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為何需要閱讀?因為閱讀是一種責任!
來源:橙新聞    2019-06-28 11:23
香港三聯書店的編輯顧瑜向大家推薦好書──《閱讀是一種責任》,在書中,作者思考「閱讀」這一主題,回答了「甚麼是閱讀」、「為何要閱讀」、「如何去閱讀」這三個基本問題。

【識港網訊】這次「讀一點書」專輯,邀請了香港三聯書店的編輯顧瑜向大家推薦好書──《閱讀是一種責任》。此書由中國著名出版人、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亞述學學者于殿利所著。

在書中,作者思考「閱讀」這一主題,回答了「甚麼是閱讀」、「為何要閱讀」、「如何去閱讀」這三個基本問題,可以說,此書是一本閱讀的「導讀」。身為中國大型出版機構之一的出版人,作者認為閱讀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信仰,因為閱讀令人之所以為人,閱讀也決定了國之興衰,更決定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

此外,本書不僅考證閱讀史,還對閱讀的心法與方法作了多層次的描述,對讀者而言極富啟發性。

以下選取書中作者的自序,讓各位讀者對本書的要旨有所了解,同時也可以看看影片中編輯的精要介紹。

圖:Pixabay

古往今來曰世,宇宙縱橫為界。世界為人類所設,存在於人的意念中,無人類即無所謂世界;世界又為人而預設,人一降生,便置身其中,思於斯,行於斯,從此世界不再虛空。世為人世,界為人寰。人所思,人所為,不僅是在創造自身的生命,也是在創造世界與時空的生命。人無思,人無為,便枉為生,枉為世。因此而言,世界是一種使命,是人類的使命,由人類的創造活動托起的使命。人之所思,人之所為,構成了一幅無盡的畫卷,讓世界與時空充盈,也讓其獲知缺虧。盈與虧成就了人類之美,盈與虧創造了動力之源。而讓世界存續的動力之源,即人之所思,人之所為,全靠閱讀得來,又賴閱讀呈現。

閱讀成就人生,閱讀幸福家庭,閱讀塑造國家,閱讀變革世界。閱讀像一條河,從個人出發,流經並灌溉着家庭、社會和國家,最後注入人類的海洋。於此,一個個人相聚在一起,相融為一體。個人匯聚成海洋,又在海洋中得到滋養。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閱讀從個人開始,又回歸於個人,但它又不止於個人之事。

圖:Pixabay

閱讀標誌着人的存在,人類的存在;閱讀意味着人的成長,人類的成長。一部人類發展史,歸根結蒂,就是一部閱讀史。換句話說,一部閱讀史,就是一部人類進化史。閱讀是一種進化,是人從動物到人的進化。閱讀伴隨和促進着人性的成長,人性不僅定位着個人,更決定着人類進化的方向。

人類的屬種本為動物,通過「學習」一步步使自己脫離一般動物群體,並最終成為凌駕於萬物之上的生靈。而這種「學習」,迄今為止,幾乎皆可以用「閱讀」這個詞來涵蓋。在文字產生之前,先民閱讀宇宙萬物和社會交往這部大書,悟出了種植和生產的奧秘,開始了有組織、有目的的食物規劃,並超越以食果腹的生存之需,開始了享受美食、享受生活的過程。這是人脫離動物群體邁出的第一步,而動物則止步在有上頓無下頓、不分白天黑夜的覓食狀態。

圖:Pixabay

文字產生之後,讀文字之書讓人的思維和思想力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從製造簡單的工具到運用高科技載人上天入地,從積累生存所需知識,到癡迷於思維、思想和發明本身,人類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對其他動植物生殺予奪的權力。尤其是專門的知識和科學研究,使人進入了自我的精神圈子,宇宙世界變成了自我的精神世界,人類在自我設定的一個個智力遊戲下,樂此不疲地從事着所謂的發明與創造,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依據和方式。

人就是這樣既現實又虛幻地表明着自身的存在。這是人脫離動物群體邁出的最具標誌性的一步,以至於學者們都把語言文字的出現,當作人區別於動物的標誌。無疑這是人脫離動物的關鍵一步,但還不是決定性的一步,人在這個階段已經上升為高級動物,但還是動物,以知識和思想為主要內涵的智力還缺乏方向性的把握,人類的智力還不能保證得到合適的運用,把握這個方向的是道德性。

圖:Pixabay

道德意識及其養成,即道德性,是人類最終把自己從動物群體中脫離出來的最後一步。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盧梭(Rousseau)❶和德國著名古典哲學家康德(Kant)❷等都承認,人類「作為一個道德性物種」,文化、道德、修養──「這屬於他們的天職」。❸

