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兒子蔡英多憶父往事 開教育先河
作者:羅璇、洪嘉禧   來源:香港商報    2018-12-13 11:43
今年是北京大學成立120週年,亦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誕辰150周年。眾多北大校友近日聚首香江,共同緬懷「永遠的校長」蔡元培。蔡元培執掌北大期間,開創了一種「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傳統,這兩句話已成為北大精神的代名詞。香港商報記者趁著「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主題展覽在港舉行期間,專訪了蔡先生兒子蔡英多和孫女蔡磊砢,共同追懷蔡元培的生平故事。

 

蔡元培兒子蔡英多接受香港商報專訪,年屆88歲的蔡老先生,精神矍鑠,談起父親時流露感念之情。(羅璇攝)

[識港網訊]今年是北京大學成立120週年,亦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誕辰150周年。眾多北大校友近日聚首香江,共同緬懷「永遠的校長」蔡元培。蔡元培執掌北大期間,開創了一種「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傳統,這兩句話已成為北大精神的代名詞。香港商報記者趁著「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主題展覽在港舉行期間,專訪了蔡先生兒子蔡英多和孫女蔡磊砢,共同追懷蔡元培的生平故事。

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乃是一代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對後世影響深遠。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主題展覽在香港饒宗頤文化館舉行,蔡元培兒子蔡英多即使已年屆88歲,仍堅持來港出席展覽揭幕禮,以及蔡元培先生的掃墓祭奠活動。

展覽開幕禮在6日下午舉行,當日早上,蔡英多老先生特意撥冗,與女兒蔡磊砢一同接受香港商報訪問。蔡老先生十分清瘦,有著學者氣質,精神矍鑠。談起先父,他仍感念父親的春風和氣。在老先生的印象中,父親性格溫和,喜愛書畫,他對香港商報記者表示:「小時候在上海,父親工作很忙,父子間接觸機會比較少。但父親待我們很和藹,他認為小孩應該像樹一樣,自由地生長,不應修剪枝葉。」

蔡英多(左)和女兒蔡磊砢(右)憶述蔡元培生前點滴時濤濤不絕。(洪嘉禧攝)

蔡英多:父親很孝順

談起往事,蔡英多感慨良多。父親十來歲時,祖母生病,父親便把左臂上的一小片肉割了下來,放入湯藥中,為祖母療病。他的第二位母親和叔父也做過這樣的事。「我見過父親手上有一塊疤,但他從來沒有跟我們說過這件事,是我母親告訴我的,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父親很孝順。」蔡英多表示,父母關系很好,母親是父親的學生,比父親小23歲。「母親會畫油畫,風景畫得很好。一般人不會在油畫上題詩,但我父親會在母親的油畫上題詩,很有意思。」在香港的最後兩年,蔡氏一家人住在英皇道永興街,附近停泊了一些遊艇。「當時發生了珍珠港事件,英國人離開時將遊艇燒了,我們不得不搬家,暫住在朋友的家里。母親冒險回去取來父親的物品,保存在保險箱,因此這些珍貴文獻才得以保留。」他還表示兒童節時,父親會找來小朋友到家里,一起寫詩、題字、表演節目。蔡老先生憶述:「那時候還小,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現象。我父親一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學。」蔡英多表示,在他出生時,父親作了首詩,最後兩句是:「厚生利用今猶記,且從諸兄學實科。」蔡英多後來就讀華東航空學院,在航空機械方面卓有建樹。蔡英多的其他兄弟姐妹,也有學文、學理、學工的,卻沒有一個做官。

子孫延續教育命脈

北京大學蔡元培研究會會長蔡磊砢在「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主題展覽上致辭。(馮俊文攝)

秉承了蔡家的優良傳統,蔡英多女兒蔡磊砢,同樣是文質彬彬,她戴著一副眼鏡,聲音洪亮,字音清晰,有種為人師表的風範,而事實上她是現職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副教授,同時擔任北京大學蔡元培研究會會長。從北大畢業後,蔡磊砢便留校任職,兼任研究會會長。作為蔡先生後人和北大校友,又同樣從事教育,她對於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和思想瞭如指掌。她表示,以前就會看祖父的書籍和研究資料,但只是自己看感受去理解。接手研究會工作後,她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了解蔡先生的思想,他的遠見卓識對於今天的教育、社會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蔡磊砢對香港商報記者透露:「我現在的工作就是把蔡先生的文獻資料做更好的整理出版,讓更多的人讀到他的思想,也希望通過展覽、講座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他。」

開「學術」與「自由」之風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是蔡元培的核心教育理念,作為北大校長,他認為國家教育落後的原因,就在於保守,比如科舉制度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大學作為研究學術的地方,基本理念就是應該開放,不應固執己見。蔡磊砢表示,「祖父本人是個不守舊的人,無論是對新的思想,還是對中國傳統教育,他既有批判,也有接納。」「『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這八個字說起來很容易,但要讓北大開展這個風氣還是很難的。尤其在那樣一個時代,改革阻力很大。從1917年祖父任職到1919年五四運動,短短幾年時間,北大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已經相當大了。」蔡磊砢言語間對祖父充滿了崇敬。只強調西方教育里的科學精神是不夠的,不應該把西方學科簡單地引進來,中國教育對於道德的追求也應該要傳承。因此蔡元培的另一個核心思想便是「以美育代宗教」,認為美育能夠涵養性情,養成高尚道德。

