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江憶記】險被湮沒的百歲卅間
作者:朱慧恩   來源:文匯報    2020-02-19 14:36
卅間是具特色唐樓群,關於卅間的歷史記錄不多,事實上,這個經歷過戰火洗禮的地方,已漸漸湮沒在歷史洪流中。
中午的華賢坊,十分寧靜。

【識港網訊】在中上環一帶,有着一個存在超過一百年的名字-卅間。卅間是具特色唐樓群,關於卅間的歷史記錄不多,事實上,這個經歷過戰火洗禮的地方,已漸漸湮沒在歷史洪流中。不過,雖然缺少了文字記錄,但卅間鮮為人知的歷史卻一直在街坊間口耳相傳。卅間的唐樓曾經劃入重建範圍,幸得保育人士極力爭取,才得以保留。與過往相比,今時今日的卅間幾乎已面目全非,不過,對於街坊而言,當年留下的生活痕跡卻永遠抹不走。活化後的卅間將會以什麼面目示人,仍是未知之數,然而,一眾保育人士未有懈怠,極力爭取保留卅間的生活氣息。

北角有「四十間」、香港仔有「十五間」、赤柱有「八間」,中環則有「卅間」。「卅間」即三十間,據說,過往有富人沿着一條街建了三十間屋,卅間因而得名。不過,當天跟隨卅間街坊Irene、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及張朝敦逛逛卅間,發覺經過多年變遷,卅間已不再指特定一條街,現時,城皇街、永利街、華賢坊、士丹頓街,皆屬卅間範圍。

街坊的卅間回憶

「在士丹頓街的兩旁, 有很多『大排檔』,最主要是賣菜,有兩間賣糖水,也有食粉麵的,日常生活所需的都有。」卅間街坊Irene指着士丹頓街兩旁的酒吧與食肆,興致勃勃地說着昔日街道的熱鬧情景。Irene自小居於卅間一帶,兒時在士丹頓街的木樓度過童年時光,自此種下了情意結,長大後數度搬家,由鴨巴甸街到些利街,再到伊利近街,也一直未離開這個「根」。「住慣了!」Irene笑說。時移世易,卅間早已面目全非,「兒時的卅間和現在的卅間很不一樣,以前所見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現時則比較商業化。」閒談間,Irene流露着對昔日時光的懷念之情。

與卅間頗有淵源的,還有向來關注本地保育議題的張朝敦外婆那一代人在卅間謀生,父親也是卅間街坊,曾經居於屬卅間範圍的必列者士街。「所以我是卅間的後代。」他笑言。有一次,在整理父親的舊信遺物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位於城皇街洗衣店的紙袋,才知道當年父親曾經光顧此洗衣店。不過,當年的洗衣店到今天已經化身為一間舊物店,而昔日的鐵閘則保留下來,留下了一點歷史的印記。雖然並非卅間街坊,但張朝敦卻對卅間的歷史倒背如流。常化身成移動的歷史書,向眾人揭開卅間的神秘面貌。

歷史與範圍眾說紛紜

打開在維基百科所收錄的關於「卅間」的詞條中,只有簡短文字的介紹,欲更深地了解這段歷史,則需要從不同途徑查找史料。卅間的歷史猶如一塊碎掉的玻璃,如欲還原,需要把碎片慢慢拼湊。時至今日,若要實地尋找卅間的痕跡,大概只餘它–位於中環士丹頓街62號的卅間街坊盂蘭會。現時仍有卅間招牌的就只剩這一家了。現時,每逢農曆七月二十四,卅間街坊盂蘭會均會舉辦一年一度盛大的盂蘭勝會,原意是祭祀該區的無主孤魂,此傳統一路延續至今。至於在農曆七月以外的日子,上址則成為街坊聯誼的地方。

卅間街坊盂蘭會是現時碩果僅存、仍能實實在在看到「卅間」二字的地方,事實上,關於卅間的歷史,流傳不同說法。最常聽到的,是於十九世紀,有個富人在必列者士街興建了三十間房屋,遂得名「卅間」。二戰時期,中上環一帶經歷戰火洗禮,卅間亦不能倖免,被炸成頹垣敗瓦。1945年,因國共內戰,大量人口由內地逃至香港,住屋需求隨之上升,遂在廢墟上建木屋以解燃眉之急。直至1947年,政府決定重建卅間,當時華人社區成立「卅間復興委會員」,由時任保良局首席總理馬敘朝牽首,讓居民與政府商討重建。根據過往文獻記錄,有證據顯示最早的卅間或是在位於士丹頓街附近的光漢台。卅間是個很有歷史的地方,它是一個範圍,而非一個點,卅間的範圍可以很闊,在不同年代的人的心中有不同中心。

今天,卅間一帶的唐樓安然屹立於此,背後是一班保育人士爭取得來的成果。事實上,卅間範圍一帶的唐樓,包括士丹頓街、永利街及城皇街,早已被市建局納入重建範圍,亦即「H19」項目。市建局原意拆除當中的唐樓以興建豪宅。但地區人士一直極力爭取,希望能保留區內的唐樓。2010年,於永利街取景的港產片《歲月神偷》「神助攻」,喚起社會大眾對永利街的關注,要求保留永利街的呼聲甚高。同年,市建局把永利街及必列者士街街市剔出重建範圍。2018年政府公佈的《施政綱領》中,提到有關H19的去向,市建局會以活化的方式代替原本的重建。

現時,永利街一帶的唐樓少部分仍由私人擁有,大部分則已被市建局收購,已翻新的樓宇中,樓上用作social housing,樓下則為NGO用途。至於華賢坊一帶的唐樓,雖然市建局承諾不會拆除,但要活化得宜,仍需從長計議。位於華賢坊附近、士丹頓街88至90號,有一幢外貌甚為「骨子」的唐樓,四面皆有窗,附以優雅的半圓小陽台,在一眾低矮的唐樓中顯得格外亮眼。這幢唐樓為《華僑日報》創辦人岑維休擁有,空置多年,已被市建局購入,早前古諮會把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雖然如此,但奈何唐樓地舖有些甚具特色的地方卻被拆卸,唯一留到的特色就是捲閘上的幾個字。

卅間一帶的建築得以保留,固然值得欣喜,但要如何活化,仍然值得關注。只有用對的活化方式,才能令這個恬靜的歷史老區的生命得以延續。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