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原來筆跡能解密?揭開藏在字裡的自己
作者:劉曉君   來源:橙新聞    2019-09-16 11:50
筆跡甚至能透露出你的性格、天賦、經歷與想法,香港筆跡專家林婉雯(Maria Lam),拿著她的新書《你有多久沒寫字?原來筆跡能反映你的個性》說道。

【識港網訊】有沒有想過,你的筆跡暗藏著自己給自己的訊息?甚至能透露出你的性格、天賦、經歷與想法?

文字常被視作情感的載體,但原來它除了寫心,還能「寫腦」。「寫字行為由你的腦部去帶動,字型本身,便是你內部潛意識的演繹。所以,筆跡分析本是很科學的一件事。」香港筆跡專家林婉雯(Maria Lam),拿著她的新書《你有多久沒寫字?原來筆跡能反映你的個性》說道。

什麼是筆跡學?

乍聽筆跡學,很多人都很好奇。「那麼久以來,我看到大家對筆跡學有很多誤解,例如說是偽科學,或者最多人覺得它是測字。」有人曾寫一個字請林婉雯看,她笑說:不是看將來的事。

數百年前,筆跡學已在西方萌芽。1622年,意大利學者巴爾迪(Camillo Baldi)認為人的性格與其筆跡有所聯繫,便出書解釋兩者關係。幾百年來,筆跡學在西方發展越來越蓬勃,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英國及美加等地的筆跡公會陸續出現,近年中國對筆跡的研究也越來越多。這門專業學說,已風行國際。

筆跡學歷史悠久,公眾卻有不少誤解,例如以為能預測未來 圖:李麥

林婉雯指,筆跡不是手的寫作,而是「腦袋的寫作」。每個人的身體肌肉均由腦袋指揮,例如坐姿、雙肩、手腕及手指;在書寫過程中,腦部亦須進行記憶提取、比較與判斷,產出內容與不同形態的字型,因此每個人的筆跡都是獨一無二的。一筆一劃,能透露出我們的性格特點、才能、個人習慣背後的成因、對自我的看法等。看林婉雯拿放大鏡和量角器觀察字跡,更覺她像女偵探,將解開書寫者也不知道的秘密。

筆跡堆積了你的情緒

曾有一位女客戶向她諮詢:二十多歲的獨生女、天資聰穎,自小成績極好,家人也寵溺,予取予求。當女孩踏出社會後,每份工作都做不長,總覺得每樣事情都不滿意,也不容易結交朋友。林婉雯向她拿來筆跡,發現「她的字好亂,沒有組織性,就是我們說的『打風』字。但我們不明白,她父母也不明白,怎麼教來教去她的字體總這樣。」但仔細看她的筆跡,情緒躍然紙上。

「她的字雖然雜亂,但行距很闊,反映她自己(對人際關係)有保留,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她字體也比較大和搖擺,搖擺是因為,她的情緒沒有說出來。總之就是,我一向表現都那麼好,為什麼我處理人事不行?所以她一直在轉工作。她的難處是,我每一樣都很棒,為什麼出來工作時會這樣?從小到大,每一件她要的、想做的事,父母都幫她,要補習,我便找個私人補習老師給你,這令她很少處理與朋友之間的關係。當她開始要處理人事,她就會想:我媽也是這樣處理我的,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所以在人際關係上,她有些情緒,不喜歡她便說出來,能留住的朋友就很少。」

女客戶的字體,堆積了她自小的情緒及與人相處的問題 圖:李麥

結合女客戶的筆跡與經歷,林婉雯解釋了她所期望的人際關係,同時向她建議書寫治療,改變某些字的寫法及「畫圈圈」,透過寫字反過來釋放情緒,改善性格。一年多過後,客戶自覺情況有所改善,整個人開心了。林婉雯的新作便收錄了不少案例,說明筆跡的作用。

我有很多種字體?

很多人問:「但我有很多種字體,有時候是偏潦草的,有時候是圓的,哪一種才能代表我?」

字體為什麼會變?林婉雯指出,大至成長經歷,小至每一天遇到的人,所有事都會在我們的腦海留下印象,而字體,便隨著我們的經歷及情緒浮動而改變。「我們簽署某些重要的文件如合約或同意書時,有時硬是覺得,我的簽名怎麼跟平常的不太一樣?問心,其實你想不想簽?」

不同的字型,其實滲入了那一刻的原因,「可能是當刻的情緒,又或者我對某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或者長大一點,我已經看開了,我的字又可能不同模樣了。所以,字和人是一起成長的,是一起變化的。」

不過,她指人腦部成熟的大約年齡是25歲,那時候字體已大致定型。大格局、力度、大小、斜度,很多地方都是很穩定的,基本的筆跡如每人基本的性格一樣,不會有太多的改變。

大多數人設計簽名時會深思熟慮,它隱含的其實是你理想的自我形象 圖:李麥

重新「閱讀」對方、了解自己

不過,了解筆跡,卻能改變人的心態。例如在職場上,有些客戶為什麼總是不太理睬我,他是討厭我嗎?「開會時瞧瞧他的字,原來他的字很小,反映他是個內斂的人,其實他是慢熱,不是不理睬你。」又如小孩子,他們的字裡可能藏有他沒有說出來或不懂如何表達的情緒,如能見微知著,及時釋放情緒,便不會一直積壓下去。這些筆跡分析「小貼士」,書中也有分享。

重新閱讀他人,閱讀自己,是林婉雯投入筆跡學的初衷。她原為會計師,曾有公司主席告訴她,每一間公司的會計制度都差不多,但由不同人組合而成,演繹出來的效果可以完全不同。「那一刻起,我開始留意很多人事相關的事,選很多不同類別的書進修,選著選著看見筆跡。」剛開始她覺得很有趣,這麼簡單,便能看出那麼多東西?直到她看見一個有關筆跡真偽的案件,才知道這是能學習的專業。為此,她遠赴英國尋找老師,經過數年的研究和專業考試,終於成為了英國筆跡專家公會(The British Institute of Graphologists)首位華裔筆跡專家。

筆跡學,越鑽越深,學問便越多。從空間的鋪排、行距,到每個字、每個筆劃細微的落筆點、長短、斜度、力度、速度及展現方式,人人不同。但更難的,是閱讀文字以外的東西。

「我們就這樣看筆跡好像很簡單,寫幾個字,但其實背後有很多東西。你一看,為什麼對方會有這種性格?這個習慣為什麼他經常會做?我們還要找出背後的原因。」林婉雯強調,筆跡學的目的不是揭人隱私,而是要找出執筆者字體的形成原因。「當時他是不是有過什麼經歷,令他出現轉變?如果拆解了這件事,他將來的路會不會走得順一點?」有人希望拆解問題,有人希望發掘自我潛能,也有人拿來上司或另一半的筆跡,希望了解對方深層個性,找到相處之道。

林婉雯接觸了大量案例,發現筆跡可以從各方面幫助他人、了解自己 圖:李麥

採訪時,我們隨機邀請在場一位女士幫忙寫字。她笑說太久沒有執筆,寫都不會寫了。「看,『寫』字真的跳起來了(位置比其他字更高),看來她的確很久沒寫字了。」林婉雯哈哈一笑。

閱讀至此的你,又有多久沒寫字?

《你有多久沒寫字?原來筆跡能反映你的個性》

作者:林婉雯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9/13/010126339.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