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贅婿》爽文爽劇 慘遭滑鐵盧
作者:唐山   來源:新華社    2021-03-05 13:10
“劇本太爛,節奏太慢,刻意煽情,制作廉價,沒有審美。ps:郭麒麟真的醜,一點cp感(情侶感)都沒有。”

【識港網訊】

  “郭麒麟不適合做男主角,顏值身高都不適合。”

“救命,劇情太難看了吧?友情建議:那個説相聲的還是好好説相聲吧。説相聲還可以的,不是説都可以當電視劇男主的。”

“劇本太爛,節奏太慢,刻意煽情,制作廉價,沒有審美。ps:郭麒麟真的醜,一點cp感(情侶感)都沒有。”

剛開播時一度高居全網收視第一的《贅婿》遭遇滑鐵盧,豆瓣評分已跌至6.9分,熱度亦直線下降。尤為難堪的是,靠“男德學院”等拉來的感情票,又因男主的顏值賠得精光。看來,不“物化”異性只是神話,用它懟天懟地的人們,也許是“物化”的最忠實消費群體。

有美女,有穿越,有超能,有討好,有造爽……為何《贅婿》還是遭遇困境?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觀眾為何愛爽劇

《贅婿》是近年來常見的爽劇之一。

爽劇始于爽文,一般認為,2009年4月22日最後更新完成的《寶貝,別哭》(作者恩很宅)開風氣之先,隨著電視劇《瑯琊榜》《延禧攻略》《慶余年》《如懿傳》等熱播,人們甚至將2018年後的電視劇市場,稱為“爽劇時代”。

爽劇類型多元,尚無統一定義,但有幾個基本特徵:

首先,情節變化快:從被虐到復仇,不能超兩集。

其次,人物極簡,情節極繁:只提供類型人物,黑白分明,全靠情節曲折取勝。

其三,人設符合觀眾的自我心理預期:男女顏值高,無異性交往史,有錢有權。

其四,充滿爽點:如智力碾壓、完虐對手、調戲強者、有權任性等。

其五,情節遊戲化:以直線邏輯為主。

在爽劇中,正面角色與負面角色同樣不擇手段——“好人”戰勝“壞人”,不是因為更有道德,而是因為算計更惡毒、手法更狠厲。這給觀眾以幻覺:個體足以掌控結果,所以很爽。

爽劇火爆,源于社會的麥當勞化。

現代社會以功能為中心,其運轉的底層邏輯是:效率、可計算性、可預測性和控制。當人也被抽幹成工具人時,人生變得簡單。在今天,城市人的生活經歷彼此相似,成功、智慧、幸福、快樂、愛、健康等等的獲得,不再是個人化的過程,而是都有標準配方,比如成功學、積極心理學、思維培訓、情感訓練班、瑜伽等,這為資本提供了一道道盛宴。

人本來生而不同,但商品必須相同,資本的力量就在于能把種種不同,用或引誘、或強制的方法,變成相同。所以,與麥當勞化攜行的,還有好萊塢化、奈飛化。只是在中國,目前還沒有資本如此雄厚的企業,只好採用另一種方式完成好萊塢化:聚焦人性的最基本面——感官刺激。

  在反“引爆點”上,《贅婿》比較專業

爽劇有精致的畫面、專業的團隊、復雜的運作機制,但它們都服務于人性中最具動物性的部分——野蠻精神。

《贅婿》的創作者們誤以為,加入討好元素,制造幾個宣傳熱點,就能取得成功,恰恰是誤讀了爽劇的本質:爽劇不是藝術品,不會因主題而成功;爽劇是商品,賣的技巧比品質更重要。

在《引爆點》一書中,加拿大學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曾提出流行三法則,即:附著力法則、個別人物法則和環境威力法則。

“附著力法則”,指用特別的方式將一條具有傳染性的信息讓人們記住;“個別人物法則”,指流行取決于信息傳播者的社交天賦;“環境威力法則”,指人的行為體現了所處環境的特徵。

沿著這三個法則,才能形成“引爆點”。換言之,僅追求體驗,無法讓一款商品流行,只有把握“引爆點”,才能成為流行品。

不能不説,在反“引爆點”上,《贅婿》做得過于專業:

附著力法則要求制造附著力高的信息,這類信息的特點是易傳播、可自主傳播、能迅速把握受眾群體的關切。可《贅婿》情節的搖擺性過大,很難用一分鐘説清,連概括都做不到,自然也就取締了深入討論的可能。

