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延禧攻略》中絨花頭飾全出自他雙手
作者:蔡蕊   來源:橙新聞    2019-09-06 09:29
十九款絨花頭飾被還原並用在《延禧攻略》,其中趙樹憲所做的兩件絨花頭飾作品在劇中呈現了富察皇后不同於其他嬪妃的冰潔無爭──深藍色的菊花與藍紫色系的「福壽三多」,不僅色彩上的漸進層次細密動人,空靈輕盈的質感更是前所未有。

【識港網訊】趙樹憲有自己用慣的剪刀,這是旁人所不能動的獨門工具。這把剪刀在一天中張合的次數無法盡數,從1973年進入南京絨花廠開始,趙樹憲就保持着這種工作節奏。

絨花早前是宮內的專享,《紅樓夢》第七回提及薛姨媽拿出「宮裡頭做的新鮮樣法堆紗的花兒十二枝」,被脂硯齋評為暗喻了金陵十二釵,而作者祖輩和南京長達數十年的牽連,以及「石頭記」三個字似有若無的暗指,也讓曹雪芹極有可能多次親眼目睹過南京出產的絨花。

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全城已經有四十多戶專業從事絨花製作的家庭作坊,也有多位有名的大師出自絨花世家,教敷營街區的花市大街則專賣各種用途的絨花。至建國後,出口創匯一度成為時代新口號,老一輩的手工藝從業者則需要投身與此有關的生產。事實上,在那個特定歷史時期中,不僅絨花如此,整個工藝美術行業都在大量生產出口產品,過去祖輩相傳的技法授予方式也變為了集體工廠的流水線作業。

在趙樹憲看來,從事絨花製作的首要特質就是必須坐得住。

等到1973年趙樹憲作為年輕一代入廠時,工廠中的主流產品是為西方節日所做的禮物擺件,而鮮有花卉。除了戲劇表演所使用的幾種傳統絨花頭飾以外,廠裡日常生產得最多的是用絨花技法做的小雞。因為無論是復活節的彩蛋擺件,還是聖誕節的松樹擺件,周圍放上小雞都不會產生違和感,而絨花技法在刻劃小雞毛絨質感的時候也有天然的優勢。

絨花技法在刻劃小雞毛絨質感的時候有天然的優勢

彼時的廠裡,每個工人幾乎都只做一個步驟,勾條的常年勾條,打尖的每日打尖,趙樹憲並不想僅僅成為流水線上的一個螺絲釘,於是自發輪轉了所有工序。熟練掌握全套工藝技法之後,他的工位也就從生產車間搬進了設計室,這意味着他不必再從事重複的勞作,而可以設計自己心儀的造型。這也解釋了他之後連續擔任八年車間主任,因為廠裡沒有人比他更深諳絨花了。

絨花的製作中,步驟雖然並不多,但是每一步都暗藏無數玄機,若無幾年的操練,根本無法掌握。首先需要將蠶絲煮成熟絨,染上不同顏色,繼而是拼配做出漸變,梳理通順後,用退火軟化的黃銅絲夾住大約一厘米寬的蠶絲,同時拈轉銅絲做粗略固定,再用一方木塊繼續碾挫銅絲的一端讓絲線進一步固定,這樣就做成了絨條,這一步叫做「勾條」。

下一步是「打尖」,這一步的要義是對剪刀的微妙操控,一手旋轉絨條,一手進行修剪,讓絨條呈現需要的特定形狀,或尖或圓,或銳或鈍。對於絨花藝人來說,不存在按圖索驥,也從來沒有圖紙,所有的形狀與線條都在他們心裡遊走,繼而在指尖淌落。

在完成了所有絨條散件的製作以後,就要將它們組合成為不同的花卉了。趙樹憲一直覺得,絨花的工藝天然地適合用來打造花卉,自然界中那些不經意的動人細節,完全可以通過絨花技術進行恰如其分的挪移複製。其實早在十幾年前,他就開始了自己的重構花卉計劃,採風是必須的,他去往不同的野外觀察各種花卉,本地沒有的植物則通過不同角度的照片來進行描摹。

絨花製作第一步:勾條,將大約一厘米寬的熟絨用退火軟化的黃銅絲夾住,繼而碾挫銅絲來進行固定。
絨花製作第二步:打尖,在微量的旋轉中不斷修剪絨條,讓其呈現特定的形態,或尖或圓,或銳或鈍。
絨花製作完成:最終完成的絨花作品,可以在幾毫米的細節裡,呈現微妙的迷幻與絢爛。

現在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館以及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坐落在秦淮區中心地帶的甘熙故居,這片始建於嘉慶年間的宅第,是中國最大的私人民宅。在白牆黑瓦的大宅裡,趙樹憲也擁有一個房間,這是南京市政府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免費提供的場地,也是他和絨花的陣地。雖然在很長時間裡,他一直是一個孤獨的堅守者。

早些時候,他的工作室裡常年只有他自己。昔年那些廠裡的同事們大都比他年長,現在則在家過着兒孫繞膝的晚年生活,並沒有人願意再度復出從事這一吃力而寂寥的工作,而在民俗博物館駐紮了一兩年以後,他收了幾個年輕徒弟,更重要的是,絨花適用的場景也得到了意料之外的闡發,一開始是漢服愛好者群體定製了大量頭飾,後來則是和世界頂級奢侈品牌合作了幾個裝置藝術作品,繼而是與影視劇行業的合作。

十九款絨花頭飾被還原並用在《延禧攻略》,其中趙樹憲所做的兩件絨花頭飾作品在劇中呈現了富察皇后不同於其他嬪妃的冰潔無爭──深藍色的菊花與藍紫色系的「福壽三多」,不僅色彩上的漸進層次細密動人,空靈輕盈的質感更是前所未有。

《延禧攻略》劇組找到他的時候,他才發現劇組提供的故宮館藏絨花照片,均是對實體花卉的類比,和自己這幾年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懷着巨大的欣喜和對前朝作品的敬畏,他復刻了十九款絨花頭飾。在劇中,這些有別於過往任何頭飾道具的絨花,閃耀着謎樣的層次感,同時挾帶窸窣的迷離感。在趙樹憲看來,《延禧攻略》的熱播給絨花帶來的影響,遠遠大過前十年各種宣傳的總和。絨花在這一刻的廣為人知,幾乎是全國性的。

於是有更多年輕人願意加入他的團隊,工作室的空間也需要一再擴展,他的要求則和過去一樣簡單──第一是必須真心熱愛絨花技藝,第二則需要全職投入,而他也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四十餘年的製作經驗教授給年輕人。和1973年他入廠時一樣,徒弟在他的指導下,輪轉熟悉每一道工序的操作,繼而則是踐行對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福壽三多」這一中國傳統美術中的固定組合寫意意味更濃厚,其由綬帶鳥(也稱「壽帶鳥」)、石榴、佛手、壽桃等意象結合而成,寓意着福壽綿綿,多子多孫。

___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自《〈延禧攻略〉美學解構》

《〈延禧攻略〉美學解構》

作者:于正、欒賀鑫、宋曉濤等口述,蔡蕊撰文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9/05/010125690.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