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日本社會的「十五分鐘原則」
作者:徐靜波   來源:橙新聞    2020-04-03 14:16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二〇一八年上半年的一條日本新聞:連接東京市中心與北郊茨城縣築波科學城的築波快線列車,原定於上午九點四十四分四十秒發車,由於操作員的失誤,列車沒有按照原定時間準時出發,而是提前了二十秒駛離了車站。雖然沒有乘客落下,也沒有人發現提前「二十秒鐘」,但是,鐵路公司還是鄭重其事地在網站上發佈了一份道歉聲明。

【識港網訊】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二〇一八年上半年的一條日本新聞:連接東京市中心與北郊茨城縣築波科學城的築波快線列車,原定於上午九點四十四分四十秒發車,由於操作員的失誤,列車沒有按照原定時間準時出發,而是提前了二十秒駛離了車站。雖然沒有乘客落下,也沒有人發現提前「二十秒鐘」,但是,鐵路公司還是鄭重其事地在網站上發佈了一份道歉聲明。

這份道歉信,在日本網絡上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因為很多日本人認為嚴格遵守時間、承認錯誤是日本的傳統美德,鐵路公司的做法沒有甚麼可大驚小怪的。但是這一道歉聲明,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關注,像英國的BBC、美國的《紐約時報》、俄羅斯的衛星網,還有中國的網絡媒體,紛紛予以轉發報道。尤其是列車經常晚點的歐美國家,網友們甚至將這份道歉信轉給當地的鐵路公司以表示自己的不滿。

日本鐵路公司為甚麼會如此重視這「二十秒鐘」?因為「準點」一直是日本鐵路公司的追求,不僅要求準點到達,還要求必須是準點出發。一是為了避免出現鐵路交通事故;二是為了避免因為不準點打亂整個公司列車的運營計劃;三是為了避免耽誤乘客的出行;四是為了體現鐵路公司嚴謹安全的管理理念。

日本社會為甚麼在時間問題上會表現出如此的苛刻?

在日本,朋友之間約一個飯局一般是提前一個月,最少也得提前一個星期。如果提前一天或者當天約飯局,日本人的第一反應是:「你遇到了甚麼難處?」第二反應是:「太失禮了。」

日語中有一個單詞,其實是漢字,叫「約束」。雖然是漢字,但是意思與現代漢語的「約束」有一定的差異,日文中的「約束」翻譯成中文,應該是「約定」。

在日本,約定的事是不能隨意更改的,除非遇到家人生病、地震颱風或者自己中暑倒下。為甚麼不能更改?因為對方為了與你的約定,可能已經推掉了其他的安排,或者已經預定了飯店,心理上已經做好了與你相聚的準備,甚至已經為你買好了禮物。所以,能否如約,便成了一個人的信用問題。在日本社會,一旦失去信用,那麼朋友之間的關係就會疏遠,而公司之間的生意關係也會因此受影響。

也許有讀者朋友說,我可以跟對方說,我們單位突然開會、領導突然找我談話、公司突然通知我出差。這些理由在日本是很難成立的,因為公司要開會,一般也都是一個星期前定下來的,除非公司遇到了很大的危機需要你處理。出差也不可能不提前幾天告訴你。所以,當天要取消飯局,在日本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即使提前幾天要取消,也要千萬個道歉。

我遇到一件令我感動的事情。我的朋友森山博之,是日本最大的精細化工企業之一的旭化成公司前駐北京總代表。他應我的邀請參加了八月下旬在東京舉行的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的大會。會議結束後晚餐,沒有找到他。看手機,才發現他給我留了一個短信,說接到夫人的電話,女兒在醫院裡馬上要生孩子了,叫他趕緊趕過去。等他匆匆趕到醫院不久,女兒生下了一個男孩,他高興地又給我發了一條留言,說:「我做外公了。」

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大會的參加者有三百多人,不缺他一個。但是森山先生認為,既然已經答應要出席,那麼,即使女兒進了醫院,他也要履行自己的諾言,趕來參加大會。

這說明甚麼?說明「守時守約定=信用」,這在日本社會是一條鐵的法則。

日本社會還有一個法則,那就是「十五分鐘原則」。就是你去別的公司拜訪客戶、去會見朋友、去拜見政治家或名人,像我們記者要去做專訪,都必須提前十五分鐘抵達對方公司或者約定的場所,然後根據約定的時間準時敲響對方的門。

比如,我要去拜訪一家公司的社長,約定的時間是上午十點鐘,那麼我就要在上午九時四十五分趕到這家公司的附近,或者進入這家公司的一樓大廳。在九時五十五分時,通知前台或者打電話給對方的秘書,告訴對方我已經到了,隨時可以上樓拜訪。

