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人工智能發展展望
來源:橙新聞    2019-02-18 15:52
隨着科技發展、人工智能(AI)技術進步,人們日常生活更加方便並衍生龐大商機,各國亦爭相投入發展科技。
去年平昌冬奧會閉幕禮,人工智能機械人與輪滑演員進行表演。圖:新華社

 

【識港網訊】隨着科技發展、人工智能(AI)技術日益進步,人們日常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並衍生龐大商機。各國亦爭相投入發展科技,務求搶佔先機。中聯辦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在最新一期《求是》雜誌,以《人工智能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為題,撰文分享了人工智能的點滴和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情況。

文章說,人工智能正成為推動人類進入智慧時代的決定性力量。全球產業界充分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大意義,紛紛轉型發展,搶灘佈局人工智能創新生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均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力圖在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深刻指出,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錯失一個機遇,就有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文章簡介了人工智能發展歷程,指1956年夏,麥卡錫、明斯基等科學家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開會研討「如何用機器模擬人的智慧」,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這一概念,標誌著人工智能學科的誕生。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能夠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研究目的是促使智慧型機器會聽、會看、會說、會思考、會學習、會行動。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劃分為6個階段,一是起步發展期:1956年—20世紀60年代初;二是反思發展期: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三是應用發展期:20世紀70年代初—80年代中;四是低迷發展期:20世紀80年代中—90年代中。五是穩步發展期:20世紀90年代中—2010年;六是蓬勃發展期:2011年至今。

現狀與影響

文章稱,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社會上存在一些「炒作」。比如說,認為人工智能系統的智慧水準即將全面超越人類水準、30年內機器人將統治世界、人類將成為人工智能的奴隸,等等。這些有意無意的「炒作」和錯誤認識會給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制定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方針和政策,首先要準確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現狀。

專用人工智能取得重要突破。從可應用性看,人工智能大體可分為專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面向特定任務(比如下圍棋)的專用人工智能系統由於任務單一、需求明確、應用邊界清晰、領域知識豐富、建模相對簡單,形成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單點突破,在局部智慧水準的單項測試中可以超越人類智慧。人工智能的近期進展主要集中在專用智慧領域。例如,阿爾法狗(AlphaGo)在圍棋比賽中戰勝人類冠軍,人工智能程式在大規模圖像識別和人臉識別中達到了超越人類的水準,人工智能系統診斷皮膚癌達到專業醫生水準。

通用人工智能尚處於起步階段。人的大腦是一個通用的智慧系統,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可處理視覺、聽覺、判斷、推理、學習、思考、規劃、設計等各類問題,可謂「一腦萬用」。真正意義上完備的人工智能系統應該是一個通用的智慧系統。目前,雖然專用人工智能領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與應用仍然任重而道遠,人工智能總體發展水準仍處於起步階段。總體上看,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統可謂有智慧沒智慧、有智商沒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有專才而無通才。因此,人工智能依舊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依然還有很多「不能」,與人類智慧還相差甚遠。

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如火如荼。全球產業界充分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大意義,紛紛調整發展戰略。比如,谷歌在其2017年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明確提出發展戰略從「移動優先」轉向「人工智能優先」,微軟2017財年年報首次將人工智能作為公司發展願景。人工智能領域處於創新創業的前沿。麥肯錫公司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研發投入超300億美元並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全球知名風投調研機構CB Insights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新成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1100家,人工智能領域共獲得投資152億美元,同比增長141%。

創新生態佈局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地。資訊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史,就是新老資訊產業巨頭搶灘佈局資訊產業創新生態的更替史。例如,傳統資訊產業代表企業有微軟、英特爾、IBM、甲骨文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資訊產業代表企業有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目前智慧科技時代的資訊產業格局還沒有形成壟斷,因此全球科技產業巨頭都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生態的研發佈局,全力搶佔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的制高點。

人工智能的社會影響日益凸顯。一方面,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正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換代,驅動「無人經濟」快速發展,在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醫療等民生領域產生積極正面影響。另一方面,個人資訊和隱私保護、人工智能創作內容的智慧財產權、人工智能系統可能存在的歧視和偏見、無人駕駛系統的交通法規、腦機介面和人機共生的科技倫理等問題已經顯現出來,需要抓緊提供解決方案。

趨勢與展望

文章指經過60多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在演算法、算力(計算能力)和算料(資料)等「三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正處於從「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術拐點,但是距離「很好用」還有諸多瓶頸。從專用智慧向通用智慧發展。如何實現從專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跨越式發展,既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研究與應用領域的重大挑戰。

