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大年初七「人日」你知道這些故事嗎?
2020-02-01 08:55
至少在漢朝時期,中國人便把正月裡的前七天依次定為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大家都認為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

來源:橙新聞

【識港網訊】昨天是大年初七,也俗稱「人日」,傳說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如遇陰雨,則疾病瘟疫生,所以這天被又稱為「七煞日」。不過大家普遍稱「人日」多於「七煞日」,始終是大過年,當然講吉利話更討喜了。但為甚麼年初七又叫做「人日」呢?

我們可以看看八百多年前由南宋人洪邁所著的《容齋隨筆》,他在書中寫道:至少在漢朝時期,中國人便把正月裡的前七天依次定為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即:

正月初一為雞日

正月初二為狗日

正月初三為豬日

正月初四為羊日

正月初五為牛日

正月初六為馬日

正月初七為人日

圖:Pixabay

而在民間,則另有一說:古人都相信女媧開天闢地,人也是她由所造的,而女媧在造人時,先在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和馬,到第七天才造人,因此大家都認為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古人又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朝時東方朔的《占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

今天,我們在「人日」似乎沒有甚麼習俗要遵循,最多也就是繼續拜年,或者繼續吃不同的過年糕點(仍在吃年糕蘿蔔糕芋頭糕或不同糕的朋友請舉手!),但是在古代,「人日」的習俗可多了,比較特別的有吃七寶羹和戴人勝。

圖:Pixabay

古人在「人日」吃七寶羹,據說也跟女媧有關。在女媧造出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人們開始在「人日」用七種菜做成羹,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以此討取吉兆,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風物不同,居民會因應本地物產,取用不同的材料來做七寶羹。在廣東潮汕一帶,人們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則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在台灣、福建等地,人們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或白菜等食材,各有不同的取意。

到了今天,我們仍可於汕頭市區的菜攤上看到攤販把七種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皆樂意購買。而在農村,哪一家欠一兩種菜,到別家田裡去摘一二株湊成七樣,也沒人說他是賊。南方一些地區的人更會在「人日」這天「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升。也有一些地方的人會在這天吃上一碗麵條,寓意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

除了吃,還有穿戴的習慣。古人在「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所謂「人勝」,是指一種特別的頭飾,又叫「彩勝」、「華勝」。而從晉朝開始,又有剪綵為花、人,或鏤金箔為人的做法,將之貼在屏風或窗戶上,或循舊俗戴在頭髮上,以討取吉利。由於戴人勝在當時十分流行,「人日」也因此被稱作「人勝節」。

你的生日,你會做甚麼呢?

圖:資料圖片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1/31/010138332.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