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郭一鳴專欄】期待施政報告突破紛擾
作者:郭一鳴   來源:識港網    2020-09-28 09:58
面對政治和民生難題困擾重重,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固然要不得,小修小補亦無濟於事,特首林鄭月娥和特區管治團隊必須以新視野、新思維,提出新方案,才能讓廣大市民看到希望。

一年一度施政報告諮詢工作正在展開,特首是時候告訴公眾,香港疫後經濟和社會發展要如何走下去。經歷去年下半年社會動盪和今年九個月抗疫,全香港所有人都在苦撐,都很苦悶,大家都盼望疫情早日結束、生活恢復正常、經濟盡快復甦,這也是全社會的主流民意。當然,一些人已經沒有願望,天要下雨娘要改嫁,也只能由他去吧。

關於抗疫,特區政府在前兩波疫情防控工作做得不錯,但七月上旬第三波疫情爆發,暴露特區政府在防範輸入個案方面存在明顯漏洞,市民抗疫疲勞也表露無遺,到目前為止,本港確診人數突破五千宗,死亡過百,這是一個沉痛的教訓,庫房也因此付出巨額代價。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援下,香港進行了一次普及社區核酸檢測,又在亞博館興建方艙醫院,為應對可能出現但不知何時爆發的第四波疫情做好準備,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抗疫情況相比,香港市民應該可以比較放心。最令人擔心的是,有人將抗疫政治化,而且追隨者不在少數,可見雖然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因去年「修例風波」觸發的大規模暴力潮已經平息,但社會嚴重撕裂情況未有明顯改善,短期內也看不到有明顯改善趨勢。修補社會撕裂,特區政府責無旁貸,當前最可行的辦法,是特首透過新一份施政報告,展示大刀闊斧、有所作為的施政新風,讓廣大市民對戰勝疫情之後的生活充滿期待。

當務之急要繼續保持疫情緩和的趨勢。近日英國歐洲疫情出現反覆,美國疫情持續失控,印度、菲律賓、印尼等亞洲國家疫情依然嚴峻,香港要汲取第三波疫情爆發的教訓,做好嚴防死守,防止輸入個案大幅增加。與此同時,特區政府應盡快公布健康碼具體安排,在本土不明來源個案歸零之後,恢復本地經濟活動之餘,盡快重開口岸,為香港經濟重拾活力創造條件。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無理打壓香港的國際政治環境下,早日實現粵港澳大灣區人流物流正常化,對香港意義特別重大,可以說,港深口岸一日未重開,香港經濟就一日無法重振。

重開口岸,除了需要與內地及澳門政府做好協調,亦可預料會有各種反對雜聲,關口重開之後如果疫情有任何風吹草動,也肯定會有人大做文章,當日封關紛擾歷歷在目,特區政府對此能否保持淡定?筆者想說的是,今時今日的政治環境,特區政府作出任何決策,都必定有反對聲音,與其擔心有多少人反對,不如認真傾聽民意。雖然筆者很不喜歡特朗普信口雌黃,反感他污衊中國抗疫,但佩服他對民意的敏感,一旦特朗普認定要做的事情,便義無反顧全力推行,民主黨掌控的國會根本阻止不了,像美墨邊境建圍牆這種很多人認為不可思議甚至是瘋狂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事實。

眾所周知,即使口岸重開、疫苗問世,香港已經回不到過去,實際上全世界都不可能回到過去,因為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因為特朗普一手挑起中美對立,迫小國歸邊,令二戰之後確立的國際秩序面臨瓦解、經濟全球化格局瀕臨崩盤,而一場「修例風波」、香港國安法實施,美國不僅取消香港特殊待遇,更蠻橫制裁多名特區政府官員等,香港已成為中美博弈的戰場。新形勢下,傳統的四大經濟支柱還能繼續成為支柱嗎?疫後香港經濟出路在哪兒?財爺預告今年財赤可能破天荒高達三千億,政府庫房還有多少個三千億?至於老生常談的民生問題,像住房、退休保障、貧富懸殊等,還能否得到解決或改善?

面對政治和民生難題困擾重重,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固然要不得,小修小補亦無濟於事,特首林鄭月娥和特區管治團隊必須以新視野、新思維,提出新方案,才能讓廣大市民看到希望。只要有希望,民意會轉變,撕裂會彌合,坦白說,留給特區政府的時間不多。

走筆至此,想起日前收到立法會議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惠贈新著《突破紛擾》,這個書名令筆者眼前一亮,葉太不愧是集高官和民選議員於一身的政治高人,一針見血點出當前香港困局的癥結和出路。香港的出路不在埋首應付各種紛擾,息事寧人得過且過,香港必須突破紛擾,才能勇往直前。

原文2020.09.25 刊《大公報》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