

彭士祿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的里科弗”,但他不喜歡這頂高帽。 “國家交給我的任務就盡全力做好,沒有‘之父’之說。我充其量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彭士祿此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

彭士祿1925年生於廣東海豐,1956年畢業於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 1958年回國後,他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是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94年彭士祿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曾擔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

彭士祿說自己一輩子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有三位“夫人”:一是核動力,二是菸酒茶,三是自己的妻子馬淑英。

1965年,我國核潛艇項目正式啟動。 “一聲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老告別妻兒,走進深山,主持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

1970年,由他領軍建造的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主機達到滿功率轉數,反應堆功率達99%。 1971年,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如蛟龍入海。

在靠野菜充飢的年代裡,僅用了6年,我國就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第一艘核潛艇。

隨後,彭士祿從軍工轉入民用領域,當起了開墾核電的“老黃牛”。

他帶領40多人與上海728院的同志會合,開展秦山壓水堆30萬千瓦方案設計,確定主參數、系統配置等工作。他力主搞壓水堆,為中國核電走“以壓水堆為主的技術路線”起到了關鍵作用。

上世紀80年代初,時任總指揮的彭士祿提出了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

彭士祿任秦山二期核電站董事長時,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會制度,還首次把招投標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幾十年如一日,彭士祿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後一個熄滅的。如此勤奮和他歷經磨難的童年不無關聯。

彭士祿的父親是農民運動先驅領袖彭湃。彭士祿不到五歲,母親和父親相繼犧牲,自己也被國民黨反動派列為被追捕的對象。童年時期,他幾經入獄和逃難,經歷了數次致命的疾病。在這種常人難以想像的環境下,彭士祿能夠活下來,皆因受到貧苦老百姓的照顧和掩護。 “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姓百家姓長大的。見到年紀大的就喊爸爸媽媽,年紀小的就叫哥哥姐姐。”彭士祿曾對媒體回憶道。

最終,彭士祿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倖存下來,並來到革命聖地延安讀書。

他曾在自述中寫道:“延安聖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艱苦拼搏、直率坦誠的品格。總之,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姓‘百家姓’。”

原文鏈接: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2103/23/node_A03.html#content_1005876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