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預5億助港青 入灣就業創業
作者:聶曉輝   來源:文匯報    2020-11-26 08:52
計劃的細節仍在擬定中,防疫抗疫基金已預留4.3億元推行,預計年底接受申請。同時,為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民政事務局稍後將資助十多個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計劃」,預計涉款約1億元,為近200家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及向約4,000名青年提供服務。

【識港網訊】青年發展是現屆香港特區政府重要施政方針之一,協助年輕人融入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月薪至少1.8萬至2.6萬港元。計劃的細節仍在擬定中,防疫抗疫基金已預留4.3億元推行,預計年底接受申請。同時,為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民政事務局稍後將資助十多個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計劃」,預計涉款約1億元,為近200家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及向約4,000名青年提供服務。

林鄭月娥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已提出青年發展「三業、三政」(即學業、就業、置業,議政、論政、參政)的新方向。她昨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有關方向已取得一定進展,但經歷過去一年的社會動盪、反覆的疫情和長時間停課,港青的生活及學習模式受到一定影響,部分人對前景及社會發展感到迷茫和無助,必須思考如何為他們塑造有利的成長環境,同時期望港青放眼國家,把握機遇在大灣區學習、就業、生活,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實現夢想。

6.8萬學士失業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今年8月至10月年齡20歲至24歲的失業率高達19.7%,明顯高於6.4%的整體失業率。同期,有多達67,600名有學位的失業人士,按年大增逾2.9萬人。林鄭月娥直言,以香港的經濟和市場規模,年輕人的失業率可能會維持雙位數字一段時間,惟有7,000萬人口的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潛力卻十分巨大,能為香港青年提供事業發展機會。

為鼓勵和支持港青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政府將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僱主聘用港青到大灣區工作,名額2,000個,其中400個屬創科職位。政府消息指出,整項計劃由勞工處負責統籌及審批企業的申請,受惠者為去年、現屆或明年畢業的大學學士或以上畢業生,他們不一定要在香港就讀大學,但必須為香港居民。

僱主獲助一萬

其中,400個創科職位的申請者則必須為STEM學生;餘下1,600個屬一般職位,月薪至少1.8萬港元,僱主可申領1萬港元的津貼,即僱主實際支付8,000港元薪金;400個創科職位必須一半時間在內地,另一半時間在香港從事科研工作,月薪則至少2.6萬港元,僱主可申領1.8萬港元津貼。所有職位的申領津貼期均為最長18個月,僱主須提供在職培訓,合約須跟足香港的勞工法例,包括要有強積金及工傷賠償等。

16非政府機構提供服務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同時宣布,隨着愈來愈多港青渴望透過創業一展所長,在傳統行業打工外尋找出路,民政事務局將在疫情穩定及恢復跨境人流往來後,資助十多個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計劃」。該計劃已獲廣東及各大灣區內地城市同意支持,並提供共享工作基地,以及讓香港青年享有與內地青年相同的待遇和支援。

政府消息指出,民政事務局會資助16間包括本地大學在內的非政府機構,招募合共200個創業團隊,在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創業。被選中的創業團隊可獲資助60萬元起動資金,當中45萬元來自政府,15萬元來自非政府機構,創業團隊成員年齡需介乎18歲至40歲。

計劃推行的3年內,每間非政府機構每年可獲100萬元資助,以向創業團隊提供稅務、會計等專業支援服務,可說是創業團隊的「盲公竹」。特區政府會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作為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進一步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