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90後記者:大埔是鄉下
來源:橙新聞    2020-11-18 17:11
其實如非行山、踏單車、燒烤等郊遊活動,可能我們平日也甚少到訪大埔區。但對於在大埔土生土長的Vicky來說,大埔就是她的鄉下,「那些不在大埔居住的朋友,我覺得都不會跟我很friend。」她對大埔的歸屬感,毋庸置疑。

【識港網訊】其實如非行山、踏單車、燒烤等郊遊活動,可能我們平日也甚少到訪大埔區。但對於在大埔土生土長的Vicky來說,大埔就是她的鄉下,「那些不在大埔居住的朋友,我覺得都不會跟我很friend。」她對大埔的歸屬感,毋庸置疑。

90後的何映彤(Vicky)畢業後做了6年記者,但她自中學以來都想辦地區報,終於在今年中下決心辭工,全職創立《埔JOURN》。10月底,她達成心願,出了第一期雜誌。

圖:橙新聞
圖:橙新聞

相信紙媒有價

「自資出版收費雜誌,其實好驚,這是一場實驗。」以往不同團體辦的區報都是免費派發,而坊間的休閒類收費雜誌近年也逐一轉型向網絡發展,在這時候推出實體、紙本、定價60港元的地區雜誌,真的有人會買嗎?無疑這確實是一個新嘗試,即使可能面臨滯銷,Vicky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出版六期。她坦言預期花盡積蓄,已有心理準備要問朋友借錢,只是淡然說「希望不用借太多」。

很多人說香港人不看書,趨向快速閱讀文化,但她相信港人偶爾仍會翻翻書本,正如年輕人愛逛誠品一樣。「如果因為我們認為紙媒會式微,覺得沒有市場而不去做,那它就真的式微。」拒絕未打先輸,這一份信念,亦源於她所熱愛的社區——《埔JOURN》的主要讀者群,「我對大埔人有信心,他們可以承載一份雜誌。」Vicky說,大埔居民的特性是「八卦」,對區內發生的大小二事總是會義不容辭、身體力行地支持。

圖:橙新聞
圖:橙新聞

大埔名物:海綿寶寶床單

Facebook有不少地區群組,其中大埔群組可算是人數最多、最多互動的一個,而Vicky就是其中一名Admin。她笑言,平日街坊在地上看到一隻BB鞋、一隻流浪狗在馬路中心,也會在群組發文,希望找到失物主人或幫助狗狗,「在網上看到一張相片說牠好像迷路了,最後有幾十人在太和路周圍找那隻狗狗,大埔人的凝聚力實在太強。」

Vicky自小在村屋長大,父母、婆婆、太婆、爺爺嫲嫲都住同一條村,與街坊的關係非常緊密,「好記得以前半夜媽媽會弄醒我,整村人一起去看鄰居婆婆的曇花盛開一刻!」平日,她會隨意在林村河畔與互不相識的人聊天,遇到大埔新開的店家,甚至會對店主說句「歡迎來到大埔!」這種社區情懷,怎麼會想到是出自一個90後女生的口。

數到街坊情,話說六年前曾經發生過一件趣事,成為大埔人至今的熱話。有一個住村屋的人在打風前收衫,他有一張海綿寶寶床單,爸爸告訴他放在騎樓一角吹不走,後來他在大埔群組發文:請問大家在這一區東南面方向,有沒有看到一張海綿寶寶床單飛過?我被爸爸欺騙,遺失了床單!有人留言取笑他愚蠢,但更多的人是熱切地幫他尋找那張單薄的床單,最後真的有街坊拾回還給他!以後每次打風,谷友都會問他:海綿寶寶平安嗎?

圖:大埔@FB
圖:橙新聞

夢想:大埔情不變

街坊對第一期雜誌的反應,超乎了Vicky的想像:不到兩星期,全數2,000本已售罄。她沒有暗自歡喜,因為她知道要守下去並不容易,「希望一直做下去,大家仍然會覺得拿起《埔JOURN》很驕傲。」雜誌訴說社區事,Vicky採訪區內稻田講農業自給議題、介紹大埔原生珍珠蚌講珠寶產業,她直言不想宣傳大埔做旅遊熱點,而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更多這一些的知識,從而更關心社區,「我夢想是大埔人永遠都很熟絡!我們對自己街坊和社區的感情不會改變。」

訪問尾聲,記者掏荷包買了一本《埔JOURN》,正如她在封底所寫,沒人能肯定這趟旅程能走多遠,但至少留下嘗試過的足印吧。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43048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