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十三五”:深圳交上靚麗答卷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1-03-08 11:07
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深圳經濟總量已躍居內地城市第三。在“十三五”期間,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1.84萬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2.77萬億元,年均增長7.1%,這個速度高於全國和省同期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

【識港網訊】

 

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均超過70%。
資料整理:鄒媛 製圖:邢睿 余曉澤 馮大美 版式設計:邢睿

隨著年度答卷出爐,深圳“十三五”經濟工作也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產業優化升級顯著、發展動力加快轉換成為深圳‘十三五’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深圳市統計局局長郭馳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深圳經濟總量已躍居內地城市第三。在“十三五”期間,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1.84萬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2.77萬億元,年均增長7.1%,這個速度高於全國和省同期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

郭馳詳細算了筆“賬”:2016年深圳地方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大關,比2010年翻了一番,也就是說我們從2010年如果往後算是用了6年的時間實現翻一番,是內地第三個GDP突破2萬億元的城市,也是首次躍居內地城市第三,從2016年之後就一直保持到現在;如果從2020年往前看,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7萬億元相比2012年也翻了一番,這樣從後往前看,我們是用了8年時間實現翻一番。從以上幾個數據能夠看出來,深圳在“十三五”期間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

產業優化升級顯著,高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2020年底,深圳經濟歷經艱難實現大V反轉,年終經濟數據翻紅。2020年先進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2.5%,高出全省16.4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69.3%提升到2020年的76.1%。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快速發展,按照同口徑,2018年-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0%。通過這幾組數據說明我們的產業優化升級很顯著,高端產業發展確實是很良好。”郭馳說。

發展動力加快轉換,創新示範引領特徵越來越明顯。深圳研發經費投入從2015年到2019年年均增長16.0%,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2020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2萬件,是2015年的1.5倍,居世界前列,這說明深圳的發展創新引領的特徵特別明顯。

“經過多年發展,尤其是’十三五’期間的高速發展,深圳在產業、科技、人才、體制機制等方面都形成了強大的發展優勢,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統計部門,我們將繼續做好經濟運行的監測分析工作,為今後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提供堅實的統計保障。”郭馳表示。

創業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商事主體數量再創新高,商事主體數、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超過9萬家,累計吸收合同外資超300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增量和總量均連續多年在廣東省各地市中排名第一。

惠企

加大涉企“補貼降費”力度,提升市場主體生產經營韌性。瞄準企業堵點痛點,實行精準惠企政策,全面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有效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實施精準化幫扶企業舉措。及時出台實施“深圳惠企16條”“穩增長66條”“六穩六保54條”等措施,系列惠企舉措已為企業減負超600億元。持續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預計全年減免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會保險費212.4億元。

改革

推出“i深圳”政務服務平台。上線服務事項超過7000項,在“秒批”事項260項、“秒報”事項226項的基礎上,創新推出“秒報秒批一體化”事項50項,減少審批中的人工干預,實現“即報即批、即批即得”。

打造商事綜合信用信息系統。深入推進信用監管,歸集全市74家單位、502萬家商事主體的5.3億條信用信息,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管理試點。全市39個執法部門、2000多項監管執法事項全部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台。

民生

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持續將財政支出六成以上投向民生領域,九大類民生支出從近1500億元增加到3000多億元。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基礎教育學位數量增長超30%,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佔比超50%,職業教育水平全國領先,高等教育處於歷史最快發展期,高校數量增至15所。

健康深圳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5家醫院入選省高水平醫院,獲批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引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阜外醫院等一批高水平醫院,三甲醫院總量接近翻番。落實“房住不炒”“一城一策”要求,構建了新的住房供應保障體系,累計建設籌集公共住房44萬套,是“十二五”時期2.4倍。

開放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融入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核心引擎功能顯著增強,深港澳合作更加緊密,前海發展生機勃勃,廣深港高鐵等重大項目建成使用,全市進出口總額突破3萬億元大關,出口總額實現全國“二十八連冠”,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產業

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10272.72億元,增加值佔地區GDP比重達到37.1%,佔比水平全國領先。 “十三五”以來,深圳緊緊圍繞“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總體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紮實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策源地和標杆城市。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1.85萬家,是“十二五”末期的3倍,在全國城市排名第二位,產值超百億元和超千億元的優勢龍頭企業分別達44家和7家,新型顯示器件、智能製造裝備、人工智能等3個產業集群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躍居全國城市首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均超過70%。

經濟

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趨好,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2.77萬億元,躍居內地城市第三、亞洲城市前五,“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7.1%,高於全國和省同期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經濟效益持續提高,地均、人均GDP居內地城市前列,萬元GDP建設用地從2015年的5.6平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3.6平方米,單位GDP能耗、水耗居全國大中城市最低水平。

創新

創新能力實現新跨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國家實驗室落地深圳,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設。 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預計達4.94%,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30%。

交通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初見成效。初步建成面向亞太、輻射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2020年我市機場年旅客吞吐量379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40萬噸,均居全國第三位,國際客運通航城市達60個。鞏固集裝箱運輸樞紐港優勢地位,深圳港航線覆蓋世界十二大航區、100多個國家,年吞吐量2655萬標準箱,居全球第四位。對外鐵路形成“雙十字”骨架結構,實現由鐵路末端城市向樞紐城市轉變,旅客發送量達到4659萬人次。

交通網絡對外輻射引領作用日漸凸顯。加快構建“十橫十三縱”路網體系,新建成道路里程254公里,全市高快速路總里程突破600公里,南坪快速三期、坂銀通道、深華快速、東部過境蓮塘口岸至梧桐隧道段等35個重大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梅觀高速快速化改造、皇崗路快速化改造等47個項目開工建設,其中春風隧道是我國在建開挖直徑最大盾構隧道,媽灣跨海通道是我國在建最大直徑海底盾構隧道,沿江高速前海段與南坪快速銜接工程海底隧道首創水下互通立交。

生態

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超過1500億元治水,五大河流水質全面達標,率先在全國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入選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建成“千園之城”,碧水藍天綠地成為城市靚麗名片。

節能減排成績斐然。通過實施“以高代低、以大代小、以新代舊”等減量替代方式,有力控制能源消費新增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單位GDP能耗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廣東省平均水平的1/2。國六標準車用燃油全面推廣,公交車、出租車實現全部電動化,船舶岸電使用率居全國首位。

治水

雨污分流建設大幅提速。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建成6275公里污水管網,超額完成“十三五”期間污水管網建設任務。正本清源工程順利推進,至2020年10月底完成14385個小區、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全市住宅小區改造。

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擴容加快推進。截至2020年10月底,水質淨化廠新擴建8座,提標改造拓能30座,全市污水處理總規模達到765.3萬噸/日(含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新建成污泥處置設施共18座,規模達到5635噸/日,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河流綜合整治成效顯著。截至2019年底,我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159個黑臭水體全面消除,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五大干流考核斷面全部達到地表水V類及以上標準,探索走出了一條超大城市超常規治水新路。

基建

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重點區域建設全面提速。入選交通強國首批建設試點,地鐵運營總里程超過400公里,蓮塘口岸建成啟用。智慧城市建設考核排名全國第一,成為全球首個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103/08/node_A07.html#content_997757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