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傳承之道”古籍展交流研討會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劉莎莎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12-02 15:29
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

【識港網訊】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館藏史部古籍善本(下)展》正在深圳博物館熱展,深圳市民觀展熱情高漲。上周末,“傳承之道”古籍展交流研討會在深博舉行,當日也迎來了開展以來最為專業的一批觀眾——中國科學院古籍部主任、四庫專家羅琳,清華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劉薔,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學教授李德龍,北京文津歷史文獻研究會原會長董光和,古籍出版專家、學苑出版社副總編戰葆紅等專家學者在展廳里駐足欣賞、流連忘返。專家們紛紛表示,在年輕的深圳看到文脈悠遠的古籍善本展覽特別難得、意義重大。

專家在深博觀摩古籍善本。

●“以藏緣友”“以藏悟心”

這批中國古籍善本研究領域的專家,是受邀來到深圳博物館觀展的,他們一致表示大飽眼福。在稍晚舉行的交流研討會上,專家們暢所欲言,齊齊為深圳點讚。“放眼全國的博物館,各種文物展覽很多,但古籍善本類的專題展卻十分罕見。” 清華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劉薔說,“我真的很驚訝!”

中國科學院古籍部主任、四庫專家羅琳說:“古籍欣賞需要一定的知識門檻, 但我沒有想到,今天還有這麽多深圳市民帶著孩子來看古籍,這還是在疫情預約入館的制度下,相當不錯。”

據悉,深博的這批古籍善本藏品來自於社會捐贈,本場交流研討會也是由深圳博物館攜手榮競集團共同主辦,會議由深圳博物館副館長蔡惠堯與榮競文脈館館長黃潔共同主持。會上,黃潔提出了“以藏緣友”“以藏悟心”兩個觀點。

黃潔解釋說,“以藏緣友”“以藏悟心”是這次研討會的目的,希望通過這些古籍,能給學術界的專家們帶來新資料、新參考。而“以藏悟心”則是指,呵護善本就是呵護中華民族之根。數千年的文化積澱,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歷史,一部部古籍是後人認知世界的載體,是波瀾壯闊、優美動人的文明傳承,是連接世界各國文明互鑒的橋梁,所以要“悟”它,親近它,熱愛它,用心去體會它。

●多方位立體化展示古籍之美

此番, 《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館藏史部古籍善本(下)展》共展出1300多件古籍善本。本次展覽承接“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古籍善本展(上)”的余緒,甄選史部古籍124部(套),側重史部中別史、雜史、史鈔、史論、地理、典章律令、書目類、金石碑刻類等著作的展示,以“名山事業”“禹貢河山”“百代典章”“藝文見存”“金石耀古”五個單元,分門別類介紹中國古代史部古籍的相關知識。據悉,這也是深博在收到這批古籍善本社會捐贈之後推出的第三個展覽。此前,深博還曾策劃、推出過《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館藏經部古籍善本展》,反響不俗。

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博館藏古籍2萬余冊,“傳承之道”將依照“經史子集”的分類,作為一個系列展覽持續下去。會上,深圳博物館工作人員洪斌等介紹了“傳承之道”過往展覽情況,並對未來展覽策劃提出構想。在未來的展覽中,深博還計劃引入“身份視角”串聯展品,而非單純的時間線,賦予觀者虛擬身份,在展廳場景空間中感受古籍背後的故事。

劉薔對深博的工作表示讚許。她說,“博物館很少舉辦古籍展,按經史子集的順序來辦展,我印象里,深博是頭一家。中國有修史的傳統,史部書籍是最多的,看展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深博的用心。”劉薔還提出建議,希望未來的古籍展可以多開辟一個單元講述古籍之美。“我們應該如何欣賞古籍?普通老百姓進館看展,可以引導他們去欣賞古籍的版本、印刷、裝幀、藏書章等等。”

●“幹古籍的不要自彈自唱”

書籍是文明的載體,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分子素有“讀書人”之稱,讀書人求知若渴、愛書如命,不僅讀書而且藏書。歷史上,許多著名大家既是飽覽群書的讀書人,也是藏書家。愛好藏書的人,每有所得,必在書本上鈐上藏書章。在古籍善本上,我們可以看到歷代藏書家的藏書章,大都篆刻精美,印泥鮮艷奪目,鈐印的位置也講究,令人賞心悅目。

既是藏書,就會講究版本、品相、藝術性等等。這也是今人欣賞古籍善本的一個重要入門方向。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德龍就表示,這次深博展出的古籍善本“品相很好,沒想到深圳有這麽好的書”。“有的古籍比較爛,殘頁多,深博這批藏品讓我很震撼。”李德龍還補充說,讀書、愛書、藏書是中國讀書人的優秀傳統,“幹古籍的不要自彈自唱。古籍不是屬於我們幹古籍的這撥人的,要打破自彈自唱的局面,讓古籍走出展櫃,真真正正地活起來,為今人所用所愛。”

“現在高新技術這麽发達,完全可以將古籍掃描成數字本,進入數字化體系統一管理。”北京文津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董光和說,“這樣一來,專家學者不僅能更方便查看古籍,也能將國家現存的古籍信息歸納整理。日後無論做研究還是查數據,都會更加方便。”

學苑出版社副總編戰葆紅從出版的角度談到再生性古籍保護的重要性,建議古籍也可以作為文創產品推向市場,讓更多人了解古籍的價值與意義。“我們可以考慮做古籍的‘高仿’,也就是做刻本,完全模仿古籍的樣子做書,這也是文創的一種。”

原文鏈接: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