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一代文壇巨星殞落 蘇軾病逝山河同悲
作者:王水照、崔銘   來源:橙新聞    2020-03-04 13:49
轉眼到了七月,蘇軾纏綿病榻已經一月有餘。十二日忽覺病勢減輕,精神頗佳,他說:「今日意喜近筆硯,試為濟明戲書數紙。」

【識港網訊】轉眼到了七月,蘇軾纏綿病榻已經一月有餘。十二日忽覺病勢減輕,精神頗佳,他說:「今日意喜近筆硯,試為濟明戲書數紙。」

於是起床手書《惠州江月五首》,第二天又作《跋桂酒頌》,一併送給錢濟明。

大家都為他感到高興。誰知此時病勢驟減實非吉相,而是迴光返照。到十四日晚上,病情極度惡化,一夜高燒,伴以牙床出血,全身無力。第二天,他在《與錢濟明書》中詳述道:

某一夜發熱不可言,齒間出血如蚯蚓者無數,迨曉乃止,睏憊之甚。

從病象來看,兼有瘴毒、腸胃、心肺、血液之類的多種疾病。蘇軾具有醫藥知識,存世的《蘇沈良方》相傳便是他與沈括收集的驗方。此時他分析自己的症狀,自我診斷:

細察疾狀,專是熱毒,根源不淺,當專用清涼藥。已令用人參、茯苓、麥門冬三味煮濃汁,渴即少啜之,餘藥皆罷也。

可是自病自診,卻有失誤。「專用清涼藥」,雖是對症下藥之舉,但除「麥門冬」係清涼藥外,「人參」、「茯苓」卻是溫藥,可能為了補氣而一併服用。其實應先治「熱毒」再作補氣。

藥物無效,氣浸上逆,無法平臥,只好日夜倚坐床頭。晉陵縣令陸元光送來「懶版」,此物「縱橫三尺,偃植以受背」(宋‧費袞《梁谿漫志》),類似於今日的躺椅,靠在上面,感覺舒服多了。

蘇軾自知不起,十八日,將三個兒子叫到床前,交代了後事,他說:「吾生無惡,死必不墜。」

面對死亡,他平靜地回顧自己的一生,光明磊落,無怨無悔,自信必能升入自由、自主的精神「天國」。他對生命意義的透闢理解,對人類自身終極關懷的深刻領悟,消融了瀕死的痛苦和對死亡的恐懼。

二十三日,蘇軾睡醒過來,看到徑山寺長老維琳名刺,得知他冒着暑熱遠道前來探病,驚歎不已,連忙寫信邀他於夜涼時來家對榻傾談。

還在十幾年前,蘇軾任杭州知州時,就聘請維琳主持徑山寺法席。徑山古剎由唐代宗時牛頭宗法欽禪師正式開山,但維琳卻是雲門宗法嗣。蘇軾先後兩次任職杭州時,與僧道交遊頻繁,是他接受佛教思想的最重要時期。他三上徑山,寫作詩文近二十首。

而今蘇軾是劫後餘生,病入膏肓;維琳遠道專程探疾,話題自然集中到生死問題上。

二十五日,病情更見加劇,蘇軾手書一紙與維琳道別:

某嶺海萬里不死,而歸宿田裡,遂有不起之憂,豈非命也夫!然死生亦細故爾,無足道者。維為佛法為眾生自重。──《與徑山維琳》

雖然已覺大限將至,但心裡非常平靜。

二十六日他與維琳以偈語應對,他答道:

與君皆丙子,各已三萬日。一日一千偈,電往那容詰。大患緣有身,無身則無疾。平生笑羅什,神咒真浪出!──《答徑山琳長老》

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農曆丙子年),至此時已在世二萬三千四百六十日,這裡說三萬日,是舉成數而言。五六兩句是他四年前所作《思無邪銘》中的成句(僅改「病」為「疾」),說明直至病危之時,蘇軾仍神智清明,記憶一如往常。在這篇《銘》的《敘》中,他說:

夫有思皆邪也,無思則土木也,吾何自得道?其惟有思而無所思乎?

在《虔州崇慶禪院新經藏記》中,也提出過「能使有思而無邪,無思而非土木」的兩難命題,他的答案是:只要努力尋找「思」與「無思」之間的契合點,是可以達到「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的境界的。「大患緣有身,無身則無疾」,意思是人生的苦難來自俗諦,勘破俗諦則還我本真之身。「無身」也就是本真之身。結尾「平生笑羅什」兩句,維琳也不懂,詢問之後,蘇軾索筆寫道:

昔鳩摩羅什病亟,出西域神咒,三番令弟子誦以免難,不及事而終。

明確表示對迷信虛妄的摒棄。這便是蘇軾一生的絕筆。

二十八日,蘇軾處於彌留狀態,他已失去聽覺、視覺,維琳在他耳邊大聲說:「端明宜勿忘西方!」

蘇軾喃喃回應道:「西方不無,但此中着力不得!」

錢世雄在旁,也湊近耳畔大聲說:「固先生平時履踐至此,更須着力!」

蘇軾又答道:「着力即差!」

蘇邁含淚上前詢問後事,不答,湛然而逝,時為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

蘇軾病逝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四方震悼,山河同悲。「吳越之民,相與哭於市,其君子相與弔於家;訃聞四方,無賢愚皆咨嗟出涕。」(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形成群眾性、自發性的弔唁活動。

在荊州,大病初癒的黃庭堅悲痛萬分,將蘇軾遺像懸掛正廳,每天早起整肅衣冠,上香拱拜;當地士人舉行哀悼儀式,他「兩手抱一膝起行獨步」(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掙扎着前往參加。

在潁州,張耒白衣素帽,祭奠恩師,並拿出自己的俸錢在薦福禪寺做了一場佛事,寄託內心無限的哀思。

在汴京,數百名太學生自發地聚集在慧林僧舍,舉行飯僧儀式,痛悼一代文壇巨星的不幸殞落。

在贛州,僧榮顯等「為設齋供佛,哭之盡哀……」(宋‧王象之《輿地紀勝》)

至於親朋好友、門生故舊的哀悼之文,更是多不勝數,無法一一列舉。這裡僅錄李廌的祭文片斷作為本章的結束:

道大不容,才高為累。皇天后土,鑒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識與不識,誰不䀌(傷痛)傷!聞所未聞,吾將安放!──宋‧朱弁《曲洧舊聞》引
__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蘇軾傳》

《蘇軾傳》

作者:王水照、崔銘

出版社: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3/03/010141689.shtml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