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台灣設計俠客蕭青陽眼中的香港藝術
作者:張岳悅   來源:文匯報    2019-07-10 10:43
台灣設計師蕭青陽作品五度入圍美國格萊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受香港旅發局邀請,來到這裡觀察港人如何將生活轉換成富有生命力的「繁忙美學」,他再以「香港我愛你,何日我再來」為題,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感受,以及如何跳脫固定位置,於生活、旅遊漫遊移動中,探索新奇美學、尋找創意靈感的經驗。
蕭青陽來港分享自己探索新奇美學,尋找創意靈感的經驗。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識港網訊】作品五度入圍美國格萊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台灣設計師蕭青陽彷彿總是在路上,上山下海的旅行以及永不停息的運動帶給他許多體驗和感觸,去音樂人的家鄉聆聽背後故事使他的唱片設計有了靈魂。他是熱情洋溢的「蕭大俠」,他鼓勵大家不為自己設限,才能激發出生命中的無限可能。

三月的香港街頭總是瀰漫着藝術的氣氛,今年蕭青陽受香港旅發局邀請,來到這裡觀察港人如何將生活轉換成富有生命力的「繁忙美學」。日前他再以「香港我愛你,何日我再來」為題,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感受,以及如何跳脫固定位置,於生活、旅遊漫遊移動中,探索新奇美學、尋找創意靈感的經驗。

加快步伐 發掘不同風景

「一段時間沒再來香港,這幾年旅行累積的經驗進化了,或冒險的膽試已鍛煉成型,出發前就直接搜尋自己有興致的:香港,有266個離島!麥理浩徑,聯合國教科文認證全世界二十大壯闊山徑,百K越野古道、傳說中南丫島黑膠唱片行、大榕樹下的豆腐花、香港人的日常粵曲……這些都是這趟要來香港的衝動。我發現,香港在步調快速的生活下,竟發展出獨具在地生命力的『繁忙美學』,隨處可見的塗鴉藝術,也有融合中西設計的特色建築,而緊鄰城市的郊野則是繁忙生活的轉換,也帶來不同的刺激。原來在香港,藝術無所不在。以前,按書去女人街、鳥街、旋轉餐廳、音響街、纜車大佛、吃菠蘿油配鴛鴦……這趟,我終於找到自己另一個香港。在這裡我學會在繁忙的城市裡找到自己的慢,一趟旅行回來,記下關鍵字,筆記下一趟再來時要讓自己更享受自我旅行的線條。……」蕭青陽在facebook這樣寫道。

他找到的另一個香港,坐落於大大小小的離島之中,他在那裡跑步、行山,用長長的公里數度量不一樣的風景。「在南丫島的制高點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香港景觀,不然我會以為香港只有大樓。其實香港還有很高的高山和壯闊的水壩,這些景觀只有坐一艘船遠離市中心才能看到。」

這些驚奇的發現和不一樣的感受總能帶給他新的創作靈感,「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看得太少而誤會,之前我就因為課本中的固有印象而誤會了香港,在有了新的體驗之後,我對香港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不一樣,這很重要。」

想要看的東西很多,所以他總在提醒自己加快步伐,深入發掘每個城市不同的面向。他笑說自己是個「濫情」的人,去到一個地方便會愛上那地方,用力旅行,用心感受,為自己的創作增添了無限的想像。

活在當下 新嘗試才好玩

蕭青陽出生於麵包店家庭,小學開始,就愛在夜市唱片行看一張張新奇的西方唱片封面,18歲高中畢業開始唱片設計。他的設計生涯橫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已設計上千張唱片作品,聘用他的歌手包括周杰倫、五月天、江蕙、陳綺貞、許崴、韓庚等,作品中展現出熱愛土地與人文關懷的風格。蕭青陽是第一位入圍格萊美獎的華人唱片設計師,分別以《飄浮手風琴》、《我身騎白馬》、《甜蜜的負荷》、《故事島》、《祭》創下五度入圍紀錄,現任美國格萊美獎、全美獨立音樂獎(Independent Music Awards)及日本Unknown Asia評審。

從黑膠唱片到卡帶,再到CD時代,當年的「非主流」樂團現在早已為眾人所熟識,當年唱片行擠滿人排隊購買的盛景也不復存在。這種音樂載體的變遷對蕭青陽來說無比自然,「大家對音樂的喜愛是不變的,音樂領域的工作者也只是轉換了跑道,改變了遊戲的玩法。」但他也意識到,自己的設計不能再局限於唱片,於是他開始設計台灣烏來峽谷超半程馬拉松賽衣、普悠瑪彩繪列車等,更參與地景藝術和公共藝術創作,這些跨領域的嘗試使他恍若邁入新的境界。

「像我這樣的完美主義者,永遠都不會滿意,只有在靈感來了的時候,努力做到當下的滿意狀態。我又是有點喜新厭舊的,滿意的作品隔天再看只覺得還好,玩過的就會想嘗試下一個,新的創作才好玩。」他提倡的是「活在當下」的創作態度,在受到當下的意境所感染時,他會即場寫生素描將其記錄,做一個當下盡興的觀察者和設計師。或者到了第二日,他會再愛上下一個地方,讓一切熱情重新開始燃燒。

保持好奇 與音樂人做朋友

有着「亞洲首位入圍格萊美獎的唱片包裝設計師」的光環加持,不由好奇蕭青陽的設計秘訣。原來他始終保持着「好奇」的態度,探究音樂人和幕後團隊夥伴,走到音樂人的家鄉,聆聽他們的創作故事。「唱片包裝設計師的工作是傳達音樂人背後有溫度的故事,將其變成設計品,使購買者可以感受得到。這是我的責任。」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常與音樂人成為至交好友,把酒當歌,掏心掏肺,「我樂在其中,甚至有點上癮。」

印象深刻的是蕭青陽為台灣「民歌教父」胡德夫設計的唱片包裝,那是胡德夫出道三十年的第一張專輯《匆匆》,內頁呈現的是他躺在石頭上的畫面。這份靈感,來自於胡德夫說自己要到新店溪旁找一顆石頭睡覺,因為每當夏夜躺在留有白晝餘溫的石頭上,總會想起台東故鄉的溫度。蕭青陽猶記得胡德夫握住自己的手,說道:「青陽啊,我覺得我們來電了。我們熱愛音樂,喜歡藝術,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境界。」胡德夫的感性和浪漫感染了蕭青陽,使他發覺,作為一名創作者,無須太過理性地面對生活,不如任由自己的藝術性格奔放着被更多人看到。

他甚至活得有些「瘋狂」,一陣去爬富士山和珠穆朗瑪峰,一陣又在撒哈拉沙漠見到他的身影,並且連續五年都會去美國內華達州的黑石沙漠參加火人祭典(Burning Man),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交流。在這些夢幻的旅程後,他決定趁自己還有力氣的時候,去那些看來遙不可及的極端地方都看一看,並號召身邊的人共同參與,挑戰「不可能的任務」,「無論任何人,只要有耐力和決心,慢慢來,總會達成冒險。」他說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