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全文公布 涉港澳表述內涵豐富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19-11-06 09:16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文昨日公布。《決定》於涉港部分強調,絕不容忍任何挑戰「一國兩制」底線的行為,絕不容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
中國共產党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這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等在主席台上。新華社

【識港網訊】據新華社報道,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文昨日公布。《決定》於涉港部分強調,絕不容忍任何挑戰「一國兩制」底線的行為,絕不容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

  嚴格依憲依法對港澳實行管治

《決定》合共有15大條,其中第十二部分「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堪稱港澳台「專章」。《決定》強調,必須堅持「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於「一國」之內。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管治,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絕不容忍任何挑戰「一國兩制」底線的行為,絕不容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

《決定》指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特別行政區自身競爭力結合起來。完善特別行政區同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別行政區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建立健全港澳維護國家安全執法機制

《決定》指出,健全中央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特別行政區行使全面管治權的制度。完善中央對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的任免制度和機制、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解釋制度,依法行使憲法和基本法賦予中央的各項權力。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支持特別行政區強化執法力量。健全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對中央政府負責的制度,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完善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機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着力解決影響社會穩定和長遠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決定》要求,加強對香港、澳門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增強香港、澳門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和進行分裂、顛覆、滲透、破壞活動,確保香港、澳門長治久安。

  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決定》指出,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推動兩岸就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以下為《決定》全文: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党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貫徹落實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着重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中國共產党自成立以來,團結带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勝利,並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党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政治穩定、經濟发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我們党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发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发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复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主要是:堅持党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党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着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发展的顯著優勢;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发展的顯著優勢;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发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发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顯著優勢;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的顯著優勢;堅持党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发展利益的顯著優勢;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顯著優勢;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

當今世界正經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复興關鍵時期。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发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党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复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到我們党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巩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二、堅持和完善党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党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中國共產党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党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必須堅持党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党是領導一切的,堅決維護党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党的領導制度體系,把党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一)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確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質和宗旨,堅持用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團結人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党、教育人民、指導工作,夯實党執政的思想基礎。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党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党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形成長效機制,堅持不懈錘煉党員、干部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全面貫徹党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持續推進党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使一切工作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发展規律、體現人民願望,確保党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擁護。

(二)完善堅定維護党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推動全党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實處。健全党中央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強化党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職能作用,完善推動党中央重大決策落實機制,嚴格執行向党中央請示報告制度,確保令行禁止。健全維護党的集中統一的組織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體系,實現党的組織和党的工作全覆蓋。

(三)健全党的全面領導制度。完善党領導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制度,健全各級党委(党組)工作制度,確保党在各種組織中发揮領導作用。完善党領導各項事業的具體制度,把党的領導落實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方面。完善党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把党的領導貫徹到党和國家所有機構履行職責全過程,推動各方面協調行動、增強合力。

(四)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堅持立党為公、執政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党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執政的階級基礎,厚植党執政的群眾基礎,通過完善制度保證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着力防范脫離群眾的危險。貫徹党的群眾路線,完善党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始終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引領群眾,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健全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民團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把各自聯系的群眾緊緊團結在党的周圍。

(五)健全提高党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內民主和實行正確集中的相關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健全決策機制,加強重大決策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風險評估,強化決策執行、評估、監督。改進党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增強各級党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促進各級領導干部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发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发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六)完善全面從嚴治党制度。堅持党要管党、全面從嚴治党,增強憂患意識,不斷推進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貫徹新時代党的建設總要求,深化党的建設制度改革,堅持依規治党,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党的各方面建設的體制機制。堅持新時代党的組織路線,健全党管干部、選賢任能制度。規范党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发展積極健康的党內政治文化,全面淨化党內政治生態。完善和落實全面從嚴治党責任制度。堅決同一切影響党的先進性、弱化党的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大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斷增強党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確保党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三、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发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发人民創造,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保證各級人大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保證各級國家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健全代表聯絡機制,更好发揮人大代表作用。健全人大組織制度、選舉制度和議事規則,完善論證、評估、評議、聽證制度。適當增加基層人大代表數量。加強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建設。

(二)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党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党制度建設,健全相互監督特別是中國共產党自覺接受監督、對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實施專項監督等機制,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無党派人士履行職能方法,展現我國新型政党制度優勢。发揮人民政協作為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識。完善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制度,豐富協商形式,健全協商規則,優化界別設置,健全发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发力的程序機制。

堅持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統籌推進政党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完善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制,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

(三)巩固和发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堅持大統戰工作格局,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完善照顧同盟者利益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制度,凝聚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力量,謀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促進政党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

(四)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发展,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历史觀宣傳教育,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區加快发展,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

