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圳40年】打造衛生健康事業新高地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08-25 13:26
近年來,深圳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深入推進醫改,正在實現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的改變,著力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

【識港網訊】40年前,荔枝公園裏有家竹葉棚搭建的“醫院”,如今這家醫院已發展成為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並入選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這就是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這家醫院40年的變化,也見證著深圳衛生健康事業的脫胎換骨。

近年來,深圳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深入推進醫改,正在實現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的改變,著力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

通過一系列改革,深圳主要健康指標持續穩定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傳染病發病率從1979年的1521.50 /10萬下降到2019年的396.21/10萬;2019年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45歲,十年間提高近4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持續穩定在先進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

醫院多了,近十年醫療資源增長1.4倍

40年前的深圳,衛生健康事業底子薄、基礎差。40年後,深圳不斷加大醫療資源供給。

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圳醫療資源配置翻一番,醫療衛生機構數由1827家增加至4437家,增長了1.4倍;床位數由2.28萬張增加至5.65萬張,增長了1.5倍,千人口床位數由2.20張提高到4.20張。其中原特區外地區千人口床位數由1.64張提高到3.62張;衛生工作人員數由6.77萬人增加至12.43萬人,增長了0.84倍,千人口醫生數從2.05名提高到3.03名。

此外,全市三級醫院增加到47家,三甲醫院從4家增加到18家,基本實現每個區至少配置1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基層醫療集團,每個社區配置1家社康機構。

看病不難了,“國家隊”和“深圳隊”齊發力

近年來,深圳通過“外引”和“內扶”,在“補短板”的同時,打造衛生健康事業的“新高地”,解決市民看病難的問題。

深圳引進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中國醫科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口腔醫院等一批名院名校辦醫,提升醫療水平。

隨著“國家隊”、“省隊”的落地,深圳腫瘤、心血管等方面的診治水平加快提升,全市市域住院率達到98.1%。2019年9萬多名市外患者來深住院,腫瘤醫院住院患者來自市外占比達40%。

在大力扶持下,“深圳隊”也有優異表現。以深圳市兒童醫院為例,醫院血液腫瘤科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血液腫瘤科,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頒布的“年度中國醫院血液科科技影響力排行榜”中,連續三年位列全國兒童醫院第4、廣東省兒科第1,來就診的患者中,90%來自深圳市外,75%來自廣東省外,最遠的來自澳大利亞。

健康有人管了,構建重大疾病“防治管”閉環

“頂天立地促健康”,近年,深圳市衛生健康委深入推進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市屬公立醫院牽頭建區域醫療中心,區屬公立醫院建基層醫療集團,一個“頂天”,一個“立地”,同時今年還成立了15個重大疾病防治中心,讓區域醫療中心與基層醫療集團一起“促健康”,構建重大疾病“防治管”閉環。

“以前,各個醫院都想把專科做強,醫院和醫院之間容易掐架。通過成立聯盟,讓各個醫院有了定位,區域醫療中心管好疑難雜癥,基層醫院做好一般的治療,社康做好疾病的預防和康復,大家各司其職。”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牽頭人、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內科管委會主任顏紅兵說。

看病負擔減輕了,居民衛生支出占比逐年下降

培美曲塞是一種抗癌藥物,過去最小制劑價格為9937.2元,深圳通過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後,價格降到了2776.97元,降價七成。

加大政府投入、藥品GPO集中采購改革、取消耗材加成、分三步調整2568項公立醫院收費價格,在減輕居民的就醫負擔上,深圳打出“組合拳”。

數據顯示,深圳醫療機構次均醫療費用在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上下,遠遠低於北上廣和副省級城市水平。近年來,居民個人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逐年下降,2018年下降到14.42%,遠遠低於全國28.8%的水平。

居民更長壽了,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要達83.73歲

站在經濟特區建立40年的新起點上,深圳將繼續發力,奮力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

到2030年深圳人均預期壽命要達83.73歲,較2019年的人均預期壽命81.45歲再提升2歲;嬰兒死亡率不高於2‰,嬰兒死亡率不高於5/10萬,繼續保持國際領先水平;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不高於15%,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健康生活、健康環境、健康管理、健康產業等指標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未來深圳將推動更多醫學優質資源集聚,在腫瘤、心血管等領域建設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專科疾病防治中心,在兒科、神經外科、口腔、眼科等領域建設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醫療中心或醫學中心,加快高校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建設。

“建高地”的同時,深圳也將持續“強基層”。未來,全市將建成11家綜合類區域醫療中心、12家專科專病醫療中心和20家基層醫療集團。到2025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全科醫生逐步提高到5名以上。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