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青年作曲家譜寫香江印象
作者:李亞清   來源:大公報    2019-11-08 09:31
盧定彰、葉浩堃、林豐和林安淇四位七○後和八○後香港作曲家,以香港為靈感,分別創作了四首作品。這些大部分由美國小提琴家嚴天成(Patrick Yim)委約的作品,將在由香港浸會大學主辦的「『Nostalgia』(思鄉)──嚴天成小提琴音樂會」中首演,用音樂懷念過往,希冀未來。
圖:嚴天成曾與香港節日管樂團演繹葉浩堃小提琴第一協奏曲《代》

【識港網訊】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在創作者千變萬化的素材中,故鄉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近日,盧定彰、葉浩堃、林豐和林安淇四位七○後和八○後香港作曲家,以香港為靈感,分別創作了四首作品。這些大部分由美國小提琴家嚴天成(Patrick Yim)委約的作品,將在由香港浸會大學主辦的「『Nostalgia』(思鄉)──嚴天成小提琴音樂會」中首演,用音樂懷念過往,希冀未來。大公報記者近日採訪作曲家和演奏家,聽他們分享音樂背後的故事。

這場音樂會的亮點,就是由香港作曲家創作的作品首演,包括盧定彰、林豐和林安淇的小提琴獨奏,以及葉浩堃的小提琴與鋼琴作品。他們或扎根香港文學,或取材經典粵劇,譜寫現代音樂的無限色彩。嚴天成說道:「在音樂廳裏,人們共同參與一件事,每個人是相通的,比如對音樂的熱愛。」

  多元創作聚焦城市面貌

熱衷於將音樂與香港文學作品相結合的盧定彰,新作《The Catalog (Hommage à György Kurtág): I(A-E))》亦不例外。最初得知音樂會「Nostalgia」的主題,演奏家希望他創作一首節奏感強且較短的作品時,他覺得有些矛盾,因Nostalgia意在懷舊,通常是緩慢抒情的。「後來我想到董啟章的筆記小說《夢華錄》,它借上世紀九十年代九十九個香港的流行事物展示城市人與事,每篇只有幾百字,正是以極短篇講述過去,於是很快有了靈感。」盧定彰說。

該曲標題中「Catalog」便是取自小說的英文名,他續稱:「『I(A-E)』即作品一號、包括A至E樂章,我希望將它延續為系列創作,可以寫給不同的樂器或管弦樂團。我亦借作品向György Kurtág致敬,他是我喜愛的先鋒派匈牙利作曲家,以極短作品而聞名。」與以往相較,他在此曲做出新的嘗試:「A至E無需按順序演奏,演奏家可以任意連接不同的樂章,樂章之間也無需有明顯的間斷,聽起來可以是一首完整的樂曲。」

創作頗為多元化的葉浩堃,以不同年代的香港為靈感寫成小提琴第一協奏曲《代》(Generation)。此曲原受香港節日管樂團委約、由嚴天成與管樂團首演,此次將首演小提琴與鋼琴版。葉浩堃說:「那時我先寫的便是小提琴與鋼琴版,這次更增加了華彩樂段。」

他希望觀眾於此曲中感受三代香港人的生活節奏,並說道:「三個樂章分別取名為Z、Y和X時代,當中的Z展現充滿青春困惑的九五後,Y代表當下忙碌匆匆的一九八○至一九九四年出生的一代,X則代表六七十年代,我在此引用了經典粵劇《帝女花》的旋律,希望呈現那個時代的印記。在華彩樂段,我將三個樂章的音樂素材相融合,好似人的生命旅程經過發展回歸到平靜,也似回想。」他還為華彩樂段寫了另一版更為激烈的結尾,可作為一首獨立的作品演奏。

林豐曾旅居英國十餘年,此次新作《獨白V》(Monologue V)是其「獨白」系列的第五首作品。「管弦樂一直是我的主要創作方向,不過我也喜愛為獨奏樂器作曲。」林豐說。

「獨白」是林豐至今獨一的系列作品,而他仍時不時地回歸這個主題,系列首部作品寫於一九九九年,那時的他還是一名大學生。他稱該系列通常講述一個人的思想過程,每首作品氣氛不同,「特別的是,這首『V』描述一個人在獨白中疑問和回答自己。」

  《香城之霧》回想年少時光

三度受卡內基音樂廳委約創作、如今定居紐約的林安淇,則於《香城之霧》(Mist of Scented Harbour)中回想其年少時的香港,分「沉香」、「菊花園」和「大都會」三個樂章,她形容樂曲第三樂章是「當代香港的印象派素描」,將於此次首演。

嚴天成經常受邀於世界各地演奏,演奏古典音樂之餘,亦不斷拓寬小提琴現代作品,至今已委約新作約二十首。談及此次委約香港主題作品的初衷,他說:「作為演奏者,我有責任支持作曲家創作屬於當下的作品,尤其是關於他們最熟悉的地方。家鄉塑造了並讓他們成為了此刻的自己,他們關於家鄉的創作,必定是充滿個性而有能量的。」

透過富有張力的演繹,他為這些音樂注入生機。今次將演的作品,他認為皆具原創音色,並有新穎的音樂發展,「對觀眾來說,聆聽新作也是一種動人的體驗。」

音樂會將於本月八日(今日)晚在浸會大學會堂舉辦,公眾可免費登記入場。曲目中,亦有馬思聰《思鄉曲》、陳鋼《陽光照耀着塔什庫爾干》等內地作曲家常演常新的作品,嚴天成將與香港鋼琴家嚴翠珠合作,演繹這些作品。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