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舞蹈與科技的溫柔對話
作者:欣   來源:香港商報    2019-01-07 16:49
活在科技氾濫的數碼時代,機械人的開發及應用成為大勢所趨。

【識港網訊】活在科技氾濫的數碼時代,機械人的開發及應用成為大勢所趨,面對機械人似乎比人類能力更強,人類如何尋找出路又是今個世紀的大熱話題。台灣著名編舞家黃翊、德籍編舞家凱蒂亞·恩格對人類與機械人的共存話題亦十分關心,將之搬上舞台,與觀眾一同探討在機械化生產的今天,人類生存的終極意義。

由香港藝術節呈現的“亞太舞蹈平台”,將帶來兩地作品,包括台灣編舞家黃翊的《黃翊與庫卡》,將於3月1號及2日假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上演,以及凱蒂亞·恩格的《由削木開始》將於3月12至13日假葵青劇院黑盒劇場上演。

人類與機械人共舞

黃翊為人所熟悉的,是他富有哲學意味的科技藝術作品,他更被美國《舞蹈雜誌》評選為“全球25位最受矚目的舞蹈家”。在眾多作品中,他今次來港呈獻的《黃翊與庫卡》,以自己與機械人“庫卡”為主題,不僅是科技與表演藝術的融合,更讓機械人像有靈魂般的與人類共舞。令人驚喜的是,在舞動與對望之間,人類動作變得機械化,而“庫卡”卻變得像人類般靈巧,配合煙霧、雷射及閃光效果,叫人霎時模糊了人類與機械人的界線。機械人在無法即興的狀態下,卻能在黃翊精心的程式設計運算中與舞者肢體互動,流露出溫暖情感。

被削木聲牽動的舞者

於柏林及雅加達兩地創作的德籍編舞、視覺藝術家及紀錄片導演凱蒂亞·恩格,則邀請了印尼面具雕刻師奇·龐洛·威冠勞及舞蹈家阿里·艾珊迪隔空合演了一場探討動作與聲音、工藝與表演藝術之關係的節目——《由削木開始》。面具雕刻師每一下動作,產生的削木聲、磨木聲等,構成舞者動作,將舞蹈、聲音、表演藝術與哲學思辨共治一爐,對生存意義作出叩問。

原文鏈接:http://hk.hkcd.com/pdf/201901/0105/HZ17105CTE6.pdf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