不要小看這十五分鐘,在這十五分鐘裡,你可以靜靜地準備自己要談的內容,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與心情。最為關鍵的是,你能夠保證自己不遲到,讓對方公司覺得你是一位守時、靠譜、有信用的人。也許這十五分鐘就可以讓你與對方建立起一種信用,談成一筆生意,成為貿易伙伴。

如果是跟朋友約定在哪裡見面,你算好時間準時趕到,在日本社會還有一條法則,就是「準點等於遲到」。為甚麼有這條法則呢?因為你雖然是準點趕到,覺得自己並沒有遲到,但是你的朋友或許已經等了你十分鐘甚至半小時,事實上你已經做了一件很失禮的事情。

那麼,萬一發現自己要遲到的話,該怎麼辦?日本社會的常規,是至少三十分鐘之前通知對方,並明確告訴對方大概要遲到多長時間。

日本人一般都會說「沒關係,沒關係」,但心裡還是有關係的,因為你給別人添了麻煩。

在通知對方自己要遲到時,一般不要解釋遲到的理由,比如堵車了、開會晚了。在東京,沒有人會自己開車去赴約,而且東京一般也不會堵車,大多數人是坐地鐵、輕軌,都算得準時間。遲到就是遲到,向對方道歉,讓對方有一個思想準備,可以利用等你的時間來做其他的事情。

日本社會不僅是個人守時,企業也努力守時。世界航空數據公司OAG發佈了《二〇一八年準點率綜合報告》(The OAG Punctuality League 2018)。這份報告匯總了二〇一七年全年近五千七百萬條航班數據,評估了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和機場的準點率情況。結果顯示,日本航空公司、東京羽田機場和大阪機場的準點率分別榮登超大型航空公司、超大型機場和大中型機場類別的全球第一。

日本航空公司是日本最大的航空企業,服務全球二百二十九條航線,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的準點率是多少呢?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點二八,到達平均延誤時間僅為三分鐘。全球準點率第二名,也是日本的航空公司,叫全日空,全日空的準點率是百分之九十七點零三。而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中,表現最好的是海南航空公司,其準點率為百分之六十五,可見二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我曾經採訪一家日本航空公司,問他們如何能夠保證這麼高的準點率?他們說了三個秘訣。

第一,專門航線要有專門的飛機,不能一架飛機一天時間裡跑幾個城市,換幾條線,搞疲勞戰術。這樣的話,哪一條線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這架飛機後續執飛的航班。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日本航空公司要有足夠的飛機儲備。對於日本航空公司來說,為了保證準點率,多買幾架飛機也在所不惜。

第二,乘客辦理登機牌和托運行李,是隨到隨辦,沒有規定「兩個小時之前才能辦理」,雖然這樣做,地面工作人員要隨時在櫃台上值班,比較辛苦,但是這樣就避免了集中辦理登機牌導致乘客登機延誤。

第三,飛機起飛前三十分鐘一定會開始辦理登機手續,並通過機場廣播,反覆催促乘客登機。最後,由地面工作人員拿航班指示牌,去外國遊客比較多的免稅店一一招呼,以保證乘客準時登機,客機準時起飛。

不僅是航空公司,日本的鐵路公司也是如此。也許在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一輛火車僅僅晚點九十秒鐘,都會被視為極為準時,但在日本卻並不適用。日本鐵路的準點率每年都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七以上,鐵路服務人員通常會為短短的一分鐘的延誤反覆道歉。

日本人追求極致的時間觀念,很多人認為這與日本人的性格以及國民性有關。其實,日本人原本對時間的概念和意識也是比較寬容和淡薄的。明治時代初期,日本的火車和現在的歐美國家一樣,晚點三十分鐘也是常有的事情,上班遲到也是正常現象。

為了改變這種拖拉的情況,日本在明治時期,也就是中國的晚清時代,導入了西方的二十四小時時間制,並加強鐘錶的普及。在公共場所,諸如公園、店舖和大廈等醒目的地方設置時鐘以提示時間,日本人才開始有了明確的時間概念。明治之後的大正時期,日本政府規定每年的六月十日為 「時間紀念日」,號召民眾加強守時意識。經過不斷努力,守時觀念逐漸滲透到日本國民心中。日本在學習西方科學管理方式的同時,將時間管理發揮到如此極致,也是歐美國家意想不到和豔羨不已的事情。

日本社會的時間觀念,給整個社會帶來了甚麼樣的變化?首先,日本人從守時中學會了守約和講信用;其次,培養了一種做人做事的認真作風;最後,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管理效率。精確到幾時幾分的時刻表在日本是隨處可見的,列車運營公司按時發車到站,乘客按時等候、乘車,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乘客根據列車時刻表提前知曉發車時間,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程。長期處於如此精準和精細的社會裡,你不得不融入並適應其中,一旦脫離日本社會的規範,那麼會給生活帶來很多麻煩和混亂。

日本社會因為守時進入了一個守規則、講信用的時代,一個社會也因此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

《日本的底力》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1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4/02/010144853.shtml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