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重建圓明園?
來源:橙新聞    2020-11-13 17:41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開回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再次引起了圓明園「保留原狀」或「重現輝煌」的爭議。

【識港網訊】曾被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洗劫破壞,位於北京的歷史遺址圓明園再度引起熱話。近日,國家文物局公開回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時,表示「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引起了圓明園「保留原狀」或「重現輝煌」的爭議。

國家文物局就「重建圓明園」建議的公開回覆 圖:國家文物局

圓明園爲圓明、長春、萬春三園之總稱。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成,是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之一,以其規模龐大、佈局精美,又被譽為「萬園之園」。國家文物局表示,圓明園於1860年和1900年先後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所毀。1988年,圓明園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圓明園遺址的考古、保護與展示利用工作。2010年,圓明園遺址被列入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多年來持續進行遺址考古發掘及文物修復等工作。

近年,隨著專家陸續發現圓明園的設計資料,加上科技進步令整修方案不斷更新,重建或保留原狀,一向爭議不絕。自1999年起,中國建築史學大師梁思成先生的弟子、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及其團隊便展開「數字圓明園」計劃,動用了80多位專業人員,耗時15年,參閱了1萬餘件歷史檔案、4000幅復原設計圖紙和2000座數位元建築模型,讓圓明園以3D及VR的方式重現公眾面前。團隊表示,數位復原的景區達全園總量的60%。

郭黛姮曾公開表示,歷史中有很多東西不是今天的人能夠做出來的,因為當時的材料、工具,今天的人可能並不認識、更不會使用。再加上古代建築和山水的空間搭配很巧妙,現代人再去復建一些園林時,也很難達到當時的水準和意境。「一個文物毀了之後,老百姓對它會有一個期待,這種期待是合理的,我們現在用數字化的方法告訴大家這個遺址原來是什麼樣的,經歷了多少變遷,這也是對圓明園的另一種還原。」

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劉陽則是圓明園的重建支持者。早年他曾經表示,很多人對圓明園的認識基本停留在僅佔圓明三園總面積2%的西洋樓、大水法,對圓明園並無全面了解。「那種認為重建圓明園就是要把那幾塊大石頭重新修復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他指出,部分經典地點如大水法理應不重建,以此銘記歷史警示後人,但大部分真正「萬園之園」的部分,如果不及時進行修繕保護,只放在那裡,未來10年內,圓明園至少有5處景觀將倒塌或徹底消失。

10多年前,應否「重建圓明園」的民意調查顯示反對數字佔98%。時至今天,網民依然以反對態度居多:「那是歷史的印記,不該被磨滅」、「反對重建圓明園,如果是圓明園遺址紀念館或歷史博物館可以考慮」、「有這個閒工夫和閒錢,不如多把時間和資金用在保護文物和宣傳教育上,比重建強」。也有不少人認為,透過VR和3D模型讓後人感受圓明園昔日輝煌已足夠,不同意花費國家鉅款,「山寨」一個珍貴的歷史古跡。

國家文物局表示,下一步將「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做好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進一步發揮教育、宣傳和展示功能。」包括盡快完善大宮門、紫碧山房等遺址保護展示方案,以及採用數字化等虛擬方式再現昔日圓明園等。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42604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