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教育】避免男孩危機 培養可貴品質
作者:梁鶴年   來源:橙新聞    2019-12-09 15:01
孩子始終是孩子,大多數都是注意力分散,集中力不夠,亂打亂撞、淺嘗即止怎能發掘出真興趣?除了極少數的例外,興趣是須靠紀律來培養的。

【識港網訊】西方教育講興趣,重自由。家長、學校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選擇,不強迫,不堅持。理論很好,尤其從東方孩子填鴨式教育去看。

但是,孩子始終是孩子,大多數都是注意力分散,集中力不夠,亂打亂撞、淺嘗即止怎能發掘出真興趣?除了極少數的例外,興趣是須靠紀律來培養的。沒有紀律的興趣不會長久,沒有紀律的自由只是胡來。紀律是持之有恆,否則一事無成;紀律是正誤分明,否則糊塗一生。天下所有孩子都易悶、厭舊、怕輸。小時不矯正,大時改不了。紀律是良方。

四個孩子都從小學鋼琴,一直到皇家音樂協會的十級。我和妻都想孩子懂音樂,一生受用;但我們更重視孩子學音樂,因為學音樂要紀律,紀律更加是一生受用。彈琴不能騙人,指頭按哪個琴鍵就發哪個音,對錯馬上聽出來,不能抵賴,無需解釋。英語中,「學科」與「紀律」同叫「discipline」,你唸哪個「學科」就是你唸哪種「紀律」。

孩子易悶。練琴是重複又重複,悶極了。學習任何知識、技能都如是。熟才能生巧,未熟之前就悶死了,哪會有生巧的日子?若是堅忍下去,自有成效,就算沒有太大的成績,也有累積的成果。人生很大部分都是刻板的,工作如是,家庭如是。在日常的平凡的細節中,偶有所覺所悟,就是收穫了。可惜我們的心被悶佔據了,甚麼好東西都進不來。紀律訓練孩子耐性,使他知道大多數的成就來自耐性,而且,來自耐性的成就更可貴。還有,耐性就是不懈怠,不懈怠就會保持警覺,保持警覺就不會錯失機會。

孩子厭舊。彈新曲好玩,但轉眼就是老調,沒趣了。小時候,玩具、寵物如是;長大了,讀書、工作也會如是。五分鐘的熱情,非但一事無成,更養成輕浮、卸責的壞習慣。紀律訓練孩子的堅持。我家孩子學甚麼都是自由選擇,但一旦選擇就要從一而終(當然可以在選擇時定下哪個時刻、哪個階段是終點)。從一而終就是忠誠,對人對己都不可缺少,是男孩子特別可貴的操守。

孩子怕輸。指頭按錯琴鍵,一次又一次,不幹了。小時候,捉迷藏、下棋如是;日後,考試、見工也會如是。失敗乃成功之母,怕失敗就會怕嘗試,怕嘗試怎會有進步?紀律訓練孩子盡力,不單是體力、智力,更是心力、意志力。跌倒不打緊,站起來再試才要緊。世界其實不是真正鼓勵嘗試:成功人人讚,失敗沒人憐。如果不是從小就在家裡的鼓勵、支持下養成「永不言死」的信心,一出道就會被殘酷的現實嚇壞,永遠不敢犯難攻堅。不怕輸不是不知輸,是知而不怕;不是無知的狂妄,是有知的剛毅,是男孩子特別動人的品質。

一切習慣都是養成的,壞的習慣由因循養成,好的習慣由紀律養成。就算有天分、有興趣,如果從四五歲開始到中學日日要練琴,終有些日子會覺得悶極。孩子最懂耍賴,最易就是賴老師:老師教得不好、老師教得重複。教孩子紀律其實也在教他尊師。尊師不是尊重老師個人的品德、知識,是尊重老師象徵的「學問的高貴」。不尊敬老師就是不尊重學問。

教琴老師是對中年猶太夫婦,女的教鋼琴,男的教樂理,也是街坊,與我家相距不足一百米。女的還可以,男的就使人頭痛。首先,他自視大師,教孩子是屈就,他肯定不樂業。孩子最懂裝蒜。如果哪天他們無心學習,就裝傻扮懵地問他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他就滔滔不絕地為以色列辯解,那天的學費也就白交了。十多年來,這對夫婦外出度假都是由我家替他看屋。這不簡單,他一走就是十多天,夏天割草,冬天掃雪,天天收報紙和郵件,晨昏開燈、關燈(裝着有人在家以防盜),都是我和孩子去做。當然沒有酬勞(一般外國孩子都要拿錢)。他既是老師,我們也不計較。

有一次,冰雨成災,數省大停電近一週,幾百萬人缺暖斷炊,我家也不例外。街上到處是被冰壓倒的大樹和被壓斷的電線,人、車絕跡。他竟然從佛羅里達度假區打電話來叫我去他家查看有沒有關上花園的水龍頭,免受冰雨損毀。冰雨的路面滑溜溜的,走一步跌一跤,我們也照做了,因為他是老師。有時,上完課他要孩子跟他去做事,坐他的車,指令兩個孩子一左一右同時上車,以免車內重量左右不平衡損壞了車子。我家交學費從來準時,但他仍是每個月打電話來催。一次,學費到期,由於我家四個孩子有的上午去,有的下午去,妻把學費交給下午上課的年紀較大的哥哥帶去。中午飯還未吃,他就氣沖沖打電話來問為甚麼沒有交學費。妻跟他解釋,但他仍是要孩子馬上拿錢過去。

無論甚麼事情,這位先生總是滿口的「謝謝」、「對不起」,但從語氣上你就知他口是心非。他是禮貌十足地斤斤計較,理直氣壯地佔人便宜。

但是,我們堅持要孩子尊重老師。孩子當然知道這位老師是怎樣的人,但我們要孩子分開老師的身份和人格。尊師是學生的本分,不是學生給老師的面子,凡老師都要尊重。西方太強調「老師如朋友」。老師不是朋友。朋友與朋友是對等的、平等的,學生與老師不然。老師傳授學問,學生追求學問。因此,在學問上,老師與學生不是對等,一個授,一個求;也不是平等,一個尊,一個卑。以水為例,老師有水,學生求水,但必須老師在上,學生在下,水才可以從老師流往學生。對一些學生來說,老師友善使他們對學問嚮往;但對另一些學生來說,老師友善使他們對學問兒戲。無論是人倫上還是理性上,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落點在學問:樂意傳授學問的是好老師,願意追求學問的是好學生;好老師與好學生的共通之處是雙方都尊重學問。放在老師對學生,這是有教無類;放在學生對老師,這是尊師重道。

我家堅持孩子尊師,並不代表孩子的老師都好──都有學問,都樂意傳授。但好老師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決定性因素。一般的老師都不壞。雖然難免懶惰、偏心或專制,但如果孩子尊師,就不會招禍,總會學點東西。更關鍵的是,尊師會吸引好老師。在這功利的時代,尊師重道的越來越少,東西方均如是。作育英才不再是高貴的使命,而是打工。以作育英才為己任而去選擇當老師的人越來越少,因此,值得被尊重的老師也越來越少。老師行業越來越不被尊重,也不追求尊重。真正獻身作育英才的老師常有懷才不遇之屈,碰到尊重好老師的學生、珍惜好老師的家長就有知遇之心、施展之所,孩子就受用無窮了。

_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家有四男:從好男孩到好男人的成長記》

《家有四男:從好男孩到好男人的成長記》

作者:梁鶴年

出版社:中和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2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12/05/010133588.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