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阿倍仲麻呂:畢生奉獻大唐的日本留學生
作者:梁偉基   來源:橙新聞    2020-02-28 10:42
人們談論中國內地著名導演陳凱歌的電影時,總會想到《黃土地》、《霸王別姬》等經典作品,卻不太注意到他在數年前執導的《妖貓傳》。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獏的魔幻歷史小說《沙門空海之唐國鬼宴》。據說,他用了十多年時間才連載而成這部作品。

【識港網訊】人們談論中國內地著名導演陳凱歌的電影時,總會想到《黃土地》、《霸王別姬》等經典作品,卻不太注意到他在數年前執導的《妖貓傳》。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獏的魔幻歷史小說《沙門空海之唐國鬼宴》。據說,他用了十多年時間才連載而成這部作品。

《妖貓傳》是以大唐盛世為背景,講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685-762,712-756在位)被逼逃離長安,行至馬嵬驛時,扈從的禁軍發生嘩變,襲殺楊國忠(700-756),並要求唐玄宗處死楊玉環(719-756),否則他們沒法「保證」唐玄宗的安全。唐玄宗為求自保,唯有賜死楊玉環,讓法師黃鶴使用「屍解」法術,對楊玉環謊稱在危機過後,會讓她再度醒來。當楊玉環醒來時,眼前只有冷冰冰的棺材蓋板,結果她活活地悶死了。黃鶴的弟子白龍一直暗戀楊玉環,在她冤死後悲痛不已,遂化身「妖貓」禍害人間,帶出後來空海(774−835)與白居易(772−846)聯手偵查真相。

唐玄宗畫像  圖:Wikimedia Commons

雖然《妖貓傳》不算是非常賣座的電影,卻奪得第十二屆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女配角、最佳美術指導、最佳造型設計及最佳視覺效果。此外,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不弱,由張魯一飾演唐玄宗、張榕容飾演楊玉環、黃軒飾演白居易,還有由日本著名演員松坂慶子飾演白玲及染谷將太飾演空海。空海在中日交流史上是一位非常關鍵的人物。804年,他以遣唐使的身份從日本抵達長安(今陝西西安),在青龍寺學習真言密教,返國時帶回大量佛教經典,並創立真言宗,對日本佛教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在《妖貓傳》眾多角色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由日本著名演員阿部寬飾演的晁衡(698−770)。

空海畫像  圖:Wikimedia Commons

這位晁衡不僅在歷史上真有其人,而且他跟空海一樣都是因為仰慕大唐文明,不惜從日本遠赴中國學習的日本人。晁衡是其中國名字,其日本名字是阿倍仲麻呂。阿倍仲麻呂出生於奈良一個貴族家庭,其父親在朝廷曾經擔任中務大輔。717年,阿倍仲麻呂被選為遣唐留學生之一,跟隨其他五百多人從難波港(今天日本大阪)出發前往長安,最後在揚州登岸。抵達長安後,他在國子監學習,研讀《禮記》、《周禮》、《禮儀》、《詩經》、《左傳》等中國傳統經典。後來,他參加了科舉考試,並以優異成績考取進士。據日本學者木宮彥泰在《日中文化交流史》的統計,日本存在遣唐使制度的兩百多年間,共派出了一百四十四名留學生,阿倍仲麻呂是唯一一位高中進士的留學生。稍後,阿倍仲麻呂在唐朝政府任職,歷任洛陽司經校書(正九品下)、左拾遺(從八品上)、左補闕(從七品上)及秘書監,得以經常在唐玄宗身旁侍奉。

阿倍仲麻呂畫像  圖:資料圖片

畢竟阿倍仲麻呂已離開家鄉多年,曾多次請求回國,卻被唐玄宗盛情挽留,希望他繼續為唐朝效力。752年,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團抵達長安,副使吉備真備(695−775)當年跟阿倍仲麻呂一起抵達長安,兩人久別重逢,讓阿倍仲麻呂再次興起回鄉的念頭。這次唐玄宗應允他回國,並任命他擔任唐朝回聘日本的使節。阿倍仲麻呂作為一個外國人,而被任命為中國使節,可見他在唐玄宗心裏分量之重。第二年,阿倍仲麻呂跟隨遣唐使團回國,不料船隊在途中遇上大風浪,數艘船隻沉沒了,阿倍仲麻呂的船隻並沒有沉沒,只是隨風漂流到了安南驩州(今屬越南),卻遭遇到當地土著襲擊,只有阿倍仲麻呂等少數人生還。他們歷經了兩年多時間才返回長安。

阿倍仲麻呂望月思鄉(選自月岡芳年繪《月百姿》)  圖:Wikimedia Commons

阿倍仲麻呂的中文根底很好,詩文俱佳,所以跟當時不少人雅士密切交往,包括大名鼎鼎的詩人李白(701−762)、王維(692−761)以及趙驊(?−783)、包佶(?−792)、劉長卿(709−790)、儲光羲(706-760)等,他們經常一起飲酒賦詩、暢遊山水、切磋文學,從而成為至交好友。阿倍仲麻呂歸國前,王維以一首《送秘書晁監還日該國》相贈,並撰寫了一篇很長的序文,以讚揚阿倍仲麻呂的才華和品德。阿倍仲麻呂亦以一首《銜命還國作》回贈王維,其詩云:「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這首作品收錄在宋朝編纂的《文苑英華》,也是《文苑英華》中唯一一篇外國人的作品。李白誤以為阿倍仲麻呂已經葬身大海,寫下了《哭晁卿衡》以悼念亡友,其詩云:「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當阿倍仲麻呂回到長安知道李白為他撰寫悼亡詩後,感動不已,寫下了著名的《望鄉》:「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一片望鄉情,盡付水天處。魂兮歸來了,感君痛苦吾。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阿倍仲麻呂跟這群中國文士感情之深厚,可謂不言而喻。

矗立於西安興慶公園内的阿倍仲麻吕紀念碑  圖:資料圖片

阿部仲麻呂返回長安不久,就爆發安史之亂,他亦打消了回國的念頭,決心在大唐帝國渡過餘生。唐肅宗(711−762,756−762在位)及唐代宗(727−779,762−779在位)同樣倚重他,阿部仲麻呂歷任左散騎常侍(從三品)、安南節度使(正三品)、潞州大都督(從二品),最終官至光祿大夫兼御史中丞、北海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770年,他在長安病逝,享年七十二歲。阿部仲麻呂歷仕三代唐朝皇帝,備受禮遇,將畢生的青春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大唐帝國。

阿倍仲麻呂在中國的經歷,說明了唐朝是一個開放和多元的帝國,對外來文化採取一種兼容並包的態度,華夷之間的鴻溝彷彿消失了,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唐型文化,跟後來奠定中國文化主流的宋型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假如當時奠定中國文化主流的是唐型文化而非宋型文化,今天中國人的性格及中國社會的面貌或許會截然不同?

在阿倍仲麻吕家鄉奈良櫻井的紀念碑  圖:資料圖片 

延伸資料:

傅樂成:〈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載《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一卷四期(1972),頁313−352。

姚嶂劍:《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古瀨奈津子著,鄭威譯:《遣唐使眼裏的中國》,武昌:武昌大學出版社,2007年。

________

梁偉基,自小喜歡在歷史世界四處遊蕩的旅人。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2/27/010141190.shtml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