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技藝精湛 韻致悠深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4-01 14:49

——劉聲雨教授油畫作品賞析

提起劉聲雨教授,人們往往會想到他筆下那些清朗秀逸,意韻深遠的水墨畫。然而,當你走進他的工作室,你就會被牆上那一幅幅油畫作品所吸引,所迷住。是的,當人們關注並讚賞這位在水墨世界裏盡情揮灑、才情橫溢的實力派中國畫家時,也許很少人知道並瞭解這位早年就以寫實油畫飲譽畫壇的優秀油畫家。難怪慧眼獨到的深圳大學校長執意要將藝術學院的油畫教鞭交付給一直教授著中國畫的劉聲雨。

劉聲雨,這位率真爽直的關東漢子,而立之年就以寫實油畫在全國油畫大賽中折掛,作品曾在多個國家展出,深受歡迎並被收藏。劉聲雨的畫風樸實自然,格調清新雅致,技藝嚴謹精湛,感情飽滿真摯。他的油畫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觀眾,動人心魄,除了造型準確,表像逼真,還在於具有濃郁的民族生活氣息和強烈的生活感受。

在劉聲雨的眾多油畫作品中,我更喜愛他的“西北風情系列”,劉聲雨對大西北情有獨鐘,十多次深入大西北寫生,天山南北、大漠草原,西域那氣勢恢弘的自然風貌和豐厚飄逸的人文精神,成了他的激情之源和創作之泉。他筆下的西北風情,不是純客觀地照抄自然,而是在自然的體驗和生活的感悟中觸景生情的結果。他追求的是現實與精神情感的身心體驗,通過熟練的創作技巧,以深度的抒情來實現自己對西北風土人情的理解和闡釋。所以他的作品既自然樸實、真情實感,而又有著強烈的精神內涵和生命張力。劉聲雨告訴我,他十分祟仰十九世紀法國名畫家米勒和美國著名畫家懷斯,當他面對渾樸天然的大西北時,自然而然產生精神上的某種共鳴。在他的許多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位大師那種樸厚深沉的韻致和細膩凝練的藝術風格。

劉聲雨特別向我介紹他的心儀之作《待》,畫面表現一位維爾吾族小姑娘回家沒有鑰匙坐在家門口,雙手托腮,雙眸凝視,靜靜等待著父母回來的情景。她那對帶著焦急、無助的湛藍色大眼睛,閃爍著熱切的期待,在這動人的期待眼光中,仿佛讓人看到了小姑娘對生活、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嚮往和憧憬。畫家精心描繪的厚重木門和女孩身上的衣褶,都明顯受到美國畫家懷斯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停留在細膩的刻畫上,還洋溢著感傷意象和抒情韻味。這種抑鬱、孤獨和傷感境界的追求,對劉聲雨來說並是非一時的衝動,而是他不斷努力逐漸形成的一種個人文學養和美學品位。這一格調在他的作品《歸》同樣發揮得淋漓盡致。

《歸》描繪一位趕場歸來的維族婦女,背著熟睡了的小孩牽著背馱糧食的犛牛,邁著沉重的腳步,拖著疲憊的身軀,吃力地一步一步朝著遠在天際的家走去。夕陽下那漫漫的荒漠沙土路上,留下了婦人和犛牛無聲的長長投影,整個畫面恬靜、荒涼、寂寞而又莊重,從維族婦女負重而行的背影,讓人仿佛看到了米勒《拾穗》中農婦拾穗的情態。畫面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婦女和小孩衣服那濃郁沉穩的紅、白色彩也融化在淡淡的黃色中,整個畫面安靜而又凝重,牧歌式地傳達了畫家對西北牧民艱難生活的深刻同情,抒發出一種淒婉壯麗的情感。

