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当黄土地遇上蓝海洋(跋)
作者:黃揚略   來源:識港網    2020-03-09 15:27

信步徐行,一路观花,不知不觉来到了东方文化“神秘园”一个出口处。脚下是延绵黄土,眼前是蔚蓝海洋。我想,当东方“黄土地文化”遇上了西方“蓝海洋文化”之时,会是什么状况呢?实际上,两千多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在那儿,答案和做法也不是一个:

——有直接“拿来”的。汉代经“丝绸之路”进来的琵琶、胡琴,不是早就成了中华“民族乐器”了么?

——有融合发展的。比如,分别于南北朝时代和唐代传入的印度“汉传”佛学和“藏传”佛学,前者与东方道学、儒学结合,“以儒兴教,以道释佛”,后者与藏地本教结合,早已成为与道、儒“三足鼎立”的重要国学之一。又如,唐后传入的西域文学形式“敦煌曲子词”,与中原诗歌和市井文化结合,造就了一代宋词的辉煌。

——有磕磕碰碰却分不开的。像西方医学。从它进入东方那刻起,直到现在,中、西医孰优孰劣,人们就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见到西医之后,就回过头把中医说得一文不值,说是“迷信”啦,“瞎撞”啦,似乎忘了自己的祖先几千年间是怎么过来的;有人则拼命贬低西医,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啦,“吃西药全是吃毒”啦,等等。我想,这中、西医的“粉”与“黑”之争吵,不知道要继续多少年多少代人,而在现实中,东方医学与西方医学正一步步走向互相借鉴,互相结合——注意了:是结合,不是融合。记得有一次,网络《今日头条》有一个问题:“中医和西医的最本质区别是什么?,”我给它的回答是:

中医的哲学基础是朴素唯物论,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轮廓,以阴阳五行为基本元素,以望闻问切为基本手段,以草木金石为基本材料,强调整体、联系、发展、辩证观察分析,体现感性思维,以整体的“人”为中心,通过辩证施治,努力恢复人体机能之“平衡”和“常态”,使病症表现为“消失”。它的缺点是诊治过程中的主观性和模糊性,表现为不够“精确”和“标准”——当然,对于具体患者而言,其处方施治又是精准的。西医的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强调实证、精细、准确,注重理性和标准,努力通过精准打击“消灭病症”,它的缺点是往往过于强调局部而忽略整体关联。正由于中西医有很大的差异性,因而产生了很大的互补性。两者应各成体系而互相配合,携手奋力,用人类至今似乎掌握到的这一星半点儿可怜的“医道”“医术”,跟几乎是不可知、不可战胜的“病魔”,去努力争抢人类健康。而绝不应互相贬低、诋毁。

看,一不留神,又溜远了。话说回来,即便是各种思潮碰撞、“中学”“西学”纷争不已的近现代,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也没有停止脚步。

我们看到,近几十年,中国人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古老而博大的黄土地文化,信心满满地对话蓝海洋文化,如饥似渴地吸纳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充实、丰富、发展和创新东方文明内涵。先哲老子他老人家说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容涵宇内,定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东方文化将“日日新,又日新”,永放异彩!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