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歲月如歌】那些年的翡翠劇場
作者:朱耀偉   來源:橙新聞    2019-10-28 11:35
黃霑填詞的〈狂潮〉、〈家變〉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為粵語流行曲注入了「生命意識」,電視劇可說是香港粵語流行曲興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早期無線電視播放的電視劇以歐西配音片集為主,直至七十年代,製作開始本地化。當時的電視劇集開始以主題曲配合宣傳,而〈啼笑因緣〉(葉紹德詞)的廣受歡迎為粵語流行曲的全面發展打開新局面。

【識港網訊】雖然,許冠傑創作的歌曲和〈啼笑因緣〉的熱播掀起粵語流行曲熱潮,但以詞論詞,此等作品仍未擺脫六十年代「剪紅刻翠」及「粗鄙俚俗」的傳統,真正的歌詞風格轉型還是來自黃霑的一系列作品。那時的長篇電視劇可說是街知巷聞,而以人生變幻為題的肥皂劇往往需要一些反映人生哲理的主題曲來配合宣傳,因而出現了黃霑填詞的〈狂潮〉、〈家變〉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為粵語流行曲注入了「生命意識」。

電視年代

除了許冠傑之外,電視劇可說是香港粵語流行曲興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早期無線電視播放的電視劇以歐西配音片集為主,直至七十年代,製作開始本地化。當時的電視劇集開始以主題曲配合宣傳,而〈啼笑因緣〉(葉紹德詞)的廣受歡迎為粵語流行曲的全面發展打開新局面。

主唱〈啼笑因緣〉的仙杜拉(Sandra)原來也是唱歐西流行曲的流行歌手,六十年代末曾與來自台灣的山地姑娘阿美娜(Amina)組成香港流行樂壇首個女子合唱組合——「筷子姐妹花」(the Chopsticks),當時以唱歐西流行曲為主,轉唱粵語流行曲後,竟令歌迷對粵語流行曲的印象煥然一新。

一般粵語流行曲研究者,均視〈啼笑因緣〉之面世為粵語流行曲發展的分水嶺。這首頗為文雅的歌曲原與仙杜拉的形象不甚配合,由洋化的她主唱民初裝電視劇的主題曲,在七十年代可謂相當大膽的嘗試。其時是作曲家顧嘉煇想作一個新嘗試,故刻意去找一位富歐西味道的歌手唱小調式的民間傳奇主題曲,望能產生奇妙的化學作用,結果證實完全成功。

七十年代中,粵語流行曲興起與電視劇有著密切關係,盧國沾在談及《啼笑因緣》時指出,王天林加入無線電視後就將電影的作風帶入電視製作,結果這套劇便有了由顧嘉煇作曲,葉紹德填詞的主題曲,從此開創電視劇主題曲的年代。盧國沾憶述當時在無線電視負責宣傳片,包括旁述、創作等工作,於是很快便接觸到電視劇主題曲。他第一首負責的歌曲是就日本卡通《鐵金剛》的日語主題曲,並為它填上粵語歌詞,從此開展了自己填詞事業。

七十年代的香港電視劇主題曲往往非常切合電視劇主題,跟現在隨便找一首流行曲充當電視劇主題曲的情況很不一樣。當年的電視劇主題曲可謂度身訂造,詞人非常自覺要配合電視劇內容。當時的電視劇主題曲的歌詞甚至有粵劇小曲的味道,對於今天的聽眾來說應該較為深奧,如〈啼笑因緣〉的「赤絲千里早已繫足裏」,聽眾要認知的話都頗有難度。如今卻已很少有這樣的歌詞了,大概古裝劇的主題曲會稍為文藝一點,但目前像〈啼笑因緣〉、〈紫釵恨〉的寫法已明顯減少。七十年代的做法也類近,好像由汪明荃、鄭少秋演繹自己主演的電視劇主題曲。當然仙杜拉不是演員,但宣傳歌曲時也是電視劇先行,歌手的位置也遠不如現在重要。

近年無線電視就大量生產以自己藝員唱電視劇主題曲的作品,如《火舞黃沙》的〈黃沙中的戀人〉。無線電視這種做法可謂給予新進詞人更多的機會,同時又替劇集產生宣傳作用。回過頭來,劇集本身又提供空間讓觀眾接觸這些歌曲的機會。因此,在七十年代,香港的電視劇與粵語流行曲可謂開創了一個雙贏的局面,演員也從中獲得很多跨媒體的演出機會,例如石修和鍾玲玲的〈心有千千結〉便是由藝員主唱電視劇主題曲。古裝、時裝劇的流行結果使粵語流行曲的詞人和歌手大量湧現,題材百花齊放,如描寫初戀的〈無花果〉,以及充滿陽剛味,購自日本的一套粵語配音系列電視劇的主題曲〈猛龍特警隊〉。