所謂的道德性就是人性與動物性鬥爭的結果,結果只能是在多大程度上佔優,而不能奢望完全徹底的勝利,這是由人性的天然缺陷決定的。道德性主要依靠「學習」即閱讀養成,道德的進化無止境,決定了閱讀無止境。而且,閱讀一旦停止,道德還會退化。依康德之見,幾千年來,人類的道德進化並沒有多少進步,有時似乎進步了,有時又在倒退。他說:「我們看到的是,人類在整體上是微小地搖擺着;他們只要前進幾步,接着馬上就以加倍的速度又滑回到自己以前的狀態。」❹

一直到現在為止,幾乎沒有一刻停止的人類戰爭,即人類之間的殺戮行為,似乎就是對康德觀點的最具體和現實的注解。在人類現代社會形成過程中,把增進道德和教養視為人類的任務,已成為很多偉大思想家的共識。❺歌德(Goethe)❻在其名作、與法國大革命和費希特的《知識學》並稱為那個時代「三大趨勢」的《威廉‧邁斯特》中說,我們所具有的人性,就其終極意義而言,既在於我們依靠增強人性的力量,在內心發展成為更高級的人,還在於馴服非人性的一面。❼向知識和道德進化,是人類的使命,是人類的方向,閱讀猶如發動機,閱讀就是催化劑。

圖:Pixabay

閱讀是一種責任。這是一種主張,也是一種態度。主張是學術上的,立足於學術或學理上的闡述,目的是在學理上說清楚、道明白;態度是行動上的,目的是讓學術道理不斷轉化為閱讀的動力,讓閱讀成為一種人生態度,讓閱讀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最終讓閱讀成為一種文化,渾然於民族國家和人類的精神中。以文化人是人類永恆的使命,是絲毫不能鬆懈、時刻不能間斷的使命,因為這是一項艱巨的事業。在康德看來,「以造就人以及公民的真正教育原則為基礎的文化,也許迄今還沒有正式開始,更不用說是完成」❽。

在康德時代,閱讀和知識是少數人的奢侈,這是確定無疑的。就算到了現在所謂的現代化和高科技時代,知識、文化和閱讀的普及程度也不能說有多高,何況國家、民族和地區之間還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近些年來,還產生了另一種趨勢,即知識和文化的普及速度,遠遠跟不上所謂的新知識和新文化的製造速度。閱讀是人類的天職,這個神聖的職責卻必須由每個人來承擔。一般人可能認為說責任很沉重,不願意把閱讀與責任聯繫在一起,因為人們似乎很崇尚輕鬆的閱讀。在我看來,閱讀可以是很愉快的事,但它絕不輕鬆。

而另一方面,儘管承擔責任在有的人看來顯得沉重,但它仍然可以是幸福和榮耀的源泉。盡責是幸福的,幸福源自於吸收知識的充實,充實後的踏實,以及內心被知識之光照亮後的篤定;盡責是光榮的,光榮源自自我價值的實現,具化為閱讀積聚的能量,及其對家國人類的釋放和反哺,正是在這種釋放和反哺中感到了自我不僅存在,而且有用。自我也因此而被成就。

閱讀也是一種方法。是生命存在的方法,是社會進步的方法,也是人類進化的方法。方法產生知識,方法產生學問。研究好閱讀這門學問,也是一種責任,對個人,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對人類,在在如此。對於閱讀而言,方法意味着質量,方法意味着效率。把握住質量和效率,成為人生的贏家就又多了一分勝算。好方法成就好人生,一個個美好的人生成就着社會的美好,成就着人類的美好,並終將成為人類歷史長河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源源動力。

圖:Pixabay

❶ 讓-雅克‧盧梭(1712-1778),十八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法國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和《新愛洛漪絲》等。

❷ 伊曼努爾‧康德(1724-1804),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重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思想體系自成一派,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稱為「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等。

❸ 參見 〔德〕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第71-72頁。

❹ 〔德〕 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譯,第216頁。

❺ 參見 〔英〕 彼得‧沃森《德國天才》一,張弢、孟鐘捷譯,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187-188頁。

❻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1832),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魏瑪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德國乃至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威廉.邁斯特》和《葛茲‧馮‧伯利欣根》等。

❼ 參見 〔英〕 彼得‧沃森《德國天才》一,張弢、孟鐘捷譯,第188-190頁。

❽ 〔德〕 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譯,第72頁。

________

上文節取自《閱讀是一種責任‧後話先說》

《閱讀是一種責任》

作者:于殿利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6/27/010120148.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