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舊灣仔郵政局 變身新用途 凸顯藝術特性
作者:劉 毅   來源:大公報    2019-12-30 14:24
進行逾十年的市建局上海街/亞皆老街活化項目近期完成,已於上月底試營業,賦予唐樓建築群以商業及文化新用途。曾參與活化香港首代歷史建築項目舊灣仔郵政局的本地資深建築師馮永基,認為活化關鍵在於,將歷史建築特色充分地「為我所用」,無需「為改而改」,也能擁有當代新用途,如此才能為老房子澆灌新養料。

【識港網訊】進行逾十年的市建局上海街/亞皆老街活化項目近期完成,已於上月底試營業,賦予唐樓建築群以商業及文化新用途。但只有兩幢得以完整保留,其餘八幢只保留建築立面,另有四幢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二戰後唐樓則被重建成現代建築,有保育團體形容「留前不留後」是「大三巴式」保育。為了在現代社會留下歷史建築,改變用途的同時,是否意味着拆除一切?曾參與活化香港首代歷史建築項目舊灣仔郵政局的本地資深建築師馮永基,認為活化關鍵在於,將歷史建築特色充分地「為我所用」,無需「為改而改」,也能擁有當代新用途,如此才能為老房子澆灌新養料。

香港不少歷史建築都改變了原本用途,有的建築重獲新生:舊大澳警署則變為大澳文物酒店、虎豹別墅活化為「虎豹樂團」音樂學院……但亦有建築令保育淪為了一句口號,如舊灣仔街市原本說的是「主體保育」,事實上改造後卻面目全非,建築物頭頂「生」出一幢豪宅,昔日舊景不再,完全是「交功課」式保育。

  活化達至共贏

「面對一幢歷史建築,要想令它融入當今社會,難免要改變其用途。」馮永基表示:「改變用途可以,但不能為改而改,對建築做大手術。應尊重建築物本身面貌,繼而再想是否符合實際需要。比如我當年曾出任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審閱過舊大澳警署的活化項目,中標者將一個過百年的老建築改建成酒店,既能尊重原有建築物,又能滿足現代社會要求,在保持房間結構的同時,又添加了現代化的度假酒店和無障礙通道設施。」

大公報記者專訪馮永基當日,路過馮永基的活化作品──舊灣仔郵政局(現為環境資源中心,又名「環保軒」),建築物依然維持舊灣仔郵政局的歷史面貌,與周邊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頗有「大隱隱於市」的視覺觀感,「一九九三年,港英政府還沒有活化歷史建築計劃,當時我在建築署工作,就接下了這麼一篇命題作文,將舊灣仔郵政局變身為環境資源中心。」

舊灣仔郵政局的建築風格,中西兼備,外牆等主要建築風格屬於維多利亞時期建築特色,屋頂則使用了中式元素,「建築共有九百呎,並不大,很難引起關注。在開展設計前,我大膽嘗試把旁邊屬於合和地產的空地也一併納入設計,拓展了空間,也吸引了人流。」在馮永基看來,活化歷史建築可以成為一件共贏的事情,只要有好的構想,便可以實現讓私人公司加入的同時達到節省公帑的雙重效果。

  凸顯藝術特性

活化過程中,馮永基直指:「我想在保留建築特色和體現環保內容之間取得平衡,令兩種元素不突兀地融為一體。既能讓大眾感受舊郵局特色,又能有今日的新用途。」舊郵局內的郵筒、郵箱、賣郵票櫃都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保留,他都選擇保留了,並將它們改成了環保資訊箱及服務台。而在戶外新拓寬的「環保小天地」,則保留舊磚牆,鑲嵌本地動物圖像,使建築文化與環保共同構成了歷史建築的新生命。

馮永基還曾擔任「油街實現」義務設計顧問,「油街實現」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有逾百年歷史,建築風格體現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藝術與工業美術運動」之建築潮流,逐漸擺脫以往宏偉建築風格,而突出實用性。隨着香港填海面積的增加,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不再放船出海,功能變成了藝術空間,「為了令保育與建築使用上取得平衡,設計上要保持原本的樣子,也盡量不要加太多建築,從而凸顯藝術的主體性。」

如今,馮永基已不再需要審核民間團隊的活化歷史建築方案,唯回想當初,他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時候看不到好的創意,甚至有的團體只是為了想獲取政府資金、有一個空間能任其發揮創造,之後去衝擊建造業大獎,何苦來哉?「不如自己去建造一個新建築。」他希望,申請活化歷史建築的民間組織,能有一個智慧的專家團。倘若能在歷史建築旁邊增建附屬建築時,不僅不會衝突歷史建築本身的風格,還能強化其原本的特色,就是值得支持和鼓勵的好方案。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