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草木与诗
作者:黃揚略   來源:識港網    2020-03-09 15:31

中华是诗的沃土,华夏文明是崇尚自然的农耕文明。我们发现,在数千年东方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诗词歌赋就像中医药一样,似乎总跟“草木”分不开。而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草木,可以说在诗经中是生活,是百姓;在楚辞中是君子,是美人;在汉赋中是背景,是奢华;在唐诗、宋词、元曲中,是诗人情怀的寄托。不是么?

我们先看看《诗经》,尤其是其中的《国风》、《小雅》。作为春秋时期黄河文明之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代表,它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或者说,通过千姿百态的草木,展示了真实的生活画面。我们可信手拈来——

《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明里描绘制衣原材料“葛”长得老长老长的,在山谷里不停地延伸,暗里却是在琢磨:时间过这么久了,我该请假回家看看父母了;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手在采摘苍耳,心却飞向远方路上的爱人。采了半天也不知采了个啥。情何以堪!

我们又看看这个:“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祮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芣苡》,一个收获车前草的简单劳动,在村姑们的欢快节拍和一连串细致入微的轻巧动作下,构成了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劳动生活画面!先哲说的“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

如果说,《诗经》作为春秋时期黄河文明精华之一,诗中草木是百姓生活,是物质的、具象的、质朴的;那么,作为战国时期长江文明精华之一的楚辞,诗歌中的草木,则是美好象征,是精神的、抽象的、浪漫的。

我们看看屈原的《离骚》:芷、蕙、茝、木兰、秋兰、宿莽、杜衡等等,如数家珍。他说的是名花、香草、瑞木,为的是展示诗人优雅、高洁的品质和良好的学识教养;再看看他在《山鬼》中的描绘: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这些香草瑞木奇花的描绘,创造的是一幅奇妙、美丽而浪漫的诗歌意境,想的是通过如此美丽高贵的山神却等不来心上人,来吐吐自己怀才不遇的心中苦水。我想,这大摡就是草木在诗经和楚辞的“角色”区别吧。

到了两汉,无论是张衡的《二京赋》和左思的《三都赋》,还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还是杨雄的《甘泉赋》、《长杨赋》,都以表现宫廷之奢华、狩猎之张扬为主要题材,极具铺张华丽之能事。可以说,诗经楚辞中充当重要角色的草木,在汉赋已可忽略不计,或被当成贵族奢华生活的“背景纸”。而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南北朝,像江淹的《别赋》,只能兴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庾信的《哀江南赋》,只能感喟“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大都悲情激荡,直抒胸臆,赋中再无诗经之朴素劳动生活,也无复楚辞之神奇浪漫想象了。这个阶段,我们要借用战国时代大诗人宋玉的句子了:“萧瑟兮!草木揺落而变衰。”。

而到了唐诗、宋词、元曲,直至明清的诗词歌赋,“草木”又成了宠儿。当然,这时的诗词曲中草木,已不简单重复在春秋战国时的角色,它成了诗人借景抒情、借境明义的“心灵寄托”,历代诗人专门吟咏梅、兰、菊、竹,以及荷底莲花、山间松柏、金井梧桐、溪旁菖蒲者,不胜枚举。而且这些“典型”草木,都被赋予了“典型性格”,而成了各种精神和品格的象征。

比如,梅的傲雪,菊的凌霜,竹的虚心而劲节,兰的优雅而孤芳,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松之经冰雪而弥刚。等等,等等。

而我更喜欢的是,诗人在状物言情过程中,貌似无意的信手拈来之溪口兰芽、阶前梧叶、窗前竹影、枕畔松涛……创造出气象万千、气韵生动的诗歌意境,令人陶醉其间,令人神驰魄动。您看——

白居易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清阶滴到明。”
李煜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易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就那么几片梧桐落叶,在诗人笔下,几多凄美,几多寂寞,几多哀婉,几多幽思!
兰,其花香而不俗,其姿丽而不媚,其质雅而不骄,一直为诗人所描绘,所欣赏,所推崇,所吟唱,咏兰佳作俯拾皆是。而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的一首《浣溪沙》所绘: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看,溪边嫩兰,无花少叶;松间小路,沙净无泥:好一个清净空明、洒脱出尘的意境!这时,透过纷纷飘洒的黄昏细雨,传来杜鹃声声轻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大概就是东坡当时心境写照吧。

我们都知道,清代有位写竹高手:郑板桥。他笔端的竹,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动刻画出了坚韧、刻苦、清高、劲节的“竹君”形象,留下了许多传世名句。而我最爱吟诵的,不是他“看竹”的诗,而是他“听竹”的一首诗:

衙斋臥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明白如话,却教人沉思,发人深省。草木寄怀,莫过于此!

到此,我们无妨借张九龄一首《感遇》诗,来结束这个话题吧: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草木的“本心”是什么呢?是自然。万物的生、长、收、藏是自然,朴素的百姓生活是自然。崇尚自然,遵循自然,是东方人的生存法则,也是东方文化的最高审美标准。诗人,您“自然”了吗?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