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把握機遇 支撐「一帶一路」 揚帆逐浪
來源:香港商報    2019-05-02 14:52
隨著一系列規劃出台落地,大灣區發展脈絡日益清晰。根據此前發布的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中各個城市將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撐。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同時深度融合到「一帶一路」中,這將提供一個重要的中國樣本,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發展的新動能。圖為深圳蛇口港。新華社

【識港網訊】隨著一系列規劃出台落地,大灣區發展脈絡日益清晰。根據此前發布的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中各個城市將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撐。專家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天然的優勢,無論是本身的經濟實力還是與沿線國家的經濟交流程度都是全國領先,這讓大灣區注定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支撐。目前,東南亞、南亞地區正處於經濟發展期,需要更多引進外資,而珠三角也需要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大灣區各城市必須加大協同合作力度,抓住這一戰略機遇,而香港在這一過程中需進一步發揮「超級聯絡人」作用。

推動合作 大灣區具天然優勢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強調,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區域為廣闊發展腹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應積極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在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這番講話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條路線。大灣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是地理位置上粵港澳海上交通地理條件優越,資料顯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戰略走向,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中國海,經馬六甲海峽或正在討論中的克拉地峽到印度洋,並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經南海抵達南太平洋。事實上,世界30%以上海運量、中國70%以上的海運量經過南海,而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南海,背靠中國大陸,連接東南亞,是中國唯一地處南海的主要經濟核心區,交通位置最為便利。

其次,有論者認為,日韓目前處於緩慢發展速度期,而東南亞、南亞多數國家還是「人口不少,地也不小」的發展中國家,隨著自身建設和中國經濟的融入促進,東南亞、南亞地區發展速度肯定會迎來飛躍。亞洲經濟地理重心南下,將使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更為有利。

從這兩方面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對於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確有天然的優勢。

融入「一帶一路」 粵港澳尋求新發展

中國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寄予厚望,多次強調希望粵港澳大灣區「積極主動地融入到『一帶一路』的建設當中」。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是有現實需求的,大灣區對於融入「一帶一路」其實是有動力的。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太平紳士、原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劉佩瓊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地區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對外經濟體,國際化程度較高,它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的能力都很強、科技水平也很高。粵港澳原本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頻繁,隨著大灣區的建設,將使得這一區域與東南亞、南亞以等區域的貿易變得更加繁榮。從外部需求來講,粵港澳三地很多企業在東南亞、南亞地區都有投資,而東南亞、南亞地區都處於經濟發展期,這些地區也有很多引進外資的需求,粵港澳地區的投資較受他們信任和青睞。

而從粵港澳大灣區自身的需求來講,廣東珠三角地區曾經有的超過10%以上的經濟增長率,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珠三角地區仍然想要維持穩定的高增長,就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粵港澳地區也有更多的「走出去」需求,通過貿易與東南亞合作,是最好的出路。過去七八年中,中國對於東盟的貿易,每年的增長都有10%以上,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中美貿易增長放緩所造成的影響。從這個方面來講,粵港澳大灣區,也有更加深入地融入「一帶一路」的需求。

劉佩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自身的需求和東南亞、南亞國家的需求如此切合,粵港澳大灣區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是順理成章的事。此外,粵港澳大灣區中還有很多企業走到了非洲,這都是通過海上貿易的便利性走出去的。從這方面來講,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點,是必然的。

中國特色灣區影響力將擴大

另有專家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被定位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點,還可以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去解釋。「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既是為了國家的經濟發展拓寬道路,也是為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惠共贏,同時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深度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中山大學港珠澳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之中,香港扮演著「中國曼哈頓」角色,深圳則扮演著「中國矽谷」的角色,曼哈頓+矽谷,正好可以把國際科技創新這個大灣區的主旋律凸顯出來,也順應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這種動力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同時深度融合到「一帶一路」中,這將提供一個重要的中國樣本,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發展的新動能。「一帶一路」需要融資服務的支持,特別是「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這些地區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起到創新融資方式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有經濟比較發達,民間資金比較豐富的城市,如東莞、佛山等,這些城市的閒散資金通過金融創新渠道,可以以投資基金、BOT、債券融資等方式投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當中,在降低當地政府融資負擔的同時,也可以為大灣區的民間投資者提供一個進入「一帶一路」市場的機會。

林江還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本身是一個「自產自銷」的國際科技創新帶,通過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和國際金融中心對大灣區內相關城市的資產進行國際化配置,結合深圳的科技創新之都的功能、東莞的製造業功能、廣州的人才和研發優勢、加上大灣區擁有將近7000萬人口的廣闊市場,而這些人群又是全國範圍內相對富裕並且願意嘗試新事物的人群,完全有可能成為在短期內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增長、貿易進步的先行先試地區。這個地區的運作經驗如果能夠嫁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將讓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的國際化趨勢更加顯著,同時也有可能超越國際化就是歐美模式的局限性,讓中國樣本和中國模式更容易在國際範圍內深入人心。

港「超級聯絡人」角色須深化

粵港澳地區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對外經濟體,三地資金整合將為「一帶一路」投資提供強大支撐。圖為亞投行。新華社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才剛剛開始,更深度地對接「一帶一路」,乃至建設與國際接軌的開放經濟體,還需要走很長的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還是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的問題,而在這一過程中,香港的作用至關重要。在4月25日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對於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的作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亞洲第二大金融中心,可為「一帶一路」大額投資項目提供一站式優質金融及風險管理服務。

林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與「一帶一路」結合,首先是要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和國際金融中心、深圳作為科技創新中心和東莞作為先進製造業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從而通過把「9+2」地區的優勢拓展至「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既爭取更大的市場空間和計劃,也強化大灣區相關城市的區域和國際競爭力。其次,大灣區城市之間需要打破區域界線,實現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強化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的寶貴經驗,也將擴展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他們與中國的經濟貿易與投資合作。

林江還指出,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絡人角色,在大灣區的戰略下將得到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完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使命,香港的角色也無可替代。香港可以與大灣區之中的內地9個城市,聯手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和提供服務,並在此過程中加深香港與相關城市的相互了解,為進一步深化香港與大灣區的融合發展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此一來,既可以與「一帶一路」的國際倡議的實施結合起來,也可以推動大灣區自身的建設。此外,澳門也可以發揮類似的角色,包括目前灣區規劃綱要對澳門作為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的強化,也需要通過與內地相關城市的融合發展中得到體現,這也有助於珠三角的9個城市加強與葡語系國家的合作。

劉佩瓊表示,香港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中,交通、諮詢、金融和貿易,都有非常大的優勢,這也是香港被稱為「超級聯絡人」的基礎。在大灣區融入「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這一優勢將進一步發揮作用。目前,有很多內地企業在東南亞開廠,它們的營運中心都在香港。這是因為香港有的市場自由度高,貨幣可以自由流通,營運中心在香港,在融資、法律合同保障和信息流通方面都有好處。對於廣東來說,不管是企業「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都需要金融的支撐,這方面香港能提供非常好的條件。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就是讓香港與廣東的聯繫更為緊密,合作更為協調,這樣就能發揮這個區域的優勢。所以,為粵港澳大灣區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倡議,香港需要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其他城市提供方便,加強他們對香港的認識,並幫助這些城市的企業在香港立足,這樣能夠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融入「一帶一路」的步伐,更好地促進大灣區的發展。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