(五)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健全基層党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廣泛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拓寬人民群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着力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企業職工參與管理的有效方式,保障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四、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党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內法規體系,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一)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二)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廢釋並舉,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以良法保障善治。

(三)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四)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保證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得到依法正確行使,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堅決排除對執法司法活動的干預。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實行懲罰性賠償制度,嚴格刑事責任追究。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夯實依法治國群眾基礎。各級党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要带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发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五、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國家行政管理承擔着按照党和國家決策部署推動經濟社會发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的重大職責。必須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一)完善國家行政體制。以推進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着力點,優化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體制。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防止政出多門、政策效應相互抵消。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執法事項。進一步整合行政執法隊伍,繼續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推動執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執法能力水平。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健全強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二)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關系。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善營商環境,激发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健全以國家发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币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发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完善國家重大发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发展規劃制度。完善標准科學、規范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基礎貨币投放機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嚴格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加強違法懲戒。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性。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依法保護個人信息。

(三)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使政府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嚴格機構編制管理,統籌利用行政管理資源,節約行政成本。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實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組織體系。

(四)健全充分发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體制機制。理順中央和地方權責關系,加強中央宏觀事務管理,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適當加強中央在知識產權保護、養老保險、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事權,減少並規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支持地方創造性開展工作。按照權責一致原則,規范垂直管理體制和地方分級管理體制。優化政府間事權和財權劃分,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形成穩定的各級政府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的制度。構建從中央到地方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

六、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发展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发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发展水平相適應,是党和人民的偉大創造。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发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发揮政府作用,全面貫徹新发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毫不動搖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发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发展的法治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健全支持中小企業发展制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发展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二)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堅持多勞多得,着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完善直接稅制度並逐步提高其比重。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重視发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三)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生產許可制度,健全破產制度。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探索建立集體訴訟制度。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健全推動发展先進制造業、振興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業農村優先发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鄉融合发展體制機制。構建區域協調发展新機制,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发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國家實驗室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積極发展新動能,強化標准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完善科技人才发現、培養、激勵機制,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改進科技評價體系,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

(五)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保護外資合法權益,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拓展對外貿易多元化,穩步推進人民币國際化。健全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健全促進對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推動建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完善涉外經貿法律和規則體系。

七、堅持和完善繁榮发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巩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发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圍繞舉旗帜、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健全用党的創新理論武裝全党、教育人民工作體系,完善党委(党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各層級學習制度,建設和用好網絡學習平台。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落實到思想理論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各方面。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帜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党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全過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发展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健全志願服務體系。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加強失信懲戒。

(三)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完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推出更多群眾喜愛的文化精品。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推動基層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健全支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四)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堅持党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改進和創新正面宣傳,完善輿論監督制度,健全重大輿情和突发事件輿論引導機制。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五)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发展規律、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完善以高質量发展為導向的文化經濟政策。完善文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制度,健全引導新型文化業態健康发展機制。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體制機制。加強文藝創作引導,完善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機制。

八、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們党立党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建立促進創業带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帮扶。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營造公平就業制度環境。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促進廣大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发展。

(二)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全面貫徹党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发展,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师德师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发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发展,健全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保障機制,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发展機制。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合作辦學。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发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三)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加快落實社保轉移接續、異地就醫結算制度,規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業保險。統籌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堅持和完善促進男女平等、婦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機制。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健全殘疾人帮扶制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巩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四)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堅持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完善國民健康政策,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水平。加快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革。堅持以基層為重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並重。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優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質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聚焦增強人民體質,健全促進全民健身制度性舉措。

九、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党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一)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堅持和发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提高社會治安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工作機制,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增強社會治安防控的整體性、協同性、精准性。

(三)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发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发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注重发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強邊疆治理,推進興邊富民。

(五)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发展和安全,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國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建立健全國家安全風險研判、防控協同、防范化解機制。提高防范抵禦國家安全風險能力,高度警惕、堅決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

十、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发展的千年大計。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复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发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一)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加快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发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以及各類海域保護線,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完善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发展綠色金融,推進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循環低碳发展。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完善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和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強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執法司法制度。

(二)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法治化、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行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政策體系。普遍實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健全海洋資源開发保護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監管體制。

(三)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复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复,加強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保護。加強對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利用,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

(四)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強化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管控、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管理,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十一、堅持和完善党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確保人民軍隊忠實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

人民軍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柱石,党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必須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政策制度體系,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確保實現党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

(一)堅持人民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屬于党中央。中央軍委實行主席負責制是堅持党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實現形式。堅持全國武裝力量由軍委主席統一領導和指揮,完善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的體制機制,嚴格落實軍委主席負責制各項制度規定。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維護党中央、中央軍委權威,確保政令軍令暢通。