翡翠劇場

在一九七六年曾吸引不少觀眾每晚準時收看的長篇電視劇《狂潮》,該劇集長達一百二十多集,也是著名國際演員周潤發尚未活躍於電影圈的成名作。其實大家可以想像,一首主題曲伴隨電視劇播出百多天,其影響力實在不可低估,所以最終能為粵語流行曲開拓了新天地。

以黃霑為代表的這種歌詞風格通常配合長篇劇主題,有許多恩怨情仇、愛恨交纏,乃至於人生哲理。黃霑就非常成功地將這些元素融合起來,然後用顯淺的歌詞創作出既富人生哲理又配合劇情的歌詞。黃霑在自己的博士論文中也曾提及,這一系列的歌詞屬於「我係我」的年代,誕生了較為現代化的粵語歌詞。例如〈狂潮〉中「是他也是你和我」,就再不是「兄」、「妹」一類文雅的寫法,黃霑很自覺地運用這些現代化了的語言風格和寫法。後來因為這類歌曲很受歡迎,結果粵語流行曲的市場便變得愈來愈大,很多大牌歌星都爭著去唱翡翠劇場的長篇電視劇主題曲。

在《狂潮》的時代,香港歌星制度還不是很成熟,流行曲的生態始終是依賴、伴隨著劇集一起推出市場。後來的〈家變〉由羅文唱到街知巷聞,此曲的歌詞寫法獨特,像「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淺白得來又不失人生哲理,再加上實驗性語言完全提昇了粵語流行歌詞的深度和表現手法。

其實,由民間傳奇式的「剪紅刻翠」的歌詞一下子轉變到這種現代粵語流行曲的內容風格,也不是完全為人所接受,因此加插了若干著重口語和通俗化的寫法,如〈問我〉中的「我係我」,有人認為「係」字實在太俚俗了,也不是所有人可以接受,但黃霑卻認為在書面語的基礎上添加口語,其實可使流行歌詞更有活力。當中一些反問句子,如〈大亨〉的「何必呢?何必呢?」更容易令觀眾產生感情共鳴。

黃霑在七八十年代的一些專欄訪問便曾提到,流行曲是賣錢的商品,不能寫得太深,否則便無人問津。但黃霑最出色之處,就是他充分掌握到從淺白語言帶出深刻人生道理的效果。同時,當時流行曲所依附的電視劇本身也是商品,而兩者擦出的火花,最終開展了粵語流行曲「我係我」的時期。

林夕填詞的〈翡翠劇場〉反映了七八十年代香港電視劇風靡一時的情況,當時觀眾都是「電視餸飯」(邊吃飯邊追看電視),每晚腦筋急轉彎。現今的聽眾即使未曾親身經歷過,也可以通過林夕的歌詞想像當時翡翠劇場的影響力。其實每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經典電視劇集及歌曲,屬於集體回憶的一部分,例如後來的《誓不低頭》、《義不容情》等等,它們都有類似的主題曲,可說是脫胎自早期黃霑創作的電視劇集主題曲。

以鄭國江填詞的〈誓不低頭〉為例,首兩句歌詞便講出了劇集的核心劇情:「誰人逼我,屈我辱我。」鄭國江一直被人認為是非常成功的粵語流行詞人,不論任何題材、任何角度,他的作品都寫得十分到家,往往幾句歌詞便可以把劇情交代得清清楚楚。上一代詞人的文字功力深厚,三言兩語便可交代劇集的主題信息,如上述黃霑的〈家變〉。黃霑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77〉》甚至以〈強人〉總括自己的填詞生涯,可見電視劇歌曲的影響力。

到底昔日香港電視劇的主題曲的感染力有多大?單看1978年及1979年這兩屆的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入選歌曲名單,當中不少是電視劇主題曲(如〈小李飛刀〉、〈倚天屠龍記〉、〈鱷魚淚〉、〈春雨彎刀〉及〈天蠶變〉) ,可見電視劇主題曲的確主宰了當時的香港流行樂壇。

圖:《倚天屠龍記》劇照

武俠情仇

除了長篇電視劇,武俠劇亦是七十年代香港電視劇集的主流。自佳藝電視於1976年推出《射鵰英雄傳》大受歡迎後,無線電視亦開拍《書劍恩仇錄》予以還擊,揭開了武俠劇年代的序幕。武俠劇的主題曲和插曲為流行曲注入了新養分,在不同的詞人筆下,更分別出現了大俠風範、恩怨情仇、人生哲理等不同的創作面向。

