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仲有下句?
作者:王愷   來源:橙新聞    2020-03-06 13:40
在新疆和中亞尚未出現絲綢生產的早期,也就是中國的戰國時代,就有絲綢輸送到西方了,當時的路徑已經很難徹底清晰化,但是根據猜測,基本上走的是草原絲綢之路,主要是指東起大興安嶺西到喀爾巴遷山脈、橫貫歐亞大陸的草原通道。

【識港網訊】在新疆和中亞尚未出現絲綢生產的早期,也就是中國的戰國時代,就有絲綢輸送到西方了,當時的路徑已經很難徹底清晰化,但是根據猜測,基本上走的是草原絲綢之路,主要是指東起大興安嶺西到喀爾巴遷山脈、橫貫歐亞大陸的草原通道。

這條通道緯度平直,北有森林,南為耕地,最早活動在這裏的是遊牧民族,但是因為交通不便利,所以基本上不屬於後期頻繁的絲綢貿易,大約起止時間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也有學者把這段文明稱為「庫爾干文明」時期,「庫爾干」指的是草原文化中特有的用石頭壘起來的巨大的墓葬群,中國的新疆北部、北面的俄羅斯,還有蒙古和哈薩克斯坦等地,都有這種墓葬群,說明在阿爾泰山兩側早就有交流,絲綢也就是順着這條道路流傳出去的。

墓葬與絲綢文物

戰國時期,中國已經發明了提花織機,能夠織出精美圖案,刺繡也很發達。當時,北方地帶、中原,包括長江流域都能生產出絲綢,也就是因為絲綢的流行,才可能一直被販賣和饋贈到那麼遙遠的阿爾泰山北側。靠近阿勒泰的冰雪覆蓋的深山,也就是巴澤雷克的谷地,從1929年開始,蘇聯的考古學者一共挖掘了六座大墓葬,一般認為,這裏是早期遊牧民族斯基泰人的墓地,一共發現了五片絲綢,其中三片是比較普通的平紋織物,另外還有織錦,以及一片蔓草紋刺繡,當時只有中國有這種技術。

斯基泰武士  圖:Wikimedia Commons

趙豐(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在聖彼得堡的博物館看過這幾片殘片,整個巴澤雷克墓葬群的珍寶都收藏在這裏,包括大量的馬具,還有完整的馬車,裏面還有佈滿刺青的人皮,墓頂上吊着幾隻天鵝標本,這是當時在墓葬中流行的意向,就像在草原中天空真實飛翔的天鵝一樣。但是這幾片絲綢絲毫不弱於這些珍貴文物,那件蔓草鳥紋刺繡非常漂亮,應該是在絹上刺繡,用的是中國傳統繡法——鎖繡。之後,在天山的吐魯番地區,也出土了鳳鳥絲綢刺繡,而且和內陸的鳳鳥形狀很類似,可以肯定,戰國時期,這一類絲綢就到了新疆,然後再通過阿爾泰山,到了另外一側。除了絲綢,在這裏流通的還有其他的紡織品,比如世界上最早的地毯,也是巴澤雷克墓葬中出土的,細部的圖案很漂亮,包括草原民族喜歡的高帽子,說明當地的紡織技術也很成熟,有沒有受到中原影響尚不清楚,但是草原民族流行的動物捕食圖案也確實在中原出現過,包括草原流行的鹿、獅子等,說明絲綢之路從來不是單向的,反過來也在影響中國。

巴澤雷克墓葬中出土的紡織品  圖:資料圖片

中國的絲綢遺留,在西漢和東漢之間發生了巨大的分野,原因在於墓葬結構的變化。西漢之前,內地的墓葬基本都有大量木頭做棺槨,外加挖得很深,所以保存的絲綢都比較好。但是西漢後期,因為內地改成了磚室墓葬,保存狀況就很差,這時候,能保存下來的絲綢製品基本都在乾燥的西北地方,加上之前也出土的西北地方的一些絲綢殘片,構成了中國絲綢文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的大部分絲綢製品,都出現在新疆和甘肅地區,因為這裏極其乾燥,使這裏的絲綢製品在千年之後仍然保存了原來的許多特徵。這裏也是當時漢朝的勢力所在,在嘉峪關外的陽關和玉門關,有許多烽火臺,附近有很多垃圾坑,考古學者在這些坑裏發現了很多絲綢製品。玉門關附近的花海墓地,也發現了很多漂亮的絲綢文物,包括用扎染工藝製造的絲綢,這屬於漢人地域所發現的絲綢文物。

玉門關以西,就是傳說中的樓蘭地界。1900年,斯文.赫定重新發現了樓蘭,之後是斯坦因的進入,他在高臺墓地裏面發現了大量的絲綢織物,包括各種錦囊,其中一件毛織品上面還有希臘神像。說明早期這裏屬於東西方交流之所在;斯坦因把大量絲綢文物放在了英國和印度;在他之後進去的只有少數日本人,如桔瑞超等人;1949年之後這裏被設立為禁區,一直到2003年,新疆文物部門才再次進入,發現了樓蘭王陵,裏面有大量保存不錯的服裝,後來經過考古學界復原後發現,與壁畫上面的古人服裝非常類似,都有寬大的袖口。

樓蘭附近的營盤和尼雅也發現過大量的絲綢文物,尤其是尼雅墓地,十幾具棺木裏面發現了大量的漢代織錦服裝。根據專家研究,這系列墓主人裏面很可能包括精絕國王。這裏面發現的大量漢錦很多屬於東漢和魏晉時期,一般稱為「雲氣動物紋錦」,這是在早期東周織錦圖案上發展而來的,但更加自由多變,在各種雲氣造型中間穿插有神氣的動物紋樣,並且還有帶有吉祥意義的漢字。