個別人物法則要求找到三種人,即內行、聯絡員、推銷員,《贅婿》選擇郭麒麟擔綱男主,多少有這方面的考慮,可郭麒麟的粉絲群與爽劇忠粉的重疊度不高,且在表演上,郭麒麟遠非內行,結果成了多名專業演員陪一名外行玩的格局。當內行、聯絡員、推銷員彼此衝突時,“引爆”就變成了“內爆”,所以觀眾對《贅婿》的評價,兩極分化鮮明。

環境威力法則認為,要制造大規模流行,應先在可控制的小規模群體環境中制造流行,而《贅婿》在任何小圈子中都沒能掀起波瀾。

  結構挖的坑,細節實在填不上

市場方向有誤,在創作手法上,《贅婿》也出現了不少失誤。

《贅婿》本是網絡小説,電視劇版只取IP,與原著幾無關聯,是按爽劇原則再創作而來。按理説,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可電視劇《贅婿》卻莫名其妙出現了一係列硬傷,特別是單線式架構,堪稱敗筆。

單線式架構是明清傳奇劇、長篇評書等常用架構,通過正與邪的鮮明對立,驅動情節向前發展,暗含拴驢、解扣等制造懸疑的技巧,但缺點是節奏緩慢、人物呆板。單線式劇情的最大困境是要“平地起雷”,需不斷制造新的反轉,不得不突出偶然性,易使人産生重復、虛假的感覺。

以古典名著《西遊記》為例,雖有“三打白骨精”等精彩情節,但也有不少妖魔毫無個性,簡直是為湊齊八十一難而設;再如《三國演義》,“赤壁鏖兵”是三線敘事,到“六出祁山”則成單線,後者遠不如前者精彩,基本就是“出兵—小勝—大敗”乘以六,猶如流水賬。

在單線結構的約束下,《贅婿》也陷入“造難度—通關”的死循環:一個難關過去後,為留住觀眾,不得不去造更大的難關。主角寧毅(郭麒麟飾)從做小生意到做大生意,到江寧首富,再到國家軍政棟梁……造爽盤子越來越大,原有的架構完全承托不住,以致剛開始的段子也越來越少,甚至削了真正吸睛的宋軼的戲份,可沒有這二者,爽從何來?

《贅婿》幾乎可作為結構與形式打架的典型。在細節上,也加入了造虐(女主被強姦未遂兩次)、金手指(相當于遊戲“外挂”,短時間內迅速增加戰力)、養成升級(主人公能量逐步增加)、虐菜(設置了烏啟豪等豬對手)、施暴(寧毅不是一槍打死樓書恒,而是先用槍打斷其四肢)、扮豬吃老虎等爽劇手法,但它們都填不上結構偏差挖下的坑。

單線式結構對演員的表演提出更高要求,《贅婿》卻選了一位相聲演員來當男主。相聲是舞臺藝術,只有表情誇張,才能被臺下觀眾看到,更多時需保持“中風臉”。可在鏡頭前,這種無層次的表演與劇本的結構缺陷完美共振,果然催人斷更。

  當爽劇也開始內卷化

爽劇不爽,因為爽劇作為消費品,它無法按摩精神,只能引發感官刺激,可一切感官刺激都存在著即時消費、逐漸麻木的特徵。第一口辣椒總是最辣的,以後則只能靠增加辣椒的數量,來獲得同樣的快感。這種增量存在邊際效應,達到一定的飽和度後,增量帶來的快感將無限趨于零。

在爽劇已橫行多年的前提下,真正讓人感到離奇的是:《贅婿》以為可以靠跟風,甚至在不提供更強感官刺激的前提下跟風,這體現出網劇市場的懶惰——資本越來越喜歡聽故事,根據既有市場反饋來推新品,不求大賺,只願平穩。

  這説明兩個問題。

一方面,在資本與專業的博弈中,專業正不斷後退,隨著專業人員發言權越來越少,甚至連“單線無法支撐長劇”這麼基礎的缺陷都沒人敢指出,可知網劇“內卷化”的程度已不容樂觀。

另一方面,創新精神正在消退,這本是商業,乃至創作的生命源泉,而除了競爭,並無保護創新精神的有效機制,《贅婿》提醒人們,當下的競爭環境是否出現了偏差?

創作不是“1+1=2”,不是把幾個優點結合起來,就自然形成一個完美的作品。在東拼西湊上,《贅婿》非常努力,有笑點、有IP、有偶像、有反轉,但就是無法捏在一起。資本偏好無生命力的拼裝,在無缺點、無遺憾的表面完美下,卻共同制造出一個有遺憾的結果。類似的失誤,也許更值得反省。

原文鏈接: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