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集思港議】切實抓緊做好健康碼準備工作
作者:李明生   來源:香港商報    2020-09-09 09:18
為了更好迎接聖誕新年等旅遊旺季,港府誠須切實盡早做好準備工作,爭取盡快落實讓大家適應,這對市民安排外遊、業界接受預約皆是好事。

隨着疫情放緩,政府昨宣布周五起將進一步放寬限聚措施,除非疫情急劇逆轉,下階段可重開更多處所;當局並透露,自6月起曾與11個地方討論推行「旅遊氣泡」,其中涉及雙方均確認的檢測結果,亦即類似「健康碼」的安排。

最近每日本地新增確診數字已降至個位數,無疑有條件容許經濟社會運作逐步復常。在第三輪疫情下,許多娛樂和體育場所已停業近兩個月,長時間持續下去勢必加大倒閉裁員壓力,不少行業更恐面臨滅絕風險。隨着防疫抗疫漸收成效,不單業界卒之看到曙光,市民亦可如常享用相關服務,包括四人家庭終能同枱食飯毋須分坐,亦可訪重開的博物館、圖書館等,體現了政策如何平衡到公共衛生與經濟社會,力求做到張弛有道。

然而,有點須釐清,普及社區檢測至今成功找出18名隱性患者,按已接受檢測人數共約100萬人推算,全港餘下600多萬人裏還潛藏約100名隱性患者,如果他們不參與普檢,則恐怕繼續留在社區,這意味着目前仍存不低的本地傳播風險,也代表着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無法完全放寬。雖然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毒傳播力相對較低,因為患者不會咳嗽和打噴嚏等大幅播毒,不過若同枱食飯尤其沒使用公筷,其緊密接觸者就可能被感染;另外進行無口罩或大量群眾聚集的活動亦必危及他人。所以說,為人為己,參加檢測總比不做檢測好。尚未參加普檢的市民,誠宜把握機會趁早進行檢測。

更多市民參與檢測,也可增強其他地方跟香港結成「旅遊氣泡」的信心,這既有助香港經濟特別是旅遊零售業擺脫困境,亦有利市民出外遊玩舒舒氣。檢測不單是「旅遊氣泡」的前提,且還是持續確保旅客出入境安全的重要組成——「健康碼」必須與「旅遊氣泡」相輔相成,否則只會重蹈歐洲覆轍,當地就是無掩雞籠地放寬旅遊限制,以致現在疫情又再一發不可收拾。社會上有人對「健康碼」莫名其妙地抗拒,理由是跟政治化的「反中」、「拒內」情緒有關,因為「健康碼」制度最先及廣泛在內地使用。其實,不單韓國早已大量使用「健康碼」了,現在港府跟韓、日、泰,以及德、法、越、星等探討「旅遊氣泡」時,當局透露箇中前提,相信包括離境旅行前要先做檢測、到埗後亦要做覆檢——這無疑是「加強版健康碼」的概念。所以,盲反「健康碼」純粹是無知反智的表現。

為了更好迎接聖誕新年等旅遊旺季,港府誠須切實盡早做好準備工作,爭取盡快落實讓大家適應,這對市民安排外遊、業界接受預約皆是好事。此外,爭取將每次檢測費用降低,由目前逾千元減至跟內地相若的百多兩百元,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普檢如何有利防疫抗疫、推動經濟社會旅遊等,實在有目共睹;普檢亦利健康碼的推出,而普檢一大原則是「願檢盡檢」。所以,計劃容許彈性處理非預約的即場檢測,事實亦證明有關安排大受生活忙碌的港人歡迎,最新比率更增至佔四分之一。還望大家積極踴躍參與普檢,不要再遲疑。希望全民一起努力,早日擺脫疫情陰霾,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