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不串門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4-08 17:51

小時候十幾家人同住一個大院,相互串門是孩子們最大的樂事。父母管得嚴,只許別人到家裏玩,不許我亂串人家,偶爾跟著去走親訪友也要再三叮囑:不許亂說亂動!“亂串門沒教養”似乎成了從懂事就知道的道理。

畢業出來工作,住在集體宿舍,單身漢們都喜歡晚上到家屬區去串門,領導有時也到集體宿舍來關心年輕人。我還是緊記兒時家教:不要亂串門。有好心者勸告,串門是溝通感情的橋梁,有的話在單位不能說在家裏可說,有些事在辦公室裏不行在家裏准行。何況串領導的門,大家都去你不去,會得罪人的。做人真難,以前說串門要冒犯人,現在又說不串門要冒犯人。我心裏感到惘然。

中國人常有串門的習慣,親朋好友之間,有事無事上家裏喝杯茶,聊一陣子天,既交流思想,又增進感情,確實是一件好事。但不知怎麼,十多年來,串門的功夫沒學會,串門的感受卻領會不少。記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到香港,興致勃勃往親友家打電話,想登門行拜訪大禮。怎知“資本主義社會”缺乏“階級感情”,不是請上酒樓吃飯就是陪逛街購物,從不提“到家裏坐坐”。後來才知道,港人不興串門,即使親人聚會也常在酒樓進行。再後來,又明白,這叫現代生活的一種進步。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搬到住宅區後,才發現事實並非這樣,家家都像有什麼軍機秘密似的整天鐵門緊閉,同住一樓相見不相識的不少,即使相識或相熟,至多也只在樓道口撞見點頭問聲早,絕少有相互串門的。真有點:人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味道。你去串門,面對寒光閃閃的保險防盜鐵門,門鈴按了好一會,主人高度警惕地隔著“貓眼”把你從頭到腳審查一遍確認你不是盜匪後,才打開第二道門,客氣說聲“請進”。如果要找的人從未面識或不在,鐵柵欄門後扔出一句“不在家”,“砰”內門關閉,讓你站在那兒自個發愣。要是有幸獲准人內,你得入鄉隨俗,換鞋、寒暄、人座、喝茶。你想抽煙,主人又是不吸煙的,你還不好意思拿出來,一切須小心謹慎,生怕引起主人的反感。坐在那裏渾身上下不自在,還要絞盡腦汁找點話題來製造氣氛放鬆自己。倘若串門的主人是一位有權有地位的,人家正忙著在接電話或與別人談話,沒功夫理你,還必須耐著性子坐在那裏陪笑。有事相求不在話下,要是無意而去,而主人卻以為你是有謀而來或有什麼更大的野心,那問題就大了。

串別人的門難,人家來串自己的門同樣不好受。家是一個能充分“自我”的地方。在家裏,穿著短褲、光著腳丫、隨意靠在沙發上喝茶、讀書、看電視,悠閑自在。忽然來了個不速之客,只好起身更衣、泡茶、遞煙,無話找話,陪坐陪侃,怕冷落了客人。盡管呵欠連連,疲憊難堪,但客人毫無去意,只能捨命陪君子,任時光流去。幸虧人到底是知趣多,來而沒往,加上又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訪者漸稀。也許是生性好清靜,我懶得串門,也不希望別人隨意來破壞自己的安寧。因而,盡管人家把串門說得好處多多,但我感受到的卻是“麻煩”。總感覺如此煩人煩己的玩藝兒,還是少而為好。所以,為了不打擾別人,為了活個清靜自在,不想串門也就成了情理中的事了。

1996年4月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