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文化女孩夢想推動香港Art Travel
作者:李偉民   來源:橙新聞    2020-04-01 14:08
最近,李夢告訴我,和浸會大學任教的老友米哈(Louis Ho)組織海外Art Travel,「藝術旅行」首站去意大利。我瞳孔放大:「搞乜鬼?」李夢(Daisy)笑得嘴角上移:「這些年,本地視覺藝術的蓬勃,令到業內如畫廊、展銷會、藝術家嗅到欣喜,但是對於許多對藝術不太了解的香港人來說,還是『我識條鐵咩?』,好像是在平行時空中,那邊廂熱鬧,這邊廂藝術卻與己無關。有些人偶爾去畫展,在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Facebook和Instagram,算孔雀開屏一番。」

【識港網訊】藝術旅行是靈魂登上三寶殿。

羅馬至威尼斯火車車窗外風景  圖:受訪者提供

李夢在我眼中永遠是個小女孩,甜美爽朗,她是我的前編輯,本身亦是藝評人,對古典音樂的研究,挺「超班」的。她的文章,遠至北京和多倫多。李夢是雙子座,可愛的神經大條。

李夢  圖:受訪者提供

最近,李夢告訴我,和浸會大學任教的老友米哈(Louis Ho)組織海外Art Travel,「藝術旅行」首站去意大利。我瞳孔放大:「搞乜鬼?」李夢(Daisy)笑得嘴角上移:「這些年,本地視覺藝術的蓬勃,令到業內如畫廊、展銷會、藝術家嗅到欣喜,但是對於許多對藝術不太了解的香港人來說,還是『我識條鐵咩?』,好像是在平行時空中,那邊廂熱鬧,這邊廂藝術卻與己無關。有些人偶爾去畫展,在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Facebook和Instagram,算孔雀開屏一番。」

藝術解毒與藝術發展局「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合作,為藝術愛好者導賞展覽《借景》  圖:受訪者提供

Daisy接著:「2018年,我參與一個把藝術普及的平台叫『藝術解毒』,通過互聯網,分享本地的藝文信息等,它擁有超過八千位粉絲,良好反應足夠我買雪糕慶祝。我想既然已有線上(online)朋友,何不把這批朋友帶到線下(offline),為他們安排一些本地藝術導賞活動,例如看看博物館,誰料到報名踴躍,大家深藏的藝術筋骨得以快樂舒展。我跟著又想:不如放膽一點,來個外地藝術旅行?意大利是『文藝復興』(The Renaissance: 十五世紀以前,文化在歐洲深受羅馬教廷的支配,藝術思維非常保守,於是,一群大師,以佛羅倫斯為始點,發動一場以『人』為本的思潮革命(humanism),探索宗教以外的真理) 的發源地,不如找些志同道合的網友,利用暑假,去意大利『享受』藝術。在2019年的8月,我和團友在歐洲,渡過畢生難忘的夏天。」

眾團友在羅馬博爾蓋賽美術館門前合影  攝:Daisy  圖:受訪者提供

我納悶不解:「誰人喜歡藝術專題的旅行?」Daisy搜索回憶:「我們3月開放報名,兩個多星期已成團。這裏,有四點可以分享給年輕人:一是做任何事情,先要在網上建立基礎。我們的『藝術解毒』平台在過去的一段日子,已在網上運作,吸引了一班熱心支持者;二是宣傳目標精準,不要海量投放廣告,消耗宣傳費,『小刀割小樹』,是小生意的訣竅;三是團費定價合理,學做生意,累積經驗比眼前的利潤來得重要;第四個原因,哈哈,找對了人吧,米哈老師有才華、又高顏值,自然吸納信眾。」

米哈為藝術愛好者導賞知名畫廊David Zwirner展覽  攝:Daisy  圖:受訪者提供

Daisy滿意地說:「此次藝術旅行,約20位團友,以年輕白領居多,也有自由職業者和大專學生,超過七成先前參加過『藝術解毒』的本地活動。人家對你的品牌和服務先有認知,接觸後,從而有信心,最終才會花費。這經營的四部曲,跑不掉的。」

團友參觀威尼斯雙年展後合影 圖:受訪者提供

我聽得心癢癢:「行程好玩嗎?」Daisy點頭:「當然好啦。做好一件事情,要『心思』加上『慎密』,服務愈細緻愈好,但又不能出錯。我們去了羅馬、威尼斯和佛羅倫斯,活動包括參觀博物館、畫廊、藝術空間等。」

