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吉卜力 宮崎駿刮向世界的動漫風
作者:周家榮   來源:橙新聞    2019-11-25 15:07
從1984年的《風之谷》到2004年的《哈爾移動城堡》,宮崎駿的作品,題材雖然不同,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元素,融合於其作品之中,有深遠的寓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精美華麗的畫面表達出來,產生了不可抵擋的魅力,舉世矚目。

【識港網訊】宮崎駿(Miyazaki Hayao),1941年生於東京都,1959年進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1963年畢業後,加入東映動畫。他第一部參與製作的影片,是同年12月上映的《Wan Wan忠臣藏》。1966年擔當動畫電影《太陽王子》的場面設計與原畫,該片的導演是高畑勳,這是二人合作的開始,也是宮崎駿動畫生涯的第一步。1978年擔任電視動畫《未來少年柯南》的導演,在日本國營電視台NHK播出,頗受好評,宮崎駿的思想與風格在片中得以展現。1982年擔任《名探福爾摩斯》的作畫,其後創作了一系列「宮崎駿作品」。

宮崎駿

從1984年的《風之谷》到2004年的《哈爾移動城堡》,宮崎駿的作品,題材雖然不同,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元素,融合於其作品之中,有深遠的寓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精美華麗的畫面表達出來,產生了不可抵擋的魅力,舉世矚目。

2001年的《千與千尋》,其後在世界各地打破了日本動畫放映的票房紀錄,標誌著日本的動漫藝術已經走向全世界,並且越來越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到了2003年,日本的動漫產業已經超過鋼鐵業、汽車業這些傳統的重大產業,成為國內第二大產業,僅次於旅遊業。

從1984年的《風之谷》到2004年的《哈爾移動城堡》,宮崎駿的作品,題材雖然不同,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元素,融合於其作品之中,有深遠的寓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精美華麗的畫面表達出來,產生了不可抵擋的魅力,舉世矚目。

2001年的《千與千尋》,其後在世界各地打破了日本動畫放映的票房紀錄,標誌著日本的動漫藝術已經走向全世界,並且越來越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到了2003年,日本的動漫產業已經超過鋼鐵業、汽車業這些傳統的重大產業,成為國內第二大產業,僅次於旅遊業。

《千與千尋》 圖:Flickr

從《風之谷》到《天空之城》

1958年,日本第一部彩色電影動畫長片《白蛇傳》上映,宮崎駿當時是一個高中三年級學生,原本就喜愛動畫的他,迷上了這部畫片,決心投身動畫事業。初入東映的時候,薪水十分微薄,他提出的意見時常不被採用,但他並不因此而氣餒。看了俄國動畫片《雪之妊》後,創作欲望更強盛。1965年與同事太田朱美結婚,夫婦二人一起參加了《穿長靴的貓》和《空中飛船》的製作,兩個兒子也在這時期出生。

《天空之城》 圖:Flickr

1984年上映的《風之谷》,集中了宮崎駿動畫製作的眾多特色,例如優美精緻的畫面、豐富多采的人物、幽默恢諧的對話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等,成為老少咸宜的國民動畫。影片中表達了因人類的愚昧戰爭和過度掠奪而導致自然對人類報復的觀點,受到環保主義者的重視;其豐富的想像力和深沉的內容,震撼了廣大觀眾和整個電影界。同年,在德間書店資助下,宮崎駿和高畑勳合伙創立「二馬力」會社,這就是1985年創立的「吉卜力」工作室的前身。吉卜力(Ghibli)的原意,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熱風」,這個名字的背後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希望這個工作室在動畫界掀起一陣旋風。1985年宮崎駿開始了他個人動畫生涯中最輝煌的十年,其實這也是日本動畫有巨大發展的十年。

吉卜力美術館 圖:Flickr

1986年上映的《天空之城》,得到極高的評價;此後,宮崎駿陸續製作或參與製作了《龍貓》(1988年)、《魔女宅急便》(1990年)、《飛天紅豬俠》(1992年)、《聽到濤聲》(1993年)、《百變貍貓》(1994年)、《幽靈公主》(1997年)等動畫。1995年的《夢幻街少女》,由宮崎駿負責腳本、炭筆畫和製作;導演是近藤喜文;與《龍貓》同時進行製作的另一部電影《再見螢火蟲》,導演是高畑勳,被譽為「真正的藝術」。

《再見螢火蟲》 圖:Flickr

《龍貓》與《魔女宅急便》

吉卜力工作室因著《龍貓》和《再見螢火蟲》這兩部動畫片,在日本電影界打響了名堂。在《龍貓》上映相隔將近兩年之後,龍貓布娃娃上市,大受歡迎,且為吉卜力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銷售利潤填補了動畫製作費的大筆赤字,其後龍貓就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的標誌。

《魔女宅急便》的票房和收益超過吉卜力工作室在此之前所製作的任何一部電影,但該工作小組的薪水卻偏低(約為日本當時平均薪金的一半),因為當時日本的動畫界,一般都是按照所畫的張數來計算員工的報酬。宮崎駿因而提出兩個建議:其一是改用全職僱傭制度和有固定薪水,並將工作小組的薪水加倍;其二是另外按固定規律招募新員工,並且完善訓練制度。吉卜力的管理經營策略,自此有了很大的改變。

《魔女宅急便》 圖:Flickr

《龍貓》中對親情的描述,和《魔女宅急便》中對少女成長的細緻刻畫,體現了宮崎駿作品的轉型,動畫關心的焦點由自然逐漸轉向人類,著眼於平凡的人類和周圍的世界,使觀眾感到親切。接著高畑勳的《歲月的童話》於1991年上映,創下極佳的票房,這時,宮崎駿上述兩個建議也就完全實現了。

《龍貓》 圖:Flickr

《千與千尋》與《哈爾移動城堡》

《千與千尋》是以二十一世紀人口和環境問題為背景的作品,創下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紀錄,2002年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金熊獎」,2003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2002年,宮崎駿在三鷹市成立了「吉卜力美術館」;同年推出的《貓之報恩》,改編自著名漫畫家佟青的作品。2004年推出《哈爾移動城堡》,再創票房新高。其後仍熱衷於創作,努力不懈,世人都期待他的新作,可以為他個人成就以至日本動畫,再闖高峰。時至今日,世上很少動漫畫家能在藝術方面突破他的格局,他的作品締造了二十世紀末的輝煌,但也多少陷入了新世紀的迷惘。

__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細語和風:明治以來的日本》

《細語和風:明治以來的日本》

作者:周家榮

出版社:中和出版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11/22/010132455.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