在七八十年代,黃霑寫了很多武俠劇主題曲,使粵語流行曲出現了不同的風格,如〈倚天屠龍記〉中的愛恨交纏,黃霑就寫得特別出色,他將個人風格融合劇情——「屠龍刀倚天劍斬不斷」展現出十分貼合武俠劇的新歌詞風格。另一方面,當中亦包含了人生矛盾,把大俠人性化的一面帶出來,盡顯黃霑此類武俠劇作品愛恨交纏的特色。

黃霑與鄧偉雄合作的〈楚留香〉,則特別強調大俠風範,如「湖海洗我胸襟」便突出了楚留香的豪邁性格。黃霑與鄧偉雄二人在歌詞風格上其實相當類近,特別是愛恨交纏一類的主題,鄧偉雄亦曾在媒體訪問中笑稱黃霑為師父。換句話說,亦可謂由黃霑開啟了武俠歌詞的這一創作之風,從此很多詞人也在這種框架發揮自身的想像與創作。

如果要把武俠劇主題曲分家分派的話,黃霑和鄧偉雄可以被歸入同一類型—一方面有豪情的大俠形象,另一方面又擅於抒發愛恨交纏的元素。另外,一些詞人即使寫同一題材,角度又會有所區別。1976年的佳藝電視的《射鵰英雄傳》和無線電視的《書劍恩仇錄》播出後湧出大量武俠電視劇。武俠劇潮流與之前談及的長篇電視劇集的情況也很類似,每位詞人掌握武俠題材時都能以自己的創作風格配合,故作品予人完全不同的感覺。

除了黃霑和鄧偉雄之外,還有盧國沾和鄭國江。盧國沾寫下不少武俠劇的歌詞,但卻充滿悲涼和霸氣,與黃鄧兩人迥然不同,如〈決戰前夕〉中的「命運不得我挑選,前途生死自己難斷」 ,便有一份無奈與悲悽,予人一種不能控制命運的無力感。因此,盧國沾較傾向悲涼的武俠劇歌詞,而且寫得特別出色。如羅文的〈小李飛刀〉「難得一身好本領,情關始終闖不過」,以及「何必偏偏選中我」的無奈,幾乎可說是當時無數男士的心聲,既配合劇情又帶出無奈之感,充分體現盧國沾的歌詞風格。

盧國沾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文字簡練,又能迎合武俠劇的題材,產生獨特的風格。鄭國江以筆名「江羽」發表歌詞,如〈一劍鎮神州〉中的「持劍衛道,刀山火海我願到」,顯得特別正氣和勵志。鄭國江以筆名發表的歌詞,與用本名所寫的詞有所差別。用筆名「江羽」填寫的歌詞大多屬於娛樂唱片公司的作品,亦有很多與武俠劇有關,予人特別「武俠」的感覺,譬如在2004年創作,就由鄭少秋主唱的《楚漢驕雄》主題曲〈絕世雄才〉便是一例。

以詞論詞,鄭國江寫於七十年代的作品與近年所寫的區別不大,往往都是描寫一個有霸氣的人物,與盧國沾於八十年代的歌詞風格十分類近,可能因為題材的問題,較難有很突破的寫法出現。這不僅是詞人難以突破前人,同時意味著武俠的框架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和突破,使得詞人處理這種題材的時候,較難有新意。於是武俠劇主題曲可以開拓的空間便相對有限。譬如《倚天屠龍記》後來有吳啟華主唱的版本,由張美賢填詞,同樣寫屠龍刀、倚天劍、愛恨情仇等元素,始終無法跨越黃霑設下的框框,也不如黃霑那般激揚文字,大情大性一揮而就。

順帶一提,武俠劇除了有激昂的主題曲,還有小調式插曲,如盧國沾的〈願君心記取〉、〈鮮花滿月樓〉,風格較悽怨之餘,也與別不同。當年鄭少秋、羅文也曾同時為《書劍恩仇錄》唱主題曲,可見無線電視對該劇集的重視程度,竟然願意為同一部武俠劇製作兩個版本的主題曲。