帥氣的導師米哈正在佛羅倫斯老橋漫遊  攝:Daisy  圖:受訪者提供

Daisy解釋:「我們的工作分三部分:酒店和交通,由專業行政人士負責;米哈負責藝術導賞;我則負責三頭六臂的統籌。」

我問:「安排『藝術旅行』,困難嗎?」Daisy思索一下:「大的困難沒有,因為米哈的藝術功底深厚,事前又做足準備,所以他的導賞,團友一致好評。突發情況一定會有,例如錯過船期、兜兜轉轉才找到餐廳的位置等,不過,團友把我看作朋友,無怨無尤。但是以下的事情要留意,在歐洲,20人以上的團體去餐廳用餐,一定要預定。博物館的開放日期和時間亦各有不同,需預早計劃。知名博物館如梵蒂岡博物館,如果去到才購票,要排隊數小時,故此,謹記在數週前在網站買票。」

團友在意大利餐廳用餐,與大廚合影留念  圖:受訪者提供

我莞爾:「此行有沒有故事?」Daisy想想:「大家去意大利一般會擔心治安不好,所以,團友們彼此照應,全程沒有被壞人『關照』,如途中發生意外,團友的心情必跌到谷底。我常常提醒團友:不要在胸前掛上貴價相機、不要露出包包的名牌logo、不要做一個『像遊客』的遊客,例如拿著地圖一臉茫然。

哈哈,有一件溫馨的故事,我要告訴你,在威尼斯的水邊,當參觀完古根漢美術館後,沿河走回酒店,同行有一個10歲的男孩Robin,我們經過一間古舊文具店,它專售賣典雅的信紙、書籤和筆記本,本來Robin很累,一直嚷著回酒店睡覺,但是當大家走進店後,他突然安靜下來,左看右看,選了一個筆記本。店主是80多歲爺爺,在威尼斯造紙六十多年,他見到這個亞洲小男孩自己掏錢買東西,好奇問他,Robin答:『我買給爸爸!』店主非常感動,馬上從貨架取下一件精美的手作書籤,燙上金色字樣『R』,慈祥地微笑:『小孩子,這個送給你,R的意思不只是Robin,也是「remember」,歡迎你來到威尼斯。』老人家一邊遞上書籤,一邊將Robin的五歐羅退還給他。果是人間有情,今次在河邊小店,遇見如此溫柔的情。我在想,藝術旅行的意義在那裏?大家千里迢迢來到意大利,不僅為了欣賞人類的藝術名作,也應該感受人類不變的情義。你和我之間在旅途上的親暱互暖,也許只是當天尋常,但是當回想起來,一句話、一個動作,溫馨綿長,終身感動。」

威尼斯經營紙鋪六十年的老爺爺  圖:受訪者提供

我想盤查下去:「Art Travel具有什麼意義?」Daisy有備而來:「四個字,『靈魂同行』。一般旅行,當然是吃喝玩樂,這些基本要求,我們是要滿足團友的,例如美食便是重要的一環,但是熱鬧之餘,當和一眾愛好者欣賞藝術作品、思想討論、心靈交流的時候,我發覺大家的思維其實昇華進步了;在整個旅程中,我們既『共享』物質的生活,但是靈魂亦同行,和精神層面的生活拉近了。藝術旅行不單讓人們可以尋新鮮,更把旅行從玩樂的目的,推高到『見聞』、『見學』和『見解』的水平,讓更多人懂得用靈性代替物質去找到喜悅,人生變得更美麗。」

藝術解毒在卓納畫廊舉辦的導賞活動現場  圖:受訪者提供

我想:愉快的旅行團,像太陽花,去到每一處地方,一朵朵美麗的花朵綻放,當然,最傷感之處是旅終人散,花兒凋落。望著樂觀的李夢:「未來的『藝術旅行』大計,你有啥子打算?」她堅定地說:「不會放棄,我會在香港推動更多Art Travel,希望短程去亞洲地方,長程再去歐洲,例如巴黎或阿姆斯特丹;更想加進一些『互動』元素,邀請當地藝術家與團友面對面交流,或參與當地的藝術工作坊。過去數年,藝術旅行在中國內地城市發展迅速,面向不同群體(如退休人士、學生、親子等)策劃不同旅行方案。相比內地,香港起步較晚,仍有市場潛力等待開掘。當愈多香港人通過旅行認識藝術,我深信會帶來不一樣的香港精神面貌。」

圖:受訪者提供

想起一句別人的話:「People don’t take trips—trips take people」,這「玩」英文之句,很難翻譯,但是你一定體會個中玄妙!

酒店餐廳俯瞰羅馬全景  圖:受訪者提供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3/31/010144600.shtml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