劉聲雨在創作中特別強調對生活的感受和對油畫民族風的追求與探索。《憩》就是一幅展示畫家追求油畫民族化的典型作品。畫面是那麼平靜、真實、自然和親切,仿佛把觀者的情緒也帶入了這種安祥的氛圍之中。畫家通過一位在勞作間小憩的維爾吾族老者,面帶疲態,木然而坐的形象和他那對青筋暴突的大手以及散落在身邊的剪刀和斷了腿的老花鏡,向觀眾展現出一位飽受生活艱辛和勞累的維族老人。人物造型上簡潔、穩重,特別是老人的頭巾、衣褶和坐氈,用筆概括,疏密有序,畫面上沒有多餘和複雜的東西。特別是對作為主體背景的粗糙土牆的處理,完全為人物的整個形體動態服務。從色彩上看,沒有複雜的色調,質撲而明亮,生動而準確地把握了整個畫面的情緒和人物的內心世界。顯示了劉聲雨人至中年那飽滿旺盛的藝術創造力和扎實的藝術功力。

劉聲雨的油畫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以嫺熟的寫實技術,表現出高難度和視覺真實的可視性,從而釋放出豐富的精神內涵。在《晨曦》中,天山下蒼涼的戈壁灘上,遠處,幾只野駱駝在晨靄中自由自在地在休閒漫步,眼前是細細的流沙和一片千百年來被大漠風沙磨圓了的大大小小卵石。荒涼靜寂的戈壁灘在畫家激越靈魂的下筆觸,立時生動起來,自然與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被美妙而生動地凸現出來,產生出朦朧縹緲的詩化意境和節奏鮮明的音樂感,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寧靜和回歸自然的輕鬆。讓人歎絕的是,畫家以細膩而高超的寫實技巧,把畫中的沙和石表現得“比真實還真”,令觀眾在作品前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衝動,不由走上前去細看並試圖用手去觸摸,讓人感受到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劉聲雨的筆下都以生活中的人物為原型,所創造的形象莊重崇高,在嚴謹的筆觸中顯現著一種雕塑的感覺。肖像畫《高原母親》,一張飽經風霜的高原老婦人的臉,幾乎占滿了整個畫面,一頭散亂蓬鬆的白髮,臉上佈滿著刀刻般的深深皺紋,緊鎖的眉頭下,一雙深陷的眼睛茫然呆滯,緊抿的嘴角透露出善良和倔強的性格;憂鬱的神情,暗示著對命運的無奈和悲傷。為了表現生活的重壓,增加畫面的沉重感,畫家有意將老人的腦袋向前伸傾。這幅作品蘊藏著一種內在的力量,它來自於畫面深處,來自畫家心靈的深處,這種力量給觀眾以視覺的衝擊,心靈的震撼,她傳達給人們的不是那種賞心悅目的美感,而是帶有幾分凝重和苦澀的傷感,使觀眾在同情中產生出敬意,表達了畫家對人生苦難命運的關注和對偉大母親的謳歌。

在西北風情系列作品中,劉聲雨總是以最真實的情感和熟練的繪畫技巧縮短了觀眾與大西北自然的距離,在用筆與用色上,極其準確地刻畫出每一個物象的精神氣質。在《和田女》、《回家路上》等作品中,畫家以蘊藉而凝練的藝術手法來展示他對大西北這種很“鄉土和民族化”的淳樸生活和人倫情感的熱愛。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生命的痕跡,藝術家自身修煉、心靈仰望的層次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品質。長期以來,不少人認為,油畫技術的高低決定油畫作品的優劣。然而,劉聲雨認為,成功的油畫作品,固然需要畫家高超的技術,但卻不能單靠技術,因為一幅好的油畫最後所依靠的應該是藝術家的精神境界和情感力量。古往今來,大凡藝術家的成功都要靠自己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全情傾注和刻苦努力。那些隨行就市的的策劃和選擇,也許能鬧騰一時,但絕對是短暫的。長期以來,不管什麼浮風躁雨,每當在空白的畫布前,劉聲雨總表現出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並將這種超然的精神和信念通過畫筆表現出來,呈現給觀眾。中國的寫實油畫已走過了一百多年,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中國人至今還沒有人能畫出像倫勃朗、委拉斯貴茲、達 芬奇和米勒這些西方世匠的水準來。中國油畫的發展,只有靠中國人自己不斷的努力創新,走民族化道路,真正把西方油畫變為中國自己的油畫,才是正道大道。這,就需要有一大批像劉聲雨這樣專心致志、不停求索的藝術苦行僧。

劉聲雨正值盛年又欣逢盛世,憑著他的才學、勤奮和韌性,我們相信並期待,這位志在遠行的藝術跋涉者將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责任编辑:wuzy