談到祖父的思想對她最大的影響,蔡磊砢表示,祖父讓她意識到了個人應該在社會上承擔的責任。另一方面,她在家里讀到祖父與同時代人的書信,認為他的偉大之處也在於其為人。他不吝於提攜後輩,給年輕人寫推薦信。對於別人的批評或意見,他都接受,但也有自己的判斷。「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他身體力行地實現了這一信條。無論舊派和新派的人,他都一視同仁。在當年北大的課堂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新派和舊派的老師,他認為,只有提供給學生不同的思想,允許學生自由選擇,學生才會開始選擇、思考,如此才能培養一個人獨立批評的精神。

北大改革深刻影響國家

蔡英多(左五)、蔡磊砢(左四)及嘉賓為「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主題展覽開幕禮進行剪彩儀式。(馮俊文攝)

作為「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主題展覽的策展人,蔡磊砢表示她精選了祖父的部分手稿、照片,希望觀眾從某些側面了解蔡先生在北大的那場改革。另外,她認為祖父和香港有著不解的歷史情緣,蔡先生長眠於此,最後的時光亦是在香港度過。她希望更多香港人能了解近代史上有這樣的一位教育家、思想家。蔡磊砢坦言:「我自己在北大教育學院工作,也研究近代中國高等教育史。這個時期中國的大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北大改革的一個重要意義是,北大在中國教育史上樹立起一個現代大學的典範。雖然展覽展示的是蔡先生在北大的這場改革,但這場改革對於中國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北大這所學校本身,超出了教育的領域,它對於中國的思想文化的影響不須多說。」

各界代表拜祭蔡元培

各界代表到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拜祭,表達對蔡元培先生的敬仰。(羅璇攝)

12月5日,為蔡元培先生掃墓的祭奠活動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舉行。蔡元培之子蔡英多、孫女蔡磊砢及北大香港校友會和助學基金會等代表,聚首蔡元培先生墳前,以緬懷和紀念這位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當日下午三點,活動開始,上空的陰霾忽然散開,原本陰沉的天空撒下一線陽光,眾人紛紛表示:「蔡先生顯靈了。」

蔡英多在致辭中提及,父親曾在北京大學提倡科學和民主、以美育代宗教,北京大學的很多校友對祖國的獨立自主、繁榮富強產生了很積極的作用。他續指,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其父墓碑建立40周年,很有紀念意義。作為家屬,他對於參與祭祀活動的人士表示感謝。「父親在1904年寫過一部小說《新年夢》,描繪他夢想中的中國。經過改革開放,我們國家已變成世界強國,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不僅物質上,在精神上也要繁榮富強。」蔡磊砢亦表示:「祖父舊學深邃,新學廣博。今天我們追思祖父的功業,緬懷先生的精神,意在發揚光大祖父的志業,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香港北大助學基金會主席劉祖繁、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文勝、北大香港校友會常務副會長李煒、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輯毛永波、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會會長高峰、紹興旅港同鄉會會長巖建國等人亦發表致辭,表達他們對蔡元培先生的敬仰。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主題展 展期至月底

展品包括蔡元培1920年代到歐美考察時使用的護照。(馮俊文攝)

由北京大學蔡元培研究會、北京大學香港校友會、香港北大助學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主題展覽,現正在香港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展出蔡元培近百件彌足珍貴的文獻資料,讓參觀者透過展品懷緬一代教育家、思想家。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蔡元培之子蔡英多、北京大學蔡元培研究會會長蔡磊砢等出席了開幕典禮,並進行剪綵儀式。王博致辭時提到:「蔡元培先生奠定了北京大學的思想文化,並且作出了教育改革,以後無論誰做北大校長都沒有蔡先生做得那麼好。」蔡元培孫女蔡磊砢亦提到,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辦展覽的意義:「饒宗頤先生出生於1917年,正是祖父走進北大的一年,也是掀起這場改革的一年。」她亦表達了對祖父學術思想的認同:「祖父提倡包容各種學術觀點,主張對古今中外學術思想要兼收並蓄,擇善而從,北大才得以容納各種學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種學術觀點,形成了倡導獨立思考、尊重學術自由的傳統。」

參觀者細心欣賞玻璃櫃內的珍貴展品。(馮俊文攝)

百件展品彌足珍貴

這次展覽展出近百件珍貴的文獻資料,首先有與蔡元培生平相關的展品,如他24歲中進士的殿試考卷、德國留學的成績單、北大校長委任狀、於1940年最後的留影等。其次包括他提倡思想自由的展品,如有他手寫「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真跡、為教育獨立運動撰寫的《教育獨立議》手稿等。其三有反映他對北大改革的展品。蔡元培對北大的貢獻眾多,展覽中可見他在建立研究所後,與研究所學生的合影;亦有蔡元培在1920年代到歐美考察教育時的護照。蔡元培積極倡導科學研究,北大先後出版多本學術刊物,如展櫃中的《國學季刊》、《自然科學季刊》等。蔡元培並倡導男女同校,展品不乏他與北大女學生的合影,是他開創中國大學男女同校先河的最佳佐證。觀者可從展品中窺探蔡元培為中國近代教育、文化、科學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