從人工智能向人機混合智慧發展。借鑒腦科學和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人機混合智慧旨在將人的作用或認知模型引入到人工智能系統中,提升人工智能系統的性能,使人工智能成為人類智慧的自然延伸和拓展,通過人機協同更加高效地解決複雜問題。在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和美國腦計劃中,人機混合智慧都是重要的研發方向。

從「人工+智慧」向自主智慧系統發展。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深度學習,但是深度學習的局限是需要大量人工干預,比如人工設計深度神經網路模型、人工設定應用場景、人工採集和標注大量訓練資料、使用者需要人工適配智慧系統等,非常費時費力。

人工智能將加速與其他學科領域交叉滲透。人工智能本身是一門綜合性的前沿學科和高度交叉的複合型學科,研究範疇廣泛而又異常複雜,其發展需要與電腦科學、數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深度融合。隨著超解析度光學成像、光遺傳學調控、透明腦、體細胞克隆等技術的突破,腦與認知科學的發展開啟了新時代,能夠大規模、更精細解析智力的神經環路基礎和機制,人工智能將進入生物啟發的智慧階段,依賴於生物學、腦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發現,將機理變為可計算的模型,同時人工智能也會促進腦科學、認知科學、生命科學甚至化學、物理、天文學等傳統科學的發展。

人工智能產業將蓬勃發展。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以及政府和產業界投入的日益增長,人工智能應用的雲端化將不斷加速,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在未來10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例如,2016年9月,諮詢公司埃森哲發佈報告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可在現有基礎上將勞動生產率提高40%;到2035年,美、日、英、德、法等12個發達國家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可以翻一番。2018年麥肯錫公司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約70%的公司將採用至少一種形式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新增經濟規模將達到13萬億美元。

「人工智能+X」的創新模式將隨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日趨成熟,對生產力和產業結構產生革命性影響,並推動人類進入普惠型智慧社會。

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競爭將日益激烈。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競賽已經拉開帷幕,並且將日趨白熱化。2018年4月,歐盟委員會計畫2018—2020年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240億美元;法國總統在2018年5月宣佈《法國人工智能戰略》,目的是迎接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時代,使法國成為人工智能強國;2018年6月,日本《未來投資戰略2018》重點推動物聯網建設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世界軍事強國也已逐步形成以加速發展智慧化武器裝備為核心的競爭態勢,例如美國特朗普政府發佈的首份《國防戰略》報告即謀求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保持軍事優勢,確保美國打贏未來戰爭;俄羅斯2017年提出軍工擁抱「智慧化」,讓導彈和無人機這樣的「傳統」兵器威力倍增。

態勢與思考

文章表示,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總體態勢良好。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存在過熱和泡沫化風險,特別在基礎研究、技術體系、應用生態、創新人才、法律規範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值得重視的問題。總體而言,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可以用「高度重視,態勢喜人,差距不小,前景看好」來概括。

高度重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發展人工智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等場合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新一代人工智能放在國家戰略層面進行部署,描繪了面向2030年的我國人工智能發展路線圖,旨在構築人工智能先發優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戰略主動。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國家部委和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方政府都推出了發展人工智能的鼓勵政策。

中國科學院發佈國內首款雲端人工智能晶片。圖:新華社

 

而據清華大學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統計,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國人工智能企業在人臉識別、語音辨識、安防監控、智慧音箱、智慧家居等人工智能應用領域處於國際前列。但目前我國在人工智能前沿理論創新方面總體上尚處於「跟跑」地位,大部分創新偏重於技術應用,在基礎研究、原創成果、頂尖人才、技術生態、基礎平台、標準規範等方面距離世界領先水準還存在明顯差距。在全球人工智能人才700強中,中國雖然入選人數名列第二,但遠遠低於約占總量一半的美國。

前景看好。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具有市場規模、應用場景、資料資源、人力資源、智慧手機普及、資金投入、國家政策支援等多方面的綜合優勢,人工智能發展前景看好。全球頂尖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於2017年發佈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國經濟增長》報告顯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動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27%。我國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在我國未來的發展征程中,「智慧紅利」將有望彌補人口紅利的不足。

文章總結當前是我國加強人工智能佈局、收穫人工智能紅利、引領智慧時代的重大歷史機遇期,如何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浪潮中選擇好中國路徑、搶抓中國機遇、展現中國智慧等,需要深入思考,包括要樹立理性務實的發展理念、重視固本強基的原創研究、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推動共擔共用的全球治理。

目前看,發達國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掌控了產業鏈上游資源,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和產業壁壘有可能進一步拉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力發展水準差距。在發展中國家中,我國有望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競爭中的領跑者,應佈局構建開放共用、質優價廉、普惠全球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平台,配合「一帶一路」建設,讓「智慧紅利」助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topic/system/2019/02/16/010110050.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