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打造“口岸+”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19-05-21 17:20
今年2月中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提出加強內地與港澳口岸部門協作,擴展和完善口岸功能,依法推動在粵港澳口岸實施更便利的通關模式,提升粵港澳口岸通關能力和通關便利化水平。
俯瞰皇崗口岸車輛出境通道。

【識港網訊】今年2月中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提出加強內地與港澳口岸部門協作,擴展和完善口岸功能,依法推動在粵港澳口岸實施更便利的通關模式,提升粵港澳口岸通關能力和通關便利化水平。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鋪開的新階段,市口岸辦圍繞全面深化口岸改革創新,打造與大灣區定位相匹配的國際化高標準標桿口岸。”深圳市口岸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辦與市委大灣區辦、福田區政府今日聯合舉辦口岸通關改革創新研討會。

據悉,該口岸通關改革創新研討會以“口岸+”為主題,圍繞口岸+定位、口岸+規劃、口岸+建設、口岸+創新、口岸+實幹、口岸+區域經濟發展與建設等話題,以主題演講、圓桌會議、自由發言討論為形式,就加強規則對接、口岸區域經濟發展與建設、口岸規劃與通關服務改革、深港合作與口岸創新研究展開討論,匯聚多方智慧,深入研究,拓展大灣區建設背景下的深圳口岸工作新思路。

“口岸+定位”:互聯互通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科技創新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口岸辦迅速組織對《規劃綱要》進行逐條研究, 深入領會中央關於大灣區建設的精神。

深圳口岸在《規劃綱要》關於大灣區建設的戰略定位和布局規劃中,位置舉足輕重:一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節點。深圳15個一類口岸,相當於全要素流動渠道上的15個閥門和節點。口岸運轉凝滯低效,就會影響流通速度,形成堵點和瓶頸;口岸高效高能運轉則可成為加快流通的助推點和加速器。

二是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指標的重要載體。深圳口岸進出口貨物通關的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將直接反映深港之間資源要素流動的暢通和融合程度,直接反映深圳的整體營商環境。

三是科技創新和合作發展的重要保障。科技創新和合作發展是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創新與合作的實現,離不開港澳與珠三角地區之間人員、物資等要素的高效流動,離不開高質量的口岸通關服務保障。
四是優質生活圈的重要窗口。口岸通關的快捷便利、文明和諧及其所體現的人文關懷,關系到人心所向、民意所趨。口岸通關的便捷, 也有利於激發港澳青年到內地創業、發展的積極性,同時將直接為旅遊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和活力。

“口岸+規劃”:優化口岸布局打造“大口岸”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推進實施,深港兩地聯系更加密切,對現有過境交通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貨運方面,《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中提出“調整公路口岸分工,形成深港跨界公路交通西進西出、東進東出的總體格局”要求,深圳市針對口岸功能定位不明確、承擔過境交通量與設計量不相符等現狀問題,計劃對現有陸路口岸功能定位進行調整。目前計劃的調整方案為在羅湖口岸和福田口岸純旅檢功能不變的情況下,保留深圳灣口岸貨檢功能,取消皇崗口岸、文錦渡口岸和沙頭角口岸貨檢功能,調整後東部跨境貨運車輛統一由蓮塘口岸出入境,西部跨境貨運車輛統一由深圳灣口岸出入境,即為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

客運方面,據相關部門預測,未來跨界旅客總量會持續增長,約為現狀的1.5—2.5倍,且將呈現深圳中西部地區的跨界旅客通關流量所占比例較高,高端的商務和就業出行的比例有所增加,跨界貨運交通量穩中有降等趨勢。

“通關流量的進一步增加,給優化口岸布局方面提出了相應課題。”專家表示,一是要優化口岸功能,在口岸功能分工上做到差異化。比如福田口岸主要服務深圳市內客流,皇崗口岸主要服務城際客流,寶安機場口岸主打服務城際客流,深圳灣口岸側重公路車輛的跨界運輸;二是要完善口岸布局,做好深圳西部地區新口岸的規劃建設,同時進一步提高深圳中部口岸的通關效率,主要是接入城際線,接入地鐵,提高交通的紓解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是要預留口岸發展彈性。“

口岸+建設”:激發口岸活力擴大通關能力

深圳市口岸辦負責人表示,優化口岸布局,需要在側重各口岸不同功能的基礎上,做好現有口岸的升級改造以及新口岸的建設開通等,全面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從而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口岸通關服務保障。

抓好“硬聯通”,全面提升“互聯互通” 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一是全力抓好蓮塘口岸建設。蓮塘口岸2013年11月正式動工建設,目前總體工程(除“一站式”項目建設外)基本完成,場地配套完成總工程量95%,已進入查驗單位設備安裝階段,力爭在2019年第三季度具備開通運行條件。

