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梭羅一生的文學工程
作者:林頤    來源:南方教育時報    2020-12-21 14:17
“你寫日記嗎?”這句普通的提問,是文學史上的著名美談。

【識港網訊】“你寫日記嗎?”這句普通的提問,是文學史上的著名美談。

《四季之歌》 (美)亨利·戴維·梭羅 著 仲澤 譯 譯林出版社 2020年10月版

1837年秋季,時年20歲的亨利·戴維·梭羅與比他年長、已經成名的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成為好友。愛默生的問題啟发了梭羅。從此,寫日記成為梭羅一生的文學工程。梭羅從1837年到1861年寫下的野外觀察日記,先是在19世紀末由他的一位朋友以春、夏、秋、冬為題出版了4卷,後來又陸續出版,共有20卷之多。

對於非專業研究的讀書人,好的精選十分必要。這部《四季之歌:梭羅日記選》就是佳品。該書保留了春夏秋冬4卷的基本結構,年份服從節令,某月某日的書寫穿插交織著季節的更叠。春寒料峭,滿月當空,藍知更鳥在唱歌,鷹在沼地上飛翔。夏氣溫暖,林間美不勝收,群蛙探頭探腦,金龜子披甲飛過。秋風漸起,落葉斑斑,山上矮櫟遍生,楓樹蔽野。冬雪銀暉,日暮西沈,啄木鳥雙翼帶風,振翅而去。

在梭羅的日記里,自然界以及四季的變化成了他自始至終觀察、追蹤和記錄的對象。梭羅盡可能地抹除自我的印記。這並不是說梭羅只關心自然,不關心人。梭羅不是避世的隱士,他繼承的鉛筆廠辦得不錯,他設想康科德應該成為良港,關心廢奴運動,因反對墨西哥戰爭而坐過牢,關心公平正義和道德良序。正因此,他親近自然,追求身心的健康和精神的自由。

梭羅的日記文筆優美,描畫細致,並非流水賬式的記錄,而是有意識的文學創作。這與愛默生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愛默生向他說明了寫日記的好處,有利於訓練簡潔明快的文風。愛默生很喜歡梭羅作品的風格,後來在他擔任編輯的雜志《日晷》上,經常刊发梭羅的文章,有些是日記的選段,有些是由日記素材寫成的論文、詩歌和隨筆。《日晷》是梭羅重要的发表陣地,在《日晷》存在的4年間,梭羅寫了大量作品,其中部分被刊用,其余都被拒稿了。這些經歷促使梭羅認識到把文學作為職業意味著什麽。

梭羅的日記寫作經歷了幾個階段。起初,梭羅用日記摘抄一些別處看來的段落。然後,他從愛默生《論自然》等著作里吸收營養,模仿後者表達文學的沈思和個人的隨想。1843年,《河上一周》出版,這是梭羅的第一本書,根據他在1839年記載的與約翰共遊梅里麥克河的日記改編。該書在當時寂寂無名。1845年,梭羅移居瓦爾登湖,兩年零兩個月,造就了一部傳世名作。1850年之後,梭羅越來越頻繁地寫日記,他已經養成把每天散步時的思緒整理成字字珠璣的日記的習慣,不斷地錘煉表達的技藝,詳述那些瞬間消失的體驗。梭羅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要把日記作為公開的出版物展現在公眾面前。只是,他躊躇著,怎樣用更好的方式來整理龐大的文字材料。這是他未竟的事業。

《瓦爾登湖》絕不是梭羅的全部。《瓦爾登湖》的源頭,梭羅所有創作的源頭,以及人生幾乎全部的積累、持續的工作熱情、发自內心的愛,更多地容納在他的日記里。

原文鏈接:http://szjy.sznews.com/PC/layout/202012/18/node_14.html#content_965881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