(二)健全人民軍隊党的建設制度體系。全面貫徹政治建軍各項要求,突出抓好軍魂培育,发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堅決抵制「軍隊非党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觀點。堅持党委制、政治委員制、政治機關制,堅持党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堅持支部建在連上,完善党領導軍隊的組織體系。建設堅強有力的党組織和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確保槍杆子永遠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三)把党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貫徹到軍隊建設各領域全過程。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戰斗力根本標准,建立健全基于聯合、平戰一體的軍事力量運用政策制度體系,構建新時代軍事戰略體系,加強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和能力建設,調整完善戰備制度,健全實戰化軍事訓練制度,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堅持以戰領建、抓建為戰,建立健全聚焦打仗、激勵創新、軍民融合的軍事力量建設政策制度體系,統籌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武裝警察部隊、民兵建設,統籌軍隊各類人員制度安排,深化軍官職業化制度、文職人員制度、兵役制度等改革,推動形成現代化戰斗力生成模式,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建立健全精准高效、全面規范、剛性約束的軍事管理政策制度體系,強化軍委戰略管理功能,加強中國特色軍事法治建設,提高軍隊系統運行效能。加快軍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伐,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完善國防科技創新和武器裝備建設制度。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健全党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工作機制。完善雙擁工作和軍民共建機制,加強軍政軍民團結。

十二、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是党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必須堅持「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並統一于「一國」之內。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管治,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发展利益,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絕不容忍任何挑戰「一國兩制」底線的行為,絕不容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

(一)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发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特別行政區自身競爭力結合起來。完善特別行政區同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別行政區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中央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特別行政區行使全面管治權的制度。完善中央對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的任免制度和機制、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解釋制度,依法行使憲法和基本法賦予中央的各項權力。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支持特別行政區強化執法力量。健全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對中央政府負責的制度,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完善香港、澳門融入國家发展大局、同內地優勢互補、協同发展機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发展經濟、改善民生,着力解決影響社會穩定和長遠发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加強對香港、澳門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历史和中華文化教育,增強香港、澳門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堅決防范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和進行分裂、顛覆、滲透、破壞活動,確保香港、澳門長治久安。

(三)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推動兩岸就和平发展達成制度性安排。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发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十三、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動党和國家事業发展需要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外部條件。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高舉和平、发展、合作、共贏旗帜,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发展利益,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发展。

(一)健全党對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堅持外交大權在党中央,加強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建設,全面貫徹党中央外交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深入推進涉外體制機制建設,統籌協調党、人大、政府、政協、軍隊、地方、人民團體等的對外交往,加強党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格局。加強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務制度,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堅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发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发展全球夥伴關系,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難點問題,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堅持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三)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共建「一带一路」高質量发展,維護完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支持廣大发展中國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動解決全球发展失衡、數字鴻溝等問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健全對外開放安全保障體系。構建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防范體系,完善領事保護工作機制,維護海外同胞安全和正當權益,保障重大項目和人員機構安全。

(四)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機制變革。推動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等原則基礎上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維護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平台機制化建設,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

十四、堅持和完善党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党和國家監督體系是党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須健全党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確保党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

(一)健全党和國家監督制度。完善党內監督體系,落實各級党組織監督責任,保障党員監督權利。重點加強對高級干部、各級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完善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制度,破解對「一把手」監督和同級監督難題。強化政治監督,加強對党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完善巡視巡察整改、督察落實情況報告制度。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加強上級紀委監委對下級紀委監委的領導,推進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完善派駐監督體制機制。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健全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发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以党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

(二)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堅持權責法定,健全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制度,明晰權力邊界,規范工作流程,強化權力制約。堅持權責透明,推動用權公開,完善党務、政務、司法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建立權力運行可查詢、可追溯的反饋機制。堅持權責統一,盯緊權力運行各個環節,完善发現問題、糾正偏差、精准問責有效機制,壓減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三)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堅決斬斷「圍獵」和甘于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系網。深化標本兼治,推動審批監管、執法司法、工程建設、資源開发、金融信貸、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財政支出等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促進反腐敗國際合作,加強思想道德和党紀國法教育,巩固和发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十五、加強党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領導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必須在党中央統一領導下進行,科學謀劃、精心組織,遠近結合、整體推進,確保本次全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到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各級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带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带動全党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健全權威高效的制度執行機制,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堅決杜絕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的現象。

加強制度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引導全党全社會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和優越性,堅定制度自信。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經過長期實踐檢驗,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必須堅持從國情出发、從實際出发,既把握長期形成的历史傳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方面走過的道路、積累的經驗、形成的原則,不能照抄照搬他國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通過加強思想淬煉、政治历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推動廣大干部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提高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各項工作能力和水平。堅持党管干部原則,落實好干部標准,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把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創新,支持各類人才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又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機活力。

全党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周圍,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复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