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論三國人物】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
作者:方詩銘   來源:橙新聞    2020-04-09 16:25
在荊州,諸葛亮眼裡沒有荊州牧劉表這個「木偶」。至於劉表眼裡是否有這個「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儘管史籍上沒有留下記載,但是從一個側面,卻可以為這個問題作出否定的答案。

【識港網訊】在荊州,諸葛亮眼裡沒有荊州牧劉表這個「木偶」。至於劉表眼裡是否有這個「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儘管史籍上沒有留下記載,但是從一個側面,卻可以為這個問題作出否定的答案。

《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注引《司馬徽別傳》說:「(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有人倫鑑識,居荊州。知劉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談議時人。……人謂劉表曰:『司馬德操,奇士也,但未遇耳。』表後見之,曰:『世間人為妄語,此直小書生耳。』」據《三國志.蜀志.龐統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司馬徽當時被稱為「水鏡」,即是說,他如水如鏡,以鑑識人倫著稱。在荊州負有重望的司馬徽,當人們向劉表推薦時,劉表也曾會見。結果卻是,對這位「未遇」的「奇士」,劉表看來不過是一名「小書生」,人們對他的稱譽也屬於「世間人」的「妄語」。

于和偉版劉備 圖:《三國》

這正如陳壽在《三國志.魏志.劉表傳》對劉表所作的評論:「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與司馬徽被稱為「水鏡」的同時,諸葛亮也被稱為「臥龍」,當時他們是齊名的。劉表輕視「水鏡」為「小書生」,即使人們曾向劉表推薦過諸葛亮,這位「臥龍」也當然會被輕視為「小書生」的。從這個側面說明,劉表眼裡是沒有諸葛亮這號人物的。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說:「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司馬徽),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諸葛亮)、龐士元(龐統)也。』」作為「伏龍」的諸葛亮,在司馬徽眼裡不是「儒生俗士」,而是通曉「時務」的「俊傑」,這是很高也是符合實際的評價,諸葛亮的一生證明了這一點。

在荊州,劉備開始出現在諸葛亮的視野中。《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說:「時先主(劉備)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徐庶是諸葛亮的好友,他在劉備那裡得到重視。所謂「三顧茅廬」,應該說,這是諸葛亮對劉備誠意的考驗。兩人會見的結果,產生了《隆中對》。

劉備是當時反覆無常的「梟雄」,這時寄居荊州,目的是伺機奪取劉表的這塊地盤。《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說:「荊州豪傑歸先主(劉備)者日益多,(劉)表疑其心,陰御之。」裴松之注引《世語》說:「(劉)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所謂「表疑其心」「憚其為人」,劉表不但對劉備深為疑忌,而且暗中加以防備。對劉備的「梟雄」行徑,劉表有所知曉,諸葛亮當然也有所知曉。為甚麼劉備卻成為諸葛亮心目中的「諸侯」呢?

陸毅版諸葛亮  圖:《三國》

「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王伯之事」,這是龐統成為劉備謀士後對劉備所說的,見《三國志.蜀志.龐統傳》注引《九州春秋》。據上引《襄陽記》,龐統是司馬徽稱譽的「鳳雛」,與「伏龍」(諸葛亮)並列的通曉「時務」的「俊傑」。當處於「權變之時」,不能墨守成規,如《隆中對》所說,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正是「兼弱攻昧」之策,即「兼」劉表之「弱」,攻劉璋之「昧」,所謂「王伯之事」與《隆中對》的「霸業可成」也完全是一回事。諸葛亮宗奉申不害、韓非、管仲之學(《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引《諸葛亮集》所載劉備遺詔,諸葛亮曾為劉禪寫《申》《韓》《管子》之書),龐統也當然如此,思想上兩人應該屬於同一類型。

劉備是這個戰亂時期反覆無常的「梟雄」,並非劉表那樣的「木偶」,諸葛亮心目中選擇的正是這樣的「諸侯」,兩人在政治上的結合絕不是偶然的。

《論三國人物》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方詩銘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4/09/010145685.shtml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