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東區街道故事】香港銀幕後的歷史
作者:魯金   來源:橙新聞    2019-07-10 09:59
皇后戲院於1929年11月6日開幕,在開幕之前,該院在興建期中,已在建築地盤上繪製了大幅的廣告,宣傳這是全港第一間有聲電影戲院,購置美國的有聲電影放映機,並且還預告第一部放映的有聲電影,是華納公司出品的《歌台戇者》。

【識港網訊】皇后戲院於1929年11月6日開幕,在開幕之前,該院在興建期中,已在建築地盤上繪製了大幅的廣告,宣傳這是全港第一間有聲電影戲院,購置美國的有聲電影放映機,並且還預告第一部放映的有聲電影,是華納公司出品的《歌台戇者》。這部影片是由大衛李(Davey Lee)和柯路佐臣(Al Jolson)主演的,片上有多首名曲,是一部歌舞片。

皇后戲院也是本港第一間放映彩色電影的戲院,1930年1月3日,該院放映第一部彩色有聲電影,片名《霸海群英》。當時全港就只有這一家戲院放映有聲電影,其餘都是放映默片的。

香港的戲院發展

上文說過,比照戲院是全港第一間電影院,到1911年(宣統三年),香港有第二間電影院出現,戲院名為「域多利」,位於砵典乍街上。域多利戲院開幕之後,比照戲院的地位,立即為它所代替,它即成為第一流的影畫戲院了。

域多利戲院的戲台,半為放映電影而設,半為演舞台劇而設計。台前地下,即現時一些戲院的前座三行座位處,圍以欄杆,作為樂隊座位。每次放映電影前,例有樂隊在該處演奏半小時的音樂。戲院的帶位員,也穿上制服,排場完全依照倫敦的歌劇院一樣,故被視為全港第一間戲院。

到了1914年,第三間影畫戲院又建成,這間戲院的位置,在新填成的德輔道和干諾道之間,即現在中環街市對面的位置。戲院的名字本來直譯可以譯為「帝皇戲院」,但它並不是直譯,而是音譯為「奄派亞」。

「聯華」第一部出品的影片,是在「民新」的製片廠內攝製的,這個廠稱聯華第一廠,拍攝的影片叫《故都春夢》,由孫瑜導演,主演者是阮玲玉、林楚楚、王瑞麟。這部電影使阮玲玉一舉成名,影片放映之時,舉國震驚,不僅在上海打破了電影放映場數最多,及放映日期最長的紀錄,在全國範圍內,亦都打破紀錄。

《故都春夢》的放映,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外國的有聲電影輸入中國,並不一定只能以神怪片及動作片才可抵抗它的進攻,拍攝水準高的、有意義的國產片,仍會有一定的觀眾。這部《故都春夢》可以說是扭轉當年中國電影界歪風的巨著。

半有聲電影的出現

「聯華」接著的第二部出品,叫《野草閑花》。《野草閑花》是一部半有聲電影。上文說過,黎民偉從香港到上海,得李應生等人的幫助,購置新的攝影器材,當時他以為美國的有聲電影是留聲機加膠片,故此購置了蠟盤錄音設備。後來有聲電影在上海出現,他們雖然知道有聲電影的錄音並非從唱片播出來,而是將錄音錄在膠片旁邊的地方。不過,他那一套蠟盤錄音器材,這時卻大派用場。

在默片時代,所有默片電影院都有電動留聲機及揚聲器,因為唱片很早就已經流行,戲院在開場前,都用唱片播音樂,在放映時,銀幕上出現大動作的畫面,或一些「過渡式」的畫面時,也用唱片播出一小段音樂以調劑氣氛。故「聯華」就利用戲院的這一設備,用蠟盤錄音製成唱片,加播在影片上,成為半有聲電影。

《野草閑花》是由金燄和阮玲玉主演的。劇中阮玲玉飾演一位手抱琵琶的歌女,「聯華」就用蠟盤錄了音,製成唱片,當影片映到歌唱時就放下唱片,播出歌來,使之像銀幕上發出歌一樣。

1931年,香港戲院雖然只有皇后戲院一家放映有聲電影,但其他有聲影院正在不斷籌備興建中。當時籌備中的,有娛樂、利舞台、大華、中央、太平等戲院。

「聯華」的總辦事處雖然在香港,但是實際的總決策機構是在上海,黎民偉和羅明佑,都是經常在上海工作的,因此上海製片廠首先採用有聲電影器材,而香港仍是保持那些舊器材,上海在開拍有聲電影時,香港仍是拍默片。

原來,羅明佑自香港返抵上海之後,發現上海戲院的發展一日千里,很多電影院都已更換有聲的放映機,而香港方面亦有此趨勢,加上各通商口岸的戲院,更換有聲放映機的不少。因此他著手籌集資金,在上海購置新器材,拍有聲電影。

中國的有聲電影發展史,和美國不同,美國在發明了有聲電影之後,所有戲院,差不多在一年之內全部更換為有聲放映機,因此美國的製片家,無法在短暫時期,拍成大量有聲影片供應戲院,當時為了市場需要,各公司把過去的默片,全部拿出來,配上對白和音響效果,然後重新發行。但在中國,全國各地仍然很落後,大部分電影院仍未採用有聲電影機,阻礙了有聲電影的發展。

「時代曲」的由來

「聯華」雖然在上海力求更換有聲電影設備,但這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完成的。器材固然依賴外國輸入,同時技術亦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掌握,所以整個1931和1932年,「聯華」拍攝的電影,仍然是半有聲電影。這一批半有聲電影已為「聯華」積聚了不少財富,可供購置有聲電影器材之用。

原來,自《野草閑花》發行成功之後,啟發了電影製作的一條新路向,就是在電影上,加插電影歌曲,這些電影歌曲可以出版唱片,唱片因電影的放映而流行,銷路亦直線上升。這些電影歌曲集結成的唱片,就是日後的「時代曲」。

其時中國很多音樂家都願意和「聯華」合作,聶耳、金擎宇、關華石、梁伯慈、羅敬浩、黎錦光等都加入工作,當時拍攝的電影中的歌曲,有《戀愛與義務》、《銀漢星》、《南國之春》、《人道》、《奮鬥》、《都會的早晨》、《人生》、《漁光曲》等。擔任唱歌的明星,有金燄、王人美、阮玲玉、黎莉莉等。有很多電影歌曲都是由名家伴奏的,這些電影歌曲在經過各地新成立的廣播電台播放之後,立即就以「時代曲」的姿態出現。本港有很多研究時代曲發展史的學人,他們忽略了「時代曲」和電影歌曲的血緣關係,以為是一種獨立的東西,不知「時代曲」是在半有聲電影時期的產物,其後才分道揚鑣,成為專門的一種歌曲。

由於聯華公司的主腦機構在上海,香港雖然名義上是總辦事處的所在,實際上香港辦事處是代理聯華發行南方影片的機構,故拍攝的影片不多。聯華為了籌措資金在上海建立新廠,便將香港方面的銀幕街廠址出售。這個時候,關文清到美國去考察有聲片的製作,他在美國和趙樹燊認識,後來,就組織了「大觀影片公司」,返港後拍攝香港製作的第一部有聲電影。

_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香港東區街道故事》

《香港東區街道故事》

作者:魯金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7/09/010120973.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