1959年,當時的考古學家在尼雅墓地短暫挖掘過一次,挖掘出一件漂亮的雲紋服裝,沒有動物,裏面穿插了漢字「萬世如意」,所以叫萬世如意錦,這和史書記載的「雲錦」有所類同;之後在樓蘭出土的很多錦上面也有各種形狀的雲紋,有團狀,也有小朵狀,裏面穿插有神奇的動物,應該是漢代求仙理想的反映。

尼雅遺址發掘出的「萬世如意錦」  圖:資料圖片

在動物之外,也有文字出現,比如斯坦因帶到印度新德里的一件雲錦。這和後面的很多雲錦圖案可以對照觀看,但是這件相對完整,之所以存放在新德里博物館,是因為當時印度資助了斯坦因到中國的考古,所以也有部分存在了那裏。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趙豐看到了這件,大為欣賞,整個雲錦非常完好,上面有完整的圖案和銘文,是我們第一次在絲綢文物上看到了人名,上寫「韓文繡文佑子孫無極」。後來,1995 年再次在尼雅墓葬群挖掘,陸續發現了一批有銘文的錦繡,基本都是東漢生產,陸續運到西域國家的,不少是漢室賞給當地國王的。隨着時間推移,尤其是從東漢到魏晉時期,圖案也在變化,尤其是雲的形狀,後期的山狀雲越來越多,而且銘文也有了變化,除了祈福文,也有一些表達特殊含義的銘文。比如1995 年在尼雅墓葬群出土的著名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誅)南羌」,這是一塊五色錦,和漢代流行的五行包括五味觀念相符合,用四重絲線在不同區域變化,最後就變成五種顏色。這是一塊長條狀的物品,發現的時候,分成兩段,上半段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按照我們當代人的理解,這句話聽起來很吉祥,和現在五星紅旗暗合,而且又有「利中國」的字樣,因此被定的文物級別很高,在新疆博物館也有了重點待遇。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  圖:Wikimedia Commons

但是真實的情況沒這麼簡單。考古學者在附近發現了紋樣一樣的小織錦,上面有完整的「南羌」,還有半個言字旁,所以學者們推斷這應該是同一塊織物。整句話應該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誅)南羌」。按照考古學家,也是墓葬的挖掘者于志勇的研究,當時打仗時候要觀察星向,這應該是一句鼓舞士氣的話,儘管「五星出東方」的例子在天象上極其少見,但是當時很多文書有記載,應該是統治者鼓舞人心的話。

後來,趙豐又在國外的私人藏家手中看到了類似的殘片,均為五色織錦,非常精美,在文物價值上,可能五色織法的重要性,比那句吉祥話的意義更大。根據學者研究,這塊織物整件應該是護膊,纏在胳膊上,供老鷹站住,所以使用者是出外狩獵所用。

絲綢上的神話

在這個階段,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也並非單向,而是雙方互相影響的。公元前300多年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導致了漫長的希臘化時代,約在公元2世紀開始,絲路上的希臘文化開始顯現,而犍陀羅藝術的影響持續更為深遠,在絲綢之路上發現的絲綢文物,充分顯示了這一特徵。

趙豐說:「比如尼雅出土的蠟染棉布,同樣是1959年那次考古挖掘的結果,一開始大家都沒有注意,後來在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做走向盛唐的展覽的時候,我才發現這兩塊棉布應該是一塊,裏面的主題很受西方的影響,裏面的半裸女神也許是希臘女神提喀,或者也說是中亞當地的女神阿爾多喀灑,而棉布中間的圖案,應該是希臘神話中與獅子搏鬥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這是一塊中國發現的早期棉布,也是中國發現的最早蠟染作品。」

1995年在營盤發現的一件錦袍,更能說明這點。營盤屬於大羅布泊地區,靠近樓蘭,整個墓葬在一片戈壁灘上。1995年在其附近的一片山脊上,發掘了15號墓葬,考古人員立刻覺得很不一樣,挖掘出一具戴有麻面具的男性屍體。1996年運到上海的絲綢之路展覽上展示,立刻震動世界,被稱為「營盤美男子」。

營盤美男子  圖:資料圖片

他的面具上面有白色塗層,表情很安詳,面部表情俊朗,眉眼細長,額頭上面還有金箔,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衣服,非常鮮豔,保存完好。因為後來要把他的衣服剝離下來,趙豐看到過他的屍身處理,很奇特,用絲綢捆綁,像處理木乃伊一樣,手指上也捆綁絲綢,為什麼這麼處理,沒有答案。因為當地的考古發現中沒有這種處理方式,現在也沒有辦法弄清楚他的真實身份,國際上通用「營盤美男子」來代稱他。

他身上的褲子本來以為是毛的,後來發現是當地的絲製造的;而衣服是雙層錦,正面是紅地黃花,反面是黃地紅花,上面的童子圖案,按照專家的考證,有可能是希臘神話裏的愛神厄洛斯。但手中拿着武器,是盾和劍,比較奇特;另一件在附近發現的錦袍,上面也有厄洛斯的形象。事實上,不僅有愛神形象,在青海都蘭墓地發現的北朝晚期的織錦中,還發現過太陽神的形象,不過是接近印度傳過來的太陽神形象了,用中國技術完成,並且添加了一些中國的想像,和希臘的太陽神已經不太一樣。

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穿越絲路:發現世界的中國方式》

《穿越絲路:發現世界的中國方式》

作者:李偉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3/06/010142014.shtml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