二是結合口岸功能布局優化統籌推進皇崗、沙頭角等老口岸的改造重建規劃,深圳市已計劃對皇崗口岸進行重建,並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開展了皇崗口岸重建專項規劃等研究。沙頭角口岸於1985年建成啟用,由於使用時間較長,該口岸消防、空調系統和旅檢樓用電線路等設施設備陳舊老化;口岸旅檢樓多處墻、地面出現裂縫和不均勻沈降現象,存在安全隱患,深圳計劃對沙頭角口岸聯檢樓拆除重建。目前《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正在會同鹽田區政府進一步優化方案。

三是抓好深圳灣、羅湖、福田等口岸基礎配套服務設施的配套優化完善, 打造西九龍口岸等新的標桿和亮點。

“口岸+創新”:創新通關模式促通關便利化

深圳市口岸辦負責人表示,在強調口岸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同時,還要突出抓好通關機制“軟聯通”,力爭在監管流程優化上有所作為,制度機制創新上有所突破。

“軟聯通”方面,通過推動監管模式的改革創新,促進口岸通關便利化。抓住契機主動探索和推動口岸通關便利化改革,研究推出有利於深港兩地各種要素高效流動的通關監管模式;推動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的落實,出臺切實有效的舉措,使減稅降費的改革紅利有效傳導到企業;主動搭建信息資源平臺,推動口岸監管部門資源整合共享,與港方共同探討實施兩地口岸通關查驗的深度合作。

旅客查驗模式上,目前深港陸路口岸的模式為“兩地兩檢”和“一地兩檢”,旅客通關需要多次上落客和排隊,通關不便且所耗時間較長。為便利旅客通關,深圳計劃在具備條件的陸路口岸逐步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查驗模式。

“重建後的皇崗口岸查驗模式一定要往前一步,要更大的創新。”深圳市口岸辦在前期征求各家單位意見時,各相關單位都表示願意為深圳市建設成為先行示範區做出各自應有的貢獻。

目前,關檢合並後,邊檢和海關之間的信息共享有著很大潛力,深圳有關部門將主動搭建信息資源平臺,推動口岸監管部門資源整合共享,助推通關效率提升。

據悉,深圳市口岸辦創新工作機制,強化口岸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打造深圳“大口岸”格局。

“口岸+實幹”:謀劃深圳口岸助推大灣區建設十大行動

根據口岸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專題會議精神,深圳市口岸辦站高一位、遠看一眼、深想一層、快幹一步,認真研究起草了《深圳口岸服務助推大灣區建設工作方案》,目前征求相關單位意見的工作已經完成,正在組織修改完善,即將報市政府批準後印發實施。

“十大行動”和40項舉措的主要內容包括:

機制創新行動。以打造深圳“大口岸” 格局為目標, 重點建立健全四個方面的工作機制:全市口岸工作綜合協調機制、 服務外貿企業的溝通反饋機制、口岸監管效率和通關服務評價機制、口岸管理服務評價機制。

擴容升級行動。全力推進新口岸建設規劃、老口岸重建改造和環境提升的各項工程,對標國際一流水平,全面促進深港互聯互通跨境基礎設施的擴容升級。

標桿打造行動。將蓮塘口岸打造成互聯互通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高地、新起點;在西九龍站口岸打造通關環境優化、查驗流程創新的新標桿;通過創新口岸監管模式,打造新亮點。

加速提效行動。支持和推動查驗部門優化查驗流程,創新監管手段,結合“智慧口岸”建設,推動查驗監管機制創新。

營商優化行動。全面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深圳口岸跨境貿易便利化,出臺相關措施,推動各項便利化措施落到實處,研究提出優化、簡化深圳口岸通關流程的意見建議,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產業助推行動。助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優化提升,推動落實深圳國際機場“24小時過境免檢”和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支持推動口岸經濟帶和沙頭角、羅湖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規劃發展,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

融合聯通行動。建立深港口岸協作專責小組工作機制,強化兩地口在大灣區建設中的協同合作,針對學生、專業人才等特殊群體,研究提供口岸通關便利的政策措施。

和諧暢通行動。協調改善口岸周邊交通組織和配套設施,促進深圳口岸與港澳及珠三角地區的協調聯動,提升口岸出行的便利化程度。
平安守護行動。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改進和加強口岸安全防護工作,探討建立口岸安全防護體系,進一步明確安全責任, 落實安全措施,確保安全工作萬無一失。

專業引領行動。結合“大學習、 深調研、 真落實” 行動,深入開展大灣區建設口岸通關課題調研,建立口岸建設專家智庫,提升口岸工作的專業性。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