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港生態史地歷奇】重走大埔原海岸線
作者:彭玉文   來源:橙新聞    2019-09-25 09:18
從當年學校位置沿海岸線行1.6公里便到大埔舊墟,續行舊海岸線1.6公里,由舊墟過廣福橋、文武廟,經大埔墟到舊大埔警署,其實是沿今日汀角路富亨邨段起接走廣福道,全程共3.2公里,貫連大埔重要古跡。

【識港網訊】近日舊同學來電,邀請我為小學設計資優課程,要有閱讀、寫作、戲劇、繪畫、全方位學習等元素,主題不限。我告之「校本生態史地歷奇」概念,即以學校及鄰近社區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作教材,讓學生關心及歸屬,從而支持以至改善學校及社區。建議獲接受後,開始草擬計劃。難題來了:學校建在移山填海範圍內,四鄰只有不算老舊的屋邨、商場、學校、醫院,自然生態環境及古跡古物難尋。破解方式是利用古地圖、老照片、航拍照等資料,讓學生拓闊視野,不限於當前當處所見。我先用古跡定位法,得出學校在1945年時位置:下坑─大埔舊墟─石古壟直線、元洲仔─南坑後山某山咀直線、泮涌至南坑白虎山頂直線相交點,是當年吐霧港北岸邊緣,前朝稻田,背倚南坑白虎山山腳,左面矮小岬角外便是海岸。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從當年學校位置沿海岸線行1.6公里便到大埔舊墟,續行舊海岸線1.6公里,由舊墟過廣福橋、文武廟,經大埔墟到舊大埔警署,其實是沿今日汀角路富亨邨段起接走廣福道,全程共3.2公里,貫連大埔重要古跡。一般人一小時可走4公里平路,若延長路線至元洲仔,接連舊大埔警署,成為循環線,亦不超過5.5公里,對資優兒童加以激勵,未必不可勝任。

1921年地圖 圖:作者提供

每組學生選一古跡,出發前閱讀由導師派發及由自己搜集的該古跡的故事或歷史文獻,在導師協助下準備解說辭及設定問題,外出當天抵達該古跡時,該組成員分入其他小組,進行解說及提問。完成遊歷後,在導師協助下,將有關古跡故事編成創造劇演出或製作繪本,向同學、家長、來賓展示。以下五個故事,分別請五組學生在沿途五處地點為別組解說。

在完善路林村河出口或元洲仔,望吐霧港說的故事:古代吐霧港河因有八仙嶺、橫嶺、大帽山、馬鞍山諸山澗把山中養分流入內海,而少受風浪侵襲,沿岸遍佈紅樹林,造做生物多樣化生境,盛產珍珠貝,與廣西合浦齊名。距今逾千年的五代,南漢後主劉鋹,酷愛珍珠,在吐霧港設媚川都,派軍隊數千人監迫採珠人徒手入海採珠,以後歷朝沿襲,採珠者每多葬身不測海底,其後代很可能就是大埔海岸聚居的水上人,半個世紀前元洲仔、三門仔,仍見眾多浮家泛宅。他們的子女男稱「珠兒」,女喚「珠娘」、「珠女」,世代相傳。此外,吐霧港在數十年前亦多產鱟,今稱馬蹄蟹,因為其藍血是有效驗毒試劑,曾遭外國藥廠大量收購至絕滅。

《天工開物》沒水採珠船 圖:作者提供

在大埔舊墟天后宮說的故事:龍躍頭鄧族,在明萬曆1595年,於林村河以北,為紀念深入海盜窩捨身贖父的孝子鄧師孟建祠。清康熙1672年在祠旁建大步頭墟,1691年在海濱建天后宮。嘉慶年間稱「大步墟」,光緒初年改稱「大埔墟」,即今大埔舊墟,二百多年來是九龍城和深圳墟之間的中站,成為商販雲集墟市。

在大埔墟文武二帝廟說的故事:鄧族壟斷大埔墟,反對泰亨文氏在附近開舖招商。光緒1892年,新安縣衙門准許泰亨文湛泉與六約客家村聯盟,在林村河以南,建規模較小的「太和市」,即今天的富善街,1892年設文武二帝廟,兼大埔七約鄉公所,1899年元朗及大埔鄉民發動抗英戰爭,就在此處表決及籌備。警務局局長梅含理與耆老面談,遭村民磚棍恐嚇,也都在此。

在綠匯學苑說的故事:舊大埔警署所在圓崗,舊稱旗杆山,今稱運頭角里綠匯學苑,是1899年港英政府接收新界儀式舉行場地,也是六日戰爭第一炮轟炸目標,之前文章已述。港府接管新界後,在此設理民府和警署,大埔公路1902年落成,九廣鐵路英段大埔墟站1913年完工,大埔政府街市1940年代開光,皆毗鄰太和市而建,帶動人流物流興旺,順理成章獲得大埔墟名份,舊墟逐漸衰落至消失。

自出自入的大埔墟火車站,後方即富善街(採自大埔老照片​) 圖:作者提供

在廣福橋說的故事:太和市成立後四年集資興建廣福橋,連接大埔墟,英國租借新界後築行車橋樑開通大埔公路連接粉嶺、上水,大埔舊墟不在直通線內,地位開始被太和取代,通火車後大埔墟一名,更被太和佔用,為免混亂,大埔墟改稱大埔舊墟。1941年日本軍自深圳南下過此橋入主大埔。1957年擴闊成雙線行車的道路。1986年拆除,另建寶鄉橋代替。原址改建成只供行人及單車使用,並保留石欄杆、石躉裝飾、橋碑。

日軍過廣福橋 圖:作者提供

掌故中有不少具戲劇張力的情節和人物,如採珠人與官兵、村民與英軍、本地與客家、孝子與海盜等,儘管只以擬人化訴說廣福橋、大埔警署、富善街、文武廟、大埔舊墟的前世今生,也極富趣味。真是一個想馬上去實行的計劃。下篇將說明生態史地歷奇其實是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實現教育局近年鼓吹多種課程改革主張,希望終有學界朋友賞識,給我推廣和交棒的機會。

_________

彭玉文,香港生態史地歷奇著述者。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9/20/010126896.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