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吳冠中的人間風景
作者:Janice   來源:香港商報    2018-12-14 10:27
現當代藝術家吳冠中長期探索東西方繪畫的語言,為求將中國水墨畫現代化,西方油畫民族化。他筆下的風景多年來更是題材、媒介、風格不同,既有自然美景,更不乏現代感的都市化景觀。華藝國際(香港)拍賣行現正舉辦展覽「吳冠中:人間風景」,參觀者可觀賞吳冠中筆下極具個人風格的風景。

 

吳冠中作品《春秋》,1994年。

[識港網訊]現當代藝術家吳冠中長期探索東西方繪畫的語言,為求將中國水墨畫現代化,西方油畫民族化。他筆下的風景多年來更是題材、媒介、風格不同,既有自然美景,更不乏現代感的都市化景觀。華藝國際(香港)拍賣行現正舉辦展覽「吳冠中:人間風景」,參觀者可觀賞吳冠中筆下極具個人風格的風景。

廣州華藝國際拍賣行近日正式進駐香港,為此舉辦了開幕專題展「吳冠中:人間風景」,展出10幅吳冠中60年代至90年代不同時期的作品。

糅合抽象與水墨

吳冠中作為中國現當代著名藝術家,繪畫的風景構圖飽滿,用色細膩多彩,教人一眼便能認出他的作品。華藝國際(香港)執行董事、現當代藝術部主管張珮慧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吳冠中很喜歡用彩點,如紅、黃、藍、綠,特別後期進入90年代後。」展品《春秋》是這次展覽中創作年份最近的,屬吳氏後期作品。畫面遠看有些許抽象,似乎繪畫了草木蕭疏、一片荒蕪的情景。若再仔細看,會發現一些細小的深色筆墨描繪出牛、羊或其他動物的雛形,而黃色、橙色、綠色的彩點訴說草木一年四季的生長過程,呈現出生生不息的大地景象。張珮慧說,這幅作品運用了西方油畫的技法,不過卻表達出傳統中國水墨畫般的文人氣息,「吳冠中有許多作品均蘊含大地的寓意在里面,雖然較為抽象,但是相對會更有意思。」

展不同面貌畫作

吳冠中作品《漁港》,1962年。

展覽中吳冠中最早期的作品,為1962年創作的《漁港》,張珮慧說:「在早期的作品主要還是以具象手法去描繪,《漁港》描述了江南一帶的漁港的居民風光。吳冠中是50年代於巴黎學成回國,他學習和推崇的是形式主義,當時內地推崇的是寫實主義。」為此吳氏遇到不少困難,這幅便是在那時他到江南戶外寫生時創作。堤岸構成三角形,恍如手攬住漁船,海與天的交界線充滿了濃厚的後印象派風格。「藝術家營造的透視感覺,讓參觀者有遠觀和近觀兩種感受。」

吳冠中作品《海濱》,1976年。

是次展覽同時展示了吳冠中的彩墨、油彩、水粉紙本作品,如屬於水粉紙本的展品《海濱》。為何吳氏會於數十年時間創作不同媒材的作品?這是因為他曾執教過清華大學建築系,從那時起,學油畫出身的他開始接納非油彩的媒介,有別早期於巴黎看重油畫的情況。自此之後吳氏嘗試不同媒介,水粉則是眾多媒介中相對創作量較少的。

重點展品點題

吳冠中作品《歡騰之夜》,1982年。

若問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作品,不得不提《歡騰之夜》,據張珮慧介紹該作品亦是展覽的重點展品。作品主題講述現代化都市,同時是夜景的布局,「其實在1978至1982年間,是非常罕有地見到,吳冠中的作品會有如此多都市化元素。」張珮慧續說,畫面中心的高樓大廈運用西方技法,用點、線、面畫出大廈的模樣。大廈由不同深淺的灰色、黃色組成,每家每戶均繪上不同的顏色,讓人感覺動態十足。大廈兩側恍如被深夜籠罩的海景,用不同層次的深藍色、暗黑色和橙色小點構成。畫面下方被吳氏巧妙地用粗筆濃墨畫出榕樹的主干,樹枝更灌滿了灰色油彩,彷彿展示一座中西融合的都市,而這個亦是吳冠中一直追求的——將中國水墨畫現代化,西方油畫民族化。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