綜合而言,武俠劇主題曲風格或許有所不同,遣詞造句則相對類似。題材所限,不論金庸或古龍都有所謂武俠原型,圍繞這個題材,寫來就有很大的限制,難以多樣化。雖然武俠劇主題曲受到題材限制,但在不同詞人的不同階段,風格都有所轉變。如盧國沾到了佳藝電視的階段,便加入了很多反映人生變幻的元素。此外,很多武俠劇主題曲,一聽便很容易知道是誰所寫的。如上述鼎足而立的三位個人風格就相當鮮明,如同現今的林夕、黃偉文的詞也非常容易辨別。那麼,如果詞人的個人風格突出的話,往可以克服流行曲商品化的老問題,憑獨特風格佔領市場。

電影與廣播劇

有鑒於電視劇和粵語流行曲創造了雙贏的局面,因此,愈來愈多的電影都以粵語流行曲配合宣傳,當中包括與電視頗有淵源的新浪潮電影。1976年,由梁普智執導的《跳灰》就有兩首膾炙人口的插曲〈問我〉和〈大丈夫〉。其後許多重要的新浪潮作品都有主題曲和插曲,再加上廣播劇也有自己的特定歌曲(如與香港電台一套廣播劇同名的,由區瑞強主唱的〈陌上歸人〉),開啟了流行曲與其他媒體crossover的新一頁。

陳麗斯的〈問我〉原是《跳灰》的插曲,較年輕的聽眾往往以為是由鄭秀文所唱的(來自電影《百分百感覺》);但其實陳麗斯當時是《跳灰》女主角蕭芳芳於電影中的幕後代唱。究竟什麼是七十年代的新浪潮電影?當時有一群較學院派的導演留學海外後學成歸來,最初在電視台工作,然後乾脆自己拍攝一些題材新穎的電影作品衝擊香港電影。這一群導演放洋汲取外國文化,包括電影文化、技術,回港後在揀選題材和表現技巧方面也與香港原來的有很大的區別—不但題材較多元,同時也因為他們曾於電視台工作,往往以流行曲配合劇情,所以這一類導演去拍攝新浪潮電影便自覺或不自覺地以粵語流行曲作為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

七十年代,香港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與電影本身一樣題材多元化,如新浪潮電影有許多不同的題材。新浪潮當中也有不少其他片種,如科幻武俠片《蝶變》(徐克導演)就與一般武俠片很不一樣,該片的主題曲由演唱歐西流行曲為主的林子祥主唱,予人意想不到的感覺,也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

當年電影主題曲混合誕生了很多不同的種類,使粵語流行曲的寫作風格及題材也得以擴闊。為這些歌曲填詞的黃霑、盧國沾、鄭國江分別以很多不同的風格寫詞,發揮空間就更大,如黃霑的〈人生小配角〉(電影《茄喱啡》的主題曲)被認為是第一部新浪潮電影的主題曲。所寫歌詞是完全配合劇情需要,寫法又非常特別,夾雜了很多口語和英文,曾引來很大的爭議。

新浪潮電影由於題材多樣化和生活化,擴闊了歌詞的創作視野,亦給予詞人更大的發揮空間。如〈人生小配角〉以「茄喱啡」(泛指電影中不起眼的小角色)做主題屬十分獨特,也有英文歌詞如“movie star”或“camera”,當年較為罕見,甚至被報章專欄批評「日日對住camera」是否詞人敷衍了事,並質問英文入詞會否令粵語流行曲不倫不類,甚至令聽眾的語文水平下降等等。

其實加入英文亦可謂相當創新的概念,結果到八九十年代不少歌曲也運用了這種手法,更多詞人敢於去嘗試一些英文、法文、日文入詞,效果很不一樣,如〈人生小配角〉中的茄喱啡在片場中很有可能經常對著camera,這便是非常自然的運用英語名詞。還有《點指兵兵》有泰迪羅賓主唱的同名歌曲〈點指兵兵〉談及宿命,在鄭國江筆下與一般警匪片主題曲也有所不同。當年這類歌曲為粵語流行曲開創新風,為八十年代香港粵語流行曲的光輝歲月鋪下康莊大道。

香港粵語流行曲的市場在七十年代後期開始蓬勃起來,其他媒體也以粵語流行曲配合宣傳,達致雙贏。香港電台在七十年代興起廣播劇熱潮,如香港電台的「悲歡離合」系列便有主題曲配合,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茫茫路〉,也有古裝武俠廣播劇如〈魔劍俠情〉。 廣播劇主題曲進一步開拓了粵語流行曲的市場,當年的廣播劇主題曲同樣由主流歌手主唱,後來慢慢發展到肥水不流別人田,讓唱片騎師(Disc Jockey,簡稱DJ)化身歌手。

或許唱片騎師在聲線方面有其優勝之處,故此在唱片騎師工作以外灌錄唱片,成功地建立起歌手形象,如蔡楓華、鄧靄霖、區瑞強便主唱過很多廣播劇主題曲。他們當時都是年輕人的偶像,讓他們唱主題曲有助吸納不同層面的聽眾,擴大粵語流行曲覆蓋面。同時,唱片騎師亦日漸明星化,更多聽眾因為歌手而去買唱片,也成功擴大粵語流行曲的市場。

近年亦有不少唱片騎師歌手和組合,如香港電台「倫住嚟試」的〈今天應該更高興〉的同名歌曲,詞人林一峰亦曾主唱同一首歌。這首〈今天應該更高興〉脫胎自達明一派的〈今天應該很高興〉,歌詞中亦提及達明,將八十年代的集體記憶帶到現在,混雜出新的味道。詞中也加插了很多「大雄」、「叮噹」之類日本動畫人物的名字。在八十年代日本動畫片主角在香港的風頭一時無兩,至今令人十分回味,上述歌曲可謂成功利用集體記憶,變化出另一種效果。由此可見,近年廣播劇主題曲亦嘗試運用較新的寫法,令歌詞更為豐富。

曲目

〈紫釵恨〉 (唱:鄭少秋、汪明荃 曲:文采 詞:文采;1977)
〈黃沙中的戀人〉 (唱:佘詩曼 曲:陳國梁 詞:岑偉宗;2005)
〈心有千千結〉 (唱:石修、鍾玲玲 曲:顧嘉煇 詞:盧國沾;1977)
〈無花果〉 (唱:楊詩蒂、鄧志新 曲:顧嘉煇 詞:盧國沾;1976)
〈猛龍特警隊〉 (唱:石修 曲:菊池俊輔 編曲:顧嘉煇 詞:盧國沾;1976)
〈狂潮〉 (唱:關菊英 曲:顧嘉煇 詞:黃霑;1976)
〈家變〉 (唱:羅文 曲:顧嘉煇 詞:黃霑;1978)
〈大亨〉 (唱:徐小鳳 曲:顧嘉煇 詞:黃霑;1978)
〈翡翠劇場〉 (唱:黃耀明 曲:顧嘉煇 詞:林夕;2004)
〈誓不低頭〉 (唱:鄭少秋 曲︰林敏怡 詞︰鄭國江;1988)
〈強人〉 (唱:羅文 曲:顧嘉煇 詞:黃霑;1978)
〈小李飛刀〉 (唱:羅文 曲:顧嘉煇 詞:盧國沾;1978)
〈倚天屠龍記〉 (唱:鄭少秋 曲:顧嘉煇 詞:黃霑;1978)
〈鱷魚淚〉 (唱:袁麗嫦 曲:黃霑 詞:黃霑;1978)
〈春雨彎刀〉 (唱:甄妮 曲:顧嘉煇 詞:鄧偉雄;1978)
〈天蠶變〉 (唱:關正傑 曲:黎小田 詞:盧國沾;1979)
〈楚留香〉 (唱:鄭少秋 曲:顧嘉煇 詞:黃霑、鄧偉雄;1980)
〈決戰前夕〉 (唱:鄭少秋 曲:顧嘉煇 詞:盧國沾;1978)
〈一劍鎮神州〉 (唱:鄭少秋 曲:顧嘉煇 詞:江羽;1979)
〈絕世雄才〉 (唱:鄭少秋 曲:無量光 詞:鄭國江;2004)
〈願君心記取〉 (唱:張德蘭 曲:顧嘉煇 詞:盧國沾;1978)
〈鮮花滿月樓〉 (唱:張德蘭 曲:顧嘉煇 詞:盧國沾;1978)
〈大丈夫〉 (唱:關正傑 曲:劉家昌 詞:黃霑;1976)
〈陌上歸人〉 (唱:區瑞強 曲:馮添枝 詞:鄭國江;1979)
〈人生小配角〉 (唱:關正傑 曲:顧嘉煇 詞:黃霑;1978)
〈點指兵兵〉 (唱︰泰迪羅賓 曲︰泰迪羅賓 詞︰泰迪羅賓、鄭國江;1988)
〈茫茫路〉 (唱:張德蘭 曲:顧嘉煇 詞:盧國沾;1979)
〈魔劍俠情〉 (唱:葉麗儀 曲:顧嘉煇 詞:江羽;1979)
〈今天應該更高興〉 (唱:Double R 曲:林一峰 詞:林一峰;2003)
〈今天應該很高興〉 (唱:達明一派 曲:劉以達、黃耀明 詞:潘源良;1988)

《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增訂版)

作者:朱耀偉

